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志清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3篇谐波
  • 2篇低频
  • 2篇极低频
  • 2篇功率
  • 2篇大功率
  • 1篇电流
  • 1篇电容
  • 1篇电容电压
  • 1篇电压
  • 1篇电压波动
  • 1篇电源
  • 1篇氧化物半导体
  • 1篇直流
  • 1篇直流侧
  • 1篇直流侧电容
  • 1篇直流侧电容电...
  • 1篇三次谐波
  • 1篇三次谐波电流
  • 1篇瞬态
  • 1篇驱动器

机构

  • 6篇中国船舶重工...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罗志清
  • 4篇查明
  • 3篇刘庆
  • 3篇李纵
  • 2篇熊桥坡
  • 1篇韩志韧
  • 1篇吴江浩
  • 1篇罗冰洋
  • 1篇刘勇
  • 1篇周超
  • 1篇朱国荣
  • 1篇林灵
  • 1篇程磊
  • 1篇何杰
  • 1篇赵锦波
  • 1篇赵小波
  • 1篇袁汉祖

传媒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电力电子技术
  • 1篇电工电能新技...
  • 1篇电力自动化设...
  • 1篇舰船电子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100kHz低频功放SiC MOSFET串扰分析与驱动设计
2017年
针对碳化硅(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在100 kHz低频(LF)功放应用中出现的串扰问题,考虑SiC MOSFET寄生参数分阶段研究串扰过程,分析关键参数对串扰电压尖峰的影响,从而提出降低串扰尖峰的若干思路。为抑制串扰现象,采用无源抑制方法进行驱动设计,该驱动设计简单可靠,具有较高工程应用价值。最后,进行驱动对比实验,采用所提驱动设计对串扰的抑制效果显著,正、负向串扰电压尖峰比基本驱动电路分别降低73%和70%。
龙根罗志清查明赵锦波
关键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基于1SD1548AI的IGBT驱动器设计被引量:1
2012年
介绍了一种基于1SD1548AI的IGBT驱动器设计。对前级驱动电路、栅极电阻、过流和短路保护、补偿电容等进行了详细分析。试验证明该驱动器可用于大功率逆变场合,能很好地实现对IGBT模块的驱动和保护。
李纵罗志清袁汉祖
关键词:IGBT驱动器大功率过流保护
一种链式STATCOM直流侧电容电压波动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链式STATCOM直流侧电容电压波动预测方法,包括获取直流侧无功功率步骤、积分复位步骤和限幅步骤;获取直流侧无功功率的步骤是将链式STATCOM与电网交换的无功功率与连接电抗器上的无功功率叠加获得直流电容...
熊桥坡刘庆查明罗志清何杰李纵程磊林灵
文献传递
Buck型DC-APF抑制大功率极低频发射系统间谐波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极低频发射系统工作频率远远低于电网工频,因此该系统运行时会对电网造成间谐波干扰。若发射系统功率较大,则间谐波含量将超出电网承受标准,严重降低电能质量。而且由于间谐波频率在工频附近,其不能像谐波一样在网侧进行治理。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建立大功率极低频发射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网侧间谐波电流产生机理和传播途径,提出采取直流侧有源电力滤波器(DC-APF)方法,切断间谐波向网侧的传播路径,从而实现间谐波抑制。利用仿真和原理性实验进行了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Buck型DC-APF可以实现切断间谐波电流的传播路径,仿真结果和实测数据对比表明,DC-APF可以抑制高达40dB的间谐波电流,使大功率极低频发射系统满足入网标准。
孟浩罗冰洋刘庆查明罗志清熊松朱国荣
大功率极低频电源谐波传导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极低频(ELF)电源在地下资源探测、地震预测和军事通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极低频电源逆变侧产生的低频谐波分量难以被滤除,将在逆变侧输入端形成纹波电压,恶化极低频电源的输出谐波特性。低频谐波分量还将渗透直流滤波网络向整流侧和电网传导,造成整流输出端电感电流波动,并在网侧电流基波和特征次谐波附近产生低频相关的边带谐波。建立了极低频电源的数学模型,重点关注逆变侧输入端电容电压和整流侧输出端电感电流,对低频谐波传导进行了分析,并对理论分析进行了仿真验证。
查明熊桥坡罗志清李纵赵小波龙根刘庆
关键词:纹波电压
机载双拖曳天线瞬态动力学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近年来,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机载拖曳天线对潜通信系统.天线姿态、受力和天线释放过程的干扰问题是该系统动力学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根据真实机载拖曳天线系统建立瞬态(含释放过程)的双天线动力学分析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载机、天线及稳定锥参数对天线张力的敏感性及影响规律;选取适当的天线释放方式,从天线张力及释放过程双天线是否干扰的角度对系统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长、短天线全过程最大瞬态张力影响较明显的四个参数均为V、Cb、d和三.为尽量减小张力,对于长、短天线均可减小d、L、CD和V来实现.对于天线释放过程,选择盘旋释放更有利;所研究算例条件下,载机盘旋状态下长短天线释放不产生严重的不利干扰.
韩志韧刘勇罗志清韩熙玥吴江浩周超
关键词:飞行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