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卒中
  • 6篇脑卒中
  • 4篇偏瘫
  • 4篇偏瘫患者
  • 3篇上肢
  • 3篇疗法
  • 3篇康复
  • 3篇老年
  • 3篇老年脑卒中
  • 2篇动功
  • 2篇上肢运动
  • 2篇上肢运动功能
  • 2篇卒中后
  • 2篇卒中患者
  • 2篇疗法联合
  • 2篇脑卒中患者
  • 2篇脑卒中偏瘫
  • 2篇脑卒中偏瘫患...
  • 2篇老年脑卒中患...
  • 1篇电刺激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宜兴九如城康...

作者

  • 8篇张晓颖
  • 2篇郄淑燕
  • 2篇王丛笑
  • 1篇欧海宁
  • 1篇闫彦宁
  • 1篇张莉
  • 1篇王蕾
  • 1篇孙增鑫
  • 1篇伊文超
  • 1篇刘雪枫
  • 1篇胡军
  • 1篇刘晓丹
  • 1篇刘奕君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2例,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ejoyce上肢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Rejoyce手功能测试(RAHFT)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2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UE、RAHFT及FIM评分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2组FMA-UE、RAHFT及FIM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ejoyce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康复作业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及手的功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王丛笑郄淑燕张晓颖欧阳胜璋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作业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作业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1—2023-01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治疗的10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作业治疗)和观察组(n=54,PNF联合作业治疗)。对比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肌肉功能、疲劳严重程度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上肢肌力(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积分肌电值(iEMG)、协同收缩率(CR)较对照组低(P<0.05),生存质量(SS-QOL)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疲劳程度(F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PNF联合作业治疗对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具有显著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提高神经肌肉功能,降低疲劳程度。
孔祥宇张晓颖欧阳胜璋
关键词:脑卒中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卒中后认知障碍上肢运动功能
运动协调性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对老年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及记忆能力的康复效果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运动协调性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对老年脑卒中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记忆能力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01—2022-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治疗的108例PS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训练)54例和观察组(运动协调性训练联合作业治疗)54例。对比2组MoCA、DS、DVT、SDMT评分及应激指标水平。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MoCA总分高于对照组[(22.65±2.61)分比(18.31±2.37)分](P<0.05),DS、DVT、SDMT评分较对照组高[(5.84±1.23)分比(4.18±1.35)分,(20.26±2.61)分比(16.26±2.36)分,(31.26±2.61)分比(25.31±2.27)分](P<0.05)。干预8周后,观察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高于对照组[(32.56±6.56)μmol/L比(22.62±6.26)μmol/L](P<0.05),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9.61±2.38)nmol/L比(11.65±2.01)nmol/L](P<0.05)。结论运动协调性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可有效提高老年PSCI患者MoCA、DS、DVT、SDMT评分,改善氧化应激水平。
陈佳茹姜军张晓颖
关键词:脑卒中记忆能力氧化应激
虚拟现实训练系统联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和平衡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2
2023年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训练系统联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和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2021-10—2022-10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平衡训练,观察组患者采取虚拟现实训练系统+平衡训练。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不良心理情绪。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上肢、下肢及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总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明显较同期对照组高,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较同期对照组低,60 s及10 s轨迹面积明显较同期对照组小,60 s及10 s摆动距离明显较同期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虚拟现实训练系统联合平衡训练,可改善患者肢体及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不良心理情绪。
李爽杨学婧张晓颖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
我国内地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认证作业治疗教育项目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了解并分析世界作业治疗师联盟认证项目康复治疗学(作业治疗方向)毕业生就业情况和课程反馈,为作业治疗相关本科教学培养方案的完善及学科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向2022年2月底前已通过认证的7所院校康复治疗学(作业治疗方向)1032名本科毕业生发放微信问卷,项目组进行回收整理分析。结果:共收回984份有效问卷,其中就业789名(80.18%),读研106名(10.77%),留学68名(6.91%)。在511名专职从事作业治疗的毕业生中,464名(90.80%)在医疗机构工作;硕、博学历65名(12.72%),中、高级职称153名(29.94%);服务领域以神经系统(72.16%)、运动系统疾病(50.76%)为主,其次为老年疾病(41.48%);服务内容以治疗性作业训练(91.29%)、手功能训练(84.85%)及ADL(84.28%)为主;毕业生对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临床实践的“满意”度分别为78.08%、88.06%、91.19%。结论:我国具有作业治疗教育背景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高”“中”“低”职称结合的多层次人才梯队,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不断增多,但其对口就业方面仍需相关政策支持;大型公立医院康复医学科是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专职从事OT的毕业生临床服务领域、服务内容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宽;认证课程反馈良好,希望增加科研、相关临床医学、医患沟通等课程。
张莉孙增鑫闫彦宁李奎成杨永红林国徽胡军刘晓丹刘晓丹欧海宁王蕾刘雪枫欧海宁张晓颖刘雪枫钱李果伊文超
关键词:教育就业调查
改良镜像疗法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认知功能、注意力和步态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改良镜像疗法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认知功能、注意力和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作业治疗)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镜像疗法+作业治疗)50例,对比2组治疗8周后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步行能力、步态,以及注意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状态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Fugl-Meyer量表(FMA)评分、伯格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步序列听觉加法测验(PASAT)、数字广度测验(DST)、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DMT)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步频、步长、步速大于对照组(P<0.05),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平衡步态评分(Tinetti评分)以及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镜像疗法联合作业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认知和注意力功能,有利于促进步态重建,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解斌张晓颖张晨谢优欧阳胜璋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注意力步态
机器人辅助疗法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5年
观察机器人辅助疗法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试验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40min/次,每天2次,每周10次,连续8周共80次。试验组常规康复治疗30min/次,每天2次,每周10次,连续8周共80次,在此基础上接受机器人辅助治疗20min/次,每天1次,每周5次,连续8周共40次。并分别于治疗前、4周、8周采用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otor status score,MSS)和Fugl—Meyer(FM)评定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osure,FIM)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最后统计数据得出结果,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定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显著高于治疗前,FIM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患侧上肢肌张力显著低于治疗前(P〈0.5);试验组M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相比,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能显著提高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治疗进程显著加快。
张晓颖郄淑燕王丛笑欧阳胜璋
关键词:康复
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纤维完整性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脑白质纤维完整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02—2023-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1的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和观察组50例(强制性运动疗法+tDCS)。观察2组患者认知功能、脑白质纤维完整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韦氏逻辑记忆量表修订版(WMS-R)、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32.32±2.13)分比(29.71±1.71)分、(20.04±4.21)分比(17.34±4.23)分、(27.43±2.02)分比(24.45±1.23)分,P<0.05],病灶侧上额枕束、下额枕束和扣带束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均高于对照组(0.58±0.04比0.54±0.04、0.58±0.01比0.56±0.04、0.46±0.03比0.43±0.03,P<0.05),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2.43±14.42)分比(75.31±9.35)分、(66.23±8.56)分比(58.43±7.68)分,P<0.05]。结论 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tDCS可显著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脑白质纤维完整性,提高患者基本生活能力。
仲沛瑾李爽张晓颖
关键词:脑卒中强制性运动疗法脑白质纤维老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