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介入
  • 4篇急性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3篇缺血性脑卒中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3篇急性缺血
  • 3篇急性缺血性
  • 3篇急性缺血性脑...
  • 3篇急性缺血性脑...
  • 2篇血管
  • 2篇取栓
  • 2篇介入治疗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穿刺
  • 1篇血管内介入
  • 1篇血管内介入治...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后

机构

  • 6篇唐山市丰润区...

作者

  • 6篇刘世雄
  • 2篇赵士军
  • 1篇周晋
  • 1篇韩鹏

传媒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观察艾斯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2019年
研究艾斯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5例上消化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比组后,分别采取艾斯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以及单一使用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估艾斯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实验组优于对比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再出血情况,实验组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阶段,艾斯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的整体治疗效果满意,与单纯用药治疗方法相比,联合治疗方法可以在更短时间内改善患者出血情况,因此值得推广。
姚蕊刘世雄
关键词:奥曲肽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取栓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分析
2022年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取栓治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展分析。方法 选取患者106例,均接受取栓治疗,并在治疗3个月后对其疾病康复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并根据预后水平的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n85)和预后不良组(n21),对预后效果和相关影响因进行进一步探讨。结果 患者年龄越大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更多,同时患者患有冠心病、阻塞血管再通时间较长等情况也会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在预后功能方面,除吞咽功能外,其他功能预后良好组评分相对更高。结论 AIS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包括许多方面,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就诊时间、其他疾病、术前血清CRP、Hcy、NIHSS评分情况等都都会对预后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患者应当给予更多重视,在治疗阶段对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规避,预防和控制不良情况的发生,将风险降到最低,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预后效果,促进康复。
刘世雄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预后
一种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组件及定位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血管介入穿刺定位组件及定位系统,本发明涉及脑血管穿刺定位器械技术领域,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桡动脉/股动脉穿刺定位基座,所述桡动脉/股动脉穿刺定位基座的内部活动设有若干组肢体支撑件,所述桡动脉/股动脉穿...
徐雅彪刘世雄韩鹏王文伟周晋常久魁
胆夏通络方联合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探讨胆夏通络方联合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进行早期介入治疗的8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剩41例(共脱落3例)患者介入术后口服氯吡格雷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观察组剩41例(共脱落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胆夏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运用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对比两组的风痰瘀阻证的中医症候积分。使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使用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FMA)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测定患者脑中部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 Vm)、外周血管阻力(PeSVR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 SVR)、最小血流量(minimum blood flow, Qmin)的水平。检测两组血清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 NSE)、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4周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比治疗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主症、次症、中医症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MoCA、FMA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oCA、FM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Vm、Qmin比治疗前大(P<0.05),SVR比治疗前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m、Qmin比对照组高(P<0.05),SVR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NSE、HCY、MBP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NGF水平比治疗前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SE、HCY、MBP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NGF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胆夏通络方联合针刺可提高急
赵士军刘世雄司国春董庆普
关键词:针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术神经功能神经生长
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响因素探讨
2022年
对急性脑梗死支架取栓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方法:根据研究内容,选入符合要求的88例经支架取栓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对患者术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未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进行了差异性的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此次经支架取栓都成功执行,术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14例患者,未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有74例患者。对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等相关资料进行了评分,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取栓支架长度,直径、血管痉挛发生状况、实施挽救性血管成形术、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等进行了对比,数据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在取栓次数、支架释放M2段内长度、MCA顶-底距离(D-TB)明显较高,数据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取栓次数、M2段取栓、支架释放与M2段较长等因素都极易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
刘世雄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响因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及对IGF-1、HCY、Lp-PLA2的影响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及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20年3月—2022年5月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3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血管内介入治疗,n=108)和对照组(药物静脉溶栓治疗,n=9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血清IGF-1、HCY、Lp-PLA2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96%)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压积水平、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值和高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Lp-PL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GF-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AIS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及IGF-1、HCY、Lp-PLA2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赵士军刘世雄宣海龙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IGF-1HCYLP-PLA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