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老年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房颤
  • 1篇胆固醇
  • 1篇胆固醇比值
  • 1篇地平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心耳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栓
  • 1篇血栓素
  • 1篇血栓素B
  • 1篇血栓烷
  • 1篇血栓烷B2
  • 1篇血压
  • 1篇再灌注

机构

  • 3篇四川省医学科...
  • 2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仪陇县人民医...

作者

  • 5篇陈晓涵
  • 3篇程标
  • 1篇吴红英
  • 1篇赵志颖
  • 1篇辜晓惠
  • 1篇刘瑶霞
  • 1篇王文艳
  • 1篇周晓芳
  • 1篇孙学春
  • 1篇李敏
  • 1篇盛勇
  • 1篇奉婷
  • 1篇潘媛媛
  • 1篇唐正萍
  • 1篇张伟
  • 1篇张伟
  • 1篇刘鹏
  • 1篇敖勇

传媒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呼吸道感染是80岁以上高龄住院患者重要死亡威胁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对住院老年患者死因进行分析,寻找≥80岁患者死亡原因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治疗和管理高龄患者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利用计算机电子病历系统查找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和老年科年龄>65岁住院患者的死亡病历1684例。按照死亡年龄分为≥80岁组(n=997)和<80岁组(n=687),再依据性别分别进行亚组分析。按照治疗科室分为心血管内科组(n=820)和老年科组(n=864),再依据年龄分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80岁组男性组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80岁组女性组,<80岁组男性组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80岁组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80岁男性组中以呼吸道感染为死因者显著高于<80岁男性组,而以脑血管疾病为死因者显著低于<80岁男性组;≥80岁女性组中以呼吸道感染为死因者显著高于<80岁女性组,而以心脑血管疾病为死因者显著低于<80岁女性组;老年科≥80岁组中以呼吸道感染和恶性肿瘤为死因者显著高于心血管内科≥80岁组,而以心脑血管疾病为死因者显著低于心血管内科≥80岁组;老年科<80岁组中以呼吸道感染和恶性肿瘤为死因者显著高于心血管内科<80岁组,而以心脑血管疾病为死因者显著低于心血管内科<80岁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80岁男性组中以呼吸道感染为死因者显著高于≥80岁女性组;≥80岁男性组中以心脑血管疾病为死因者显著低于≥80岁女性组;心血管内科≥80岁组中以呼吸道感染为死因者显著高于心血管内科<80岁组,而以心脑血管疾病为死因者显著低于心血管内科<80岁组;老年科≥80岁组中以呼吸道感染为死因者显著高于老年科<80岁组,而以恶性肿瘤为死因者显著低于老年科<80岁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0岁住院患者受呼吸道感染死亡威胁增加,尤其对
王文艳盛勇辜晓惠陈晓涵奉婷
关键词:老年人住院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指导老年衰弱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非支架植入的再灌注策略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讨老年衰弱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指导下的非支架植入的再灌注策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发病24小时以内拟行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衰弱STEMI患者。经冠脉造影及OCT筛选出直径狭窄<70%或OCT测定的MLA>1.6 mm~2的斑块破裂或斑块侵蚀的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肝素/低分子肝素应用3天。试验组不进行支架植入,对照组常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试验组术后3天Holter监测无再发心肌缺血,如无再发缺血证据则出院。两组术后均接受1年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治疗,并观察有无主要临床事件,计算衰弱评分、心绞痛评分、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试验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对照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16.7%;两组间心绞痛评分、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衰弱的急性STEMI、3天内无再发心肌缺血的患者在OCT指导下的非支架植入的再灌注策略是安全及有效的。
杨倩文陈驰陶雪飞陈晓涵高洁张伟施勇程标付明欢
关键词:老年衰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和血栓素B_(2)水平与老年心房颤动左心耳血栓的关系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 to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血栓素B_(2)(thromboxane B_(2),TXB_(2))水平变化与左心耳血栓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152例,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出左心耳血栓情况将患者分为血栓组46例和非血栓组106例。测定患者MHR、TXB_(2)水平,分析MHR、TXB_(2)水平对左心耳血栓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老年心房颤动伴左心耳血栓组年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单核细胞计数及持续性心房颤动比例明显高于非血栓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明显低于非血栓组(P<0.05,P<0.01),血栓组MHR、TXB_(2)水平明显高于非血栓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44,95%CI:1.022~1.466,P=0.028)、持续性心房颤动(OR=29.290,95%CI:4.573~187.610,P=0.000)、LAD(OR=1.502,95%CI:1.203~1.876,P=0.000)、MHR(OR=1.115,95%CI:1.055~1.178,P=0.000)、TXB_(2)(OR=1.064,95%CI:1.031~1.097,P=0.000)是影响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左心耳血栓的危险因素,LVEF(OR=0.813,95%CI:0.707~0.935,P=0.004)是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左心耳血栓的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MHR、TXB_(2)水平变化评估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和0.829。结论MHR、TXB_(2)在老年心房颤动伴左心耳血栓患者中异常升高,是影响患者左心耳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左心耳血栓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评估价值。
潘媛媛程标陶雪飞陈晓涵高洁付明欢
关键词:心房颤动血栓烷B2左心耳
小剂量利伐沙班治疗缺血和出血双高危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1
2023年
目的评价小剂量利伐沙班治疗缺血和出血双高危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2021年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符合CHA_(2)DS_(2)-VASC评分≥2分、HAS-BLED评分≥3分、eGFR在15~49 ml/(min·1.73 m^(2)),随机分为小剂量利伐沙班组(10 mg/d)、标准剂量利伐沙班组(15 mg/d)、华法林组,每组各100例,随访12个月,比较三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后,三组肝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利伐沙班组的轻微出血事件及全部出血事件率均小于华法林组(P<0.05)。标准剂量利伐沙班组与华法林组的轻微出血事件及全部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缺血性卒中、非中枢神经系统的系统性栓塞、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全因死亡率、大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伐沙班在缺血和出血双高危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人群中的出血风险明显低于华法林,且抗凝治疗效果较华法林及标准剂量利伐沙班无明显差异。
李楠兮敖勇赵静程标陈晓涵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出血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远期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将1100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非钙拮抗剂类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观察患者服药2年期间血压的控制情况及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脑卒中发生率、卒中死亡发生率、心血管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因死亡率分别为4.2%和7.1%,P=0.037。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全因死亡率。
孙学春刘瑶霞陈晓涵吴红英张伟赵志颖唐正萍刘鹏李敏周晓芳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左旋氨氯地平全因死亡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