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劲松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蛋白酶
  • 3篇胃蛋白酶
  • 3篇胃蛋白酶原
  • 2篇肝硬化
  • 1篇多潘
  • 1篇多潘立酮
  • 1篇血清
  • 1篇粘膜
  • 1篇症状
  • 1篇致命性
  • 1篇乳糜
  • 1篇乳糜腹
  • 1篇乳糜腹水
  • 1篇乳糜性
  • 1篇乳糜性腹水
  • 1篇上消化道
  • 1篇上消化道出血
  • 1篇上消化道大出...
  • 1篇十二指肠

机构

  • 6篇贵州医科大学
  • 2篇保定市第一中...

作者

  • 6篇余劲松
  • 5篇杨杰
  • 5篇刘太阳
  • 3篇李婷颖
  • 2篇周力
  • 2篇肖源
  • 2篇刘立明
  • 2篇李福强
  • 1篇陈我婵
  • 1篇姚怡然
  • 1篇陈菲
  • 1篇王睿瑞

传媒

  • 3篇贵州医科大学...
  • 2篇贵阳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食管炎部分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食管炎部分食管动力学指标及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食管炎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8周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食管括约肌压力、卧位反流时间比及立位反流时间比、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食管括约肌压力较治疗前均升高、平均卧位反流时间比、立位反流时间比、PGⅠ、PGⅡ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观察组各指标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联合治疗食管炎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部分食管动力学及胃蛋白酶原指标。
李福强杨杰姚怡然刘太阳肖源余劲松
关键词:食管炎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多潘立酮食管动力学胃蛋白酶原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与各通道胃电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以不同症状表现的胃电参数的变化,整体及各个通道的胃电参数表现,为明确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不同对于胃电参数的影响有无差异,以及明确不同的胃电参数改变发生的部位的不同. 方法:选取201...
余劲松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
十二指肠水平部间质瘤引发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
2015年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2%,好发于胃和小肠,其次为网膜和腹膜,发生于十二指肠者少见,仅占胃肠道间质瘤的4.5%[1],现报道1例反复消化道出血10多年的十二指肠间质瘤。
李福强陈我婵李婷颖刘太阳余劲松肖源杨杰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间质瘤上消化道出血
结核性腹膜炎致乳糜腹水1例被引量:2
2017年
乳糜腹水临床较为罕见,除手术、外伤所致淋巴管损伤或先天性淋巴管异常之外,还可由肝硬化、嗜酸性细胞胃肠炎、急慢性胰腺炎、妊娠、结核、恶性肿瘤、丝虫病、艾滋病、肠扭转等疾病引起;在西方国家乳糜腹水最常见的原因是腹部恶性肿瘤及肝硬化,约占全部病例数的2/3,我国则以肝硬化、肿瘤、结核、肾病综合征等较为常见。
余劲松刘太阳陈菲王睿瑞杨杰
关键词:乳糜性腹水腹膜炎抗结核治疗
胃泌素、胃蛋白酶原与肝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PG)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6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GⅠ、PGⅡ及GAS表达,计算PGⅠ与PGⅡ比值(PGR);Child-pugh分级法评估肝功能损害,Pearson法分析GAS与PG相关性,Spearmen法分析GAS、PG与Child-pugh分级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血清PGⅠ、PGⅡ及GA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G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Child-pugh C级患者的PGR低于A级(P<0.05),PGR与Child-pugh分级和GAS呈负相关(r=-0.386、-0.317,P=0.008、0.01),GAS与PG1,PG2呈正相关(r=0.418、0.361,P=0.000、0.003)。结论:肝硬化可影响血清GAS、PGⅠ、PGⅡ及PGR水平,PGR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血清PG水平变化与GAS变化一致。
刘立明杨杰周力李婷颖刘太阳余劲松
关键词:胃泌素胃蛋白酶原肝硬化肝损伤胃粘膜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Ⅱ水平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患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Ⅰ与Ⅱ的水平变化。方法:46例肝硬化患者,经胃镜评价分为PHG组(n=17)及非PHG组(n=29),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3组受检者于就诊或体检时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PGⅡ含量,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结果:PHG组和对照组血清PGⅠ水平低于非P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HG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G组和非PHG组的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HG组和非PH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PGR比较,PHG组<非PHG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PGⅠ水平和PGR值降低可预示PHG的发生。
刘立明周力李婷颖刘太阳余劲松杨杰
关键词:肝硬化胃镜检查胃黏膜胃蛋白酶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