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干预
  • 2篇癌症
  • 2篇癌症患者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干预
  • 1篇行为干预
  • 1篇需要层次理论
  • 1篇医疗纠纷
  • 1篇抑郁
  • 1篇认知行为干预
  • 1篇生理
  • 1篇生理需要
  • 1篇生命
  • 1篇生命末期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化疗
  • 1篇情绪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术
  • 1篇肿瘤术后

机构

  • 5篇成都市金堂县...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5篇刘桂珍
  • 2篇袁小叶
  • 2篇张晶
  • 1篇王永伟
  • 1篇鲍晓莺
  • 1篇贺杰

传媒

  • 2篇医学信息
  • 2篇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需要层次理论在护理癌症患者中的运用体会
2014年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向高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癌症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最大的疾病,患者一旦被确诊时,其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压力[2]。我们在护理癌症患者中应用需要层次理论,及时预测并满足患者不同时期的需要,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刘桂珍
关键词:需要层次理论癌症患者自我实现生理需要安全需要马斯洛
对急性骨折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急性骨折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男性急性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15天对两组患者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试,并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焦率、抑郁状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住院第15天焦率、抑郁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血压、心率的改变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骨折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能缓解患者的焦率、抑郁状态,可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贺杰刘桂珍
关键词:骨折认知行为干预焦虑抑郁
心理干预对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共90例肿瘤术后化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将2组患者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实施心理干预后,负性情绪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干预组生存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中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刘桂珍
关键词:心理干预肿瘤术后化疗负性情绪
32起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为探讨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便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对某院近3年32起完整的医疗纠纷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和评估。结果该院医疗纠纷发生不断增加,外科、急诊科和妇产科位居前三位;主要原因为知情告知不充分、服务态度不满意、医疗技术不满意、违反规章制度及风险意识淡薄,其中以知情告知不充分、服务态度不满意、医疗技术不满意位居前三位。结论医疗纠纷的防范涉及医疗单位、医务工作者、患者及社会等各方因素,其中采取各种途径来尊重患者、提高医疗服务技术和提升服务态度是营造和谐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主要途径。
刘桂珍王永伟袁小叶张晶
关键词:医疗纠纷
一例贲门癌转移肝癌患者的姑息关怀及护理
2010年
姑息关怀的重点是以关注生命末期患者的需求和生命质量,以及对患者家属的关怀和支持。患者一旦被诊断为晚期癌症,其需求也与众不同。付菊芳等调查也显示,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精神、社会需求程度高于生理需求。我们对一例贲门癌转移肝癌患者,进行了姑息关怀及护理。现报告如下。
刘桂珍鲍晓莺袁小叶张晶
关键词:肝癌患者癌转移姑息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末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