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胜

作品数:53 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理学
  • 14篇化学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催化
  • 17篇催化剂
  • 9篇烯烃
  • 8篇茂金属
  • 8篇金属
  • 7篇乙烯
  • 6篇共聚
  • 6篇催化乙烯
  • 5篇烯烃聚合
  • 4篇双核
  • 4篇离子
  • 4篇茂金属催化
  • 4篇甲基
  • 3篇乙烯聚合
  • 3篇阴离子
  • 3篇双中心
  • 3篇配体
  • 3篇烯烃聚合催化...
  • 3篇辛烯
  • 3篇氯化

机构

  • 53篇华东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
  • 3篇上海沃凯生物...
  • 2篇华侨大学
  • 2篇兰州石化职业...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浙江智英石化...
  • 1篇化工研究院
  • 1篇国家能源集团...

作者

  • 53篇许胜
  • 19篇米普科
  • 4篇吕中文
  • 4篇张翠
  • 3篇王斯晗
  • 3篇朱玉玲
  • 2篇罗千福
  • 2篇王朝霞
  • 2篇段伟良
  • 2篇程琳
  • 2篇李贺
  • 2篇黄吉玲
  • 2篇陶晓春
  • 2篇王梦雪
  • 2篇任迎春
  • 2篇范玲婷
  • 2篇闫修维
  • 1篇刘敏
  • 1篇李洪彬
  • 1篇李春

传媒

  • 9篇分子催化
  • 7篇石油化工
  • 6篇有机化学
  • 5篇高等学校化学...
  • 4篇化学试剂
  • 2篇Chines...
  • 2篇化工高等教育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石油炼制与化...
  • 1篇化学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大学化学
  • 1篇中国塑料
  • 1篇化学进展
  • 1篇化学反应工程...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上海节能
  • 1篇中日高校化工...
  • 1篇第十八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限制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的负载化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以硅胶为载体,通过对自制的限制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C(CH_3)_2(Cp)N(t-Bu)ZrCl_2的负载化,制备了C(CH_3)_2(Cp)N(t-Bu)ZrCl_2/MAO/SiO_2负载化限制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简称负载化催化剂);考察了硅胶焙烧温度、甲基铝氧烷(MAO)处理硅胶时间、茂金属的浓度、负载温度和负载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及其对乙烯与1-辛烯共聚反应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硅胶焙烧温度600℃、MAO处理硅胶时间6h、茂金属浓度0.65mmol/L、负载温度40℃、负载时间6h的条件下制备的负载化催化剂对乙烯与1-辛烯共聚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乙烯与1-辛烯共聚物中1-辛烯的插入率较高,共聚物颗粒形态良好,无粘釜现象。
米普科阎修维范玲婷郭翔许胜程琳
关键词:负载化乙烯1-辛烯
AlCl_3/乙醇络合催化剂催化1-癸烯齐聚反应动力学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选用AlCl3/乙醇络合催化体系对1-癸烯齐聚反应进行研究。采用GC-MS分析方法测定产物组成,考察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到聚合表观活化能,并对1-癸烯齐聚动力学行为进行理论研究和分析,建立了排除扩散影响的简化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AlCl3/乙醇络合催化剂催化的1-癸烯齐聚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98kJ/mol;该反应为阳离子聚合过程,在AlCl3摩尔分数为2%、乙醇与AlCl3的摩尔比为0.9、反应温度为0-100℃、反应时间为3h、搅拌速率为600r/min的条件下,反应所得的齐聚产物主要为1-癸烯的三聚体和四聚体,且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生成的二聚体、三聚体含量升高,四聚体、五聚体含量下降。
吴俊敏许胜米普科王斯晗
关键词:1-癸烯表观活化能
双中心烯烃聚合催化剂中桥结构与协同效应关系研究
单中心均相烯烃聚合体系中的活性中心为离子对结构[CpMR][aluminate],且被助催化剂形成的配对阴离子包围,形成类似离子氛的笼状结构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聚合单体依靠分子扩散穿越由助催化剂阴离子组成的壳到达聚合中心...
许胜义建军任迎春朱玉玲孔晓娟米普科
关键词:烯烃聚合催化剂阴离子活性中心助催化剂
文献传递
非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其聚合反应动力学被引量:1
2017年
以配体2,2’-硫代(4,6-二氯苯酚)与不同的钛化合物合成了4种均相非茂金属催化剂,利用^(1)H NMR,MS,^(13)C NMR等方法分析了配体、催化剂以及聚合产物的结构,通过非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测定了聚合反应体系的相关动力学参数,考察了温度和压力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倍半乙基氯化铝为助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时,聚合反应速率很高。催化剂Ⅰ(钛酸四丁酯与2,2’-硫代(4,6-二氯苯酚)合成)制得的聚乙烯中的支链含量很低,约占聚乙烯的0.103%。催化剂Ⅰ的动力学曲线为缓升平稳型,聚合反应级数为1.099,接近1级反应。随聚合温度的升高,聚合反应速率逐渐增大。非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7.49 k J/mol。
吴为果张艺镡王梦雪米普科许胜
关键词:非茂金属催化剂乙烯聚合聚合动力学
非合成气法烯烃、炔烃氢甲酰化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1年
烯烃、炔烃的氢甲酰化反应是制备醛及其衍生物的重要反应,传统的过渡金属催化合成气(CO/H_(2))合成法,因为价格低廉,工艺成熟,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合成气的高毒性、高危性限制了它的实验室研究,因此使用非合成气的氢甲酰化反应吸引了化学家的研究兴趣.采用非一氧化碳(CO)为羰基源的新型氢甲酰化研究发展迅速,我们对该领域近20年的发展进行综述,针对合成气替代物甲醛(HCHO),二氧化碳(CO_(2)),甲酸(HCOOH),(缩)乙醛酸(HOOCCHO)丁醛以及多元醇等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对该领域发展方向予以展望.
潘茵茵宋广杰薛宽荣许胜
关键词:烯烃炔烃氢甲酰化
芳基亚胺桥联双核茂钛络合物催化乙烯聚合被引量:4
2005年
采用芳基亚胺桥联双核茂钛络合物催化乙烯聚合反应 ,考察了茂环上不同取代基、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和助催化剂用量对络合物催化活性和所得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类络合物催化乙烯聚合的活性很高 ,所得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较宽的分子量分布 .络合物催化活性最高可达 3 4 2 0× 10 5g/(mol·h) ,所得聚合物分子量最高可达 6 5 9345 g/mol,分子量分布最宽为Mw/Mn=5 88.茂环上的取代基增大 ,络合物的催化活性提高 ,而且催化活性随着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用量的增大而增大 .聚合时间为 1 0h和聚合温度为 6 0℃时 ,络合物的催化活性最高 .
黄吉玲许胜王红贾军纪李政
关键词:亚胺双核催化乙烯
新型茂锆、茂铪络合物的合成研究
该文通过6,6-二烷基富烯(6,6-五亚甲基富烯)与邻甲氧基苯锂反应得到环外双键加成产物,然后与取代三氯茂锆配位,合成了4个新型的含芳氧取代基二氯二茂锆络合物,与四氯化铪配位得到2个新型的含芳氧取代基二氯二茂铪络合物,并...
许胜
关键词:铪络合物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以氯代芳烃为底物的Heck反应研究最新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综述了近几年以氯代芳烃作为底物的Heck反应研究进展,对提高催化氯代芳烃活性的方法和催化体系的组成、结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王静许胜陶晓春
关键词:HECK反应催化氯代芳烃
板式纳米碳纤维负载二氧化钛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降解甲基橙的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以板式纳米碳纤维为载体,采用酸性氧化法对载体进行预处理之后,使用钛酸异丙酯为钛源,高温水热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纳米碳纤维复合光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对甲基橙的光催化去除能力及循环反应性能.复合材料中二氧化钛含量通过改变前驱体组成进行调节.材料的结构性能通过氮气吸附、X射线衍射(XRD)、能谱分析仪(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仪(TG-DSC)等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锐钛矿型的二氧化钛以纳米颗粒形式均匀分散在纳米碳纤维表面,从而形成了高度分散的二氧化钛/碳纤维纳米复合材料.另外,复合系统中中孔吸附作用的存在,与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产生协同作用,增强了复合材料在紫外光照射下对于水溶液中甲基橙的去除能力.在光照射下反应120 min时,不同担载量样品对甲基橙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0.1%,不同煅烧温度样品最高可达79.2%.此外,光催化剂有着良好重复利用性能,3次循环反应后对甲基橙去除率仍可保持80.0%.
因博龙东辉徐伟许胜乔文明凌立成
关键词: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循环性能
咔唑基席夫碱类化合物合成与分子内可交换氢键(ITP)对吸收和荧光光谱的影响
2024年
对于分子探针试剂来说,实现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激发-发射,是应用于生物活体的前提条件。咔唑是光敏试剂和生物试剂的重要基体,广泛应用于光敏染料和药物合成。基于分子内强烈氢键效应(SHB)能够显著红移分子吸收与荧光波长的策略,在咔唑席夫碱分子内引入可交换质子官能团(ITP),合成了35个新席夫碱化合物,通过1HNMR、13 CNMR、HRMS、IR进行了表征,确认了其结构。对它们在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质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取代基的影响,发现基于SHB的扩环效应导致吸收-发射波长红移到可见光区,ITP效应降低了咔唑环能级差导致吸光强度下降,而相应的荧光发射研究结果则表明,SBH的扩环效应使得荧光发射光谱大幅度红移。具有SHB扩环效应的分子,荧光发射强度也大大增加。与单咔唑相比,双咔唑基席夫碱体系中不管桥结构是柔性的还是刚性桥基,咔唑环上引入—OH的分子都实现了可见光区激发→荧光发射调控。
柯德宏濮伟雯潘莹莹周少方凌芳许胜
关键词:荧光发射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