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呈华
- 作品数:8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6例NSCLC患者分为开胸手术(OT)组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组,每组63例,OT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VATS组患者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肺功能指标,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VATS组患者均成功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VAT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OT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OT组,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O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天,两组患者的CD3^(+)、CD4^(+)水平及CD4^(+)/CD8^(+)均低于本组术前,且VATS组患者的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O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OT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MV)、FEV1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均高于本组术前,且VATS组患者的FEV1、MMV、FEV1/FVC均高于O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GQOL-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且VATS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高于O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易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且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李宏伟赵呈华李海涛
-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功能肺功能生活质量
- 射频消融术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对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效果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对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射频消融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两组各43例。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ICU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即刻窦性心律转复率、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ICU监护、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即刻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93.02%(40/43)、25.58%(11/43),研究组患者术后即刻窦性心律转复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小,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可有效提高术后窦性心律转复率,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 赵呈华韦江启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射频消融心脏瓣膜置换术
- 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效果比较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3-2019-03间收治的82例早期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41例。传统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中失血量少于传统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患者,可显著减少术中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赵呈华韦江启李宏伟
- 关键词:早期肺癌传统开胸手术
- 两孔胸腔镜下根治术对肺癌患者淋巴结清扫及预后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两孔胸腔镜下根治术对肺癌患者淋巴结清扫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交替分组法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接受两孔胸腔镜下根治术治疗,B组接受单孔胸腔镜下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淋巴结清扫个数,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较长,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后引流量及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单孔胸腔镜相比,两孔胸腔镜下根治术应用于肺癌患者的治疗中未减少淋巴清扫个数且术后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 赵呈华韦江启马志刚李海涛
- 关键词:肺癌
- 单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单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肺大泡患者84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行两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实验组行单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疼痛程度),术后随访4个月治疗满意度,术前及术后7 d炎性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曲马多用量少于参照组,术后随访4个月治疗满意度95.24%(40/42),高于参照组的73.81%(3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实验组TNF-α、IL-1、CRP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单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泡患者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住院天数,提高治疗满意度。
- 韦江启赵呈华
- 关键词:肺大泡
-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联合CT检查肺结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联合CT检查肺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肺结节患者,全部患者均行CT、AI辅助诊断系统联合CT检查,比较2种方法诊断肺结节的检出情况、检查时间。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参照,评价2种检查方法诊断恶性肺结节的效能。结果 AI辅助诊断系统联合CT检查的肺结节检出率为97.00%(97/100),高于CT检查的86.00%(8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I辅助诊断系统联合CT检查的肺结节平均检出时间为(391.15±156.08) s,短于CT检查的(482.71±248.03)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I辅助诊断系统联合CT检查对诊断恶性肺结节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高于CT检查,漏诊率、误诊率低于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AI辅助诊断系统联合CT检查能够有效检出肺结节,降低漏诊率,提高对恶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
- 赵呈华
-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肺结节敏感性特异性
-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1年1月份到2011年8月份到我院进行治疗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病例进行分析,后进行统计和比较所选患者进行的手术入路方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120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均进行了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其中经左胸后外侧入路者73例,经右胸后外侧入路者12例,经胸腹部正中联合入路者25例,经上腹部正中入路者10例;患者在术后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肺部并发症、主动脉出血、奇静脉出血、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后经过精心的治疗,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治愈效果。结论治疗食管癌时,首先对不同手术入路的适应证要做到熟练掌握,然后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选取适合患者的手术入路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性,减少并发症。
- 韦江启赵呈华
- 关键词:食管癌不同手术入路
-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10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分为开放组(n=41)和腔镜组(n=59),开放组患者行开放式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腔镜组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1年生存率、1年复发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腔镜组患者术后1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P﹤0.01)。两组患者的1年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较开放式手术创伤小,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 李宏伟赵呈华
- 关键词:食管癌老年患者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