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娜

作品数:42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中医
  • 9篇中医诊断
  • 9篇中医诊断学
  • 8篇教学
  • 6篇《中医诊断学...
  • 5篇慢性
  • 4篇胃镜
  • 4篇胃镜像
  • 4篇辨证
  • 4篇辨证分
  • 4篇辨证分型
  • 3篇血管
  • 3篇舌象
  • 3篇脾胃
  • 3篇胃炎
  • 3篇艾滋病
  • 3篇艾滋病患者
  • 3篇病患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机构

  • 38篇广西中医药大...
  • 7篇广西中医药大...
  • 6篇广西中医药大...
  • 4篇湖南中医药大...
  • 4篇右江民族医学...
  • 3篇广西中医学院
  • 3篇南宁市疾病预...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41篇黄娜
  • 17篇刘燕平
  • 9篇马艳君
  • 5篇蓝娇娜
  • 4篇戴芳
  • 4篇朱文锋
  • 4篇唐亚平
  • 4篇李鸿玲
  • 3篇陈世艺
  • 3篇黄岑汉
  • 3篇周艳
  • 3篇贾微
  • 2篇李斯斯
  • 2篇徐哲锋
  • 2篇梁天坚
  • 2篇宋开娟
  • 2篇李晓红
  • 2篇汪磊
  • 2篇杨宏宝
  • 2篇杨剑

传媒

  • 6篇时珍国医国药
  • 4篇大众科技
  • 3篇广西中医药
  • 3篇右江民族医学...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光明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医学信息(中...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6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健康状态中阳虚质与阴虚质的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亚健康状态中亚健康状态中阳虚质、阴虚质患者血清进行分析,寻找其血清蛋白质的变化规律及特异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建立诊断模型并筛选血清标记物.揭示阳虚质、阴虚质的本质,并为建立阳虚质、阴虚质的微观辨证...
李丽帆运晨霞陶平安黄娜刘燕平
关键词:亚健康阳虚质阴虚质蛋白组学蛋白质芯片SELDI-TOF-MS
肝、胆与舌象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肝、胆与舌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当代中医名家的7691个医案及1036例临床病例,统计涉及肝、胆的病例出现的频数、频率以及肝、胆的病例涉及各种舌象的频数、频率,并对肝、胆病例中较为常见的数个舌象分别涉及肝、胆病位比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691个医案中涉及到病位证素肝的有1895例,较为常见的舌象是红舌、白苔、薄苔及黄苔,其中红舌病例中涉及肝的比率高于薄苔、白苔(P<0.05,P<0.01);1036例临床病例中涉及到病位证素肝的有176例,较为常见的舌象为黄苔、薄苔、红舌、白苔,其中黄苔、薄苔、红舌病例中涉及肝的比率显著高于白苔(P<0.01);医案与临床研究的胆病病例分别为238、41例,较为常见的舌象均为黄苔、红舌、腻苔,而医案的黄苔病例中涉及病位证素胆的比率显著高于红舌、腻苔(P<0.01)。结论:在肝病中较为常见、与肝相关性较高的舌象有红舌、薄苔、黄苔等;在胆病中较为常见、与胆相关性较高的舌象有黄苔、红舌、腻苔。
黄娜唐亚平戴芳李晓红周艳杨宏宝朱文锋
关键词:病位舌象
壮药通络饮对糖尿病大鼠心、肾、腹主动脉血管紧张素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壮药通络饮(ZTY)对实验性糖尿病(DM)大鼠心脏、肾脏和腹主动脉组织血管紧张素(AngⅠ、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CON组)10只,DM组20只;CON组喂普通饲料,DM组喂高脂饲料4周后,用30mg/kg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DM模型。DM成模后,再将DM组分成壮药通络饮治疗组(DM+ZTY组)和DM对照组(DM组),共治疗8周。以放免法测定心脏、肾脏、腹主动脉组织匀浆AngⅠ和AngⅡ水平。结果第8周时,DM组心脏、肾脏和腹主动脉组织匀浆AngⅠ和AngⅡ水平较CON组明显升高(P<0.05),DM+ZTY组心脏、肾脏和腹主动脉组织AngⅠ、AngⅡ水平较DM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ZTY能降低实验性DM大鼠心脏、肾脏及腹主动脉组织血管紧张素的水平,有利于保护和延缓DM肾脏及心血管并发症的进展。
刘燕平黄娜蓝娇娜曾庆春杨剑宋开娟黄岑汉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紧张素类
基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的中医诊断学教学探索被引量:1
2023年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课程,是学好中医临床专业课程的关键,其主要内容包括诊法和辨证两大部分。为优化中医诊断学教学,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融为一体,本课题组尝试进行教学改革,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以下简称“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内容融入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中,经过2年实践总结了一些体会,现与同道交流。
黄娜李鸿玲马艳君胡静文刘燕平(指导)
关键词:名医传承中医诊断学教学探索
消化性溃疡活动期中医辨证分型与舌象、胃镜像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活动期中医证型与舌象、胃镜像表现及Hp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160例消化性溃疡活动期患者的舌象、胃镜像、Hp感染资料,运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脾胃湿热型占46.25%(74/160),脾胃虚弱型占36.25%(58/160),胃络瘀阻型占17.50%(28/160);各舌色、舌苔,胃镜像和Hp阳性率在不同消化性溃疡中医证型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红、淡白、绛紫分别为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胃络瘀阻证的主要舌色,黄腻为脾胃湿热证和胃络瘀阻证的主要舌苔,薄白为脾胃虚弱证的主要舌苔;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镜像显示黏膜以糜烂为主,其次为充血,脾胃虚弱证和胃络瘀阻证的患者分别以苍白和充血所占比重最高;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各中医证型的Hp感染率从高到低为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胃络瘀阻证。结论消化性溃疡活动期中医证型与舌色、舌苔、胃镜像、Hp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黄娜刘燕平徐哲锋马艳君蓝娇娜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分型舌象胃镜像
刘燕平教授治疗小儿泄泻临证经验
2025年
小儿泄泻是儿科常见的脾胃病证,四季皆可发病,尤以夏、秋两季多见。刘燕平教授在临证过程中从总体出发,辨证论治,按“治病必求于本”原则,治疗时把握疾病的病因病机,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小儿泄泻,辨证准确,收效甚佳。
黄娜李鸿玲马艳君刘燕平(指导)
关键词:小儿泄泻临证经验
思维导图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应用
将思维导图这种图文并茂的学习方法用于中医诊断教学中,有助于师生构建知识框架,引导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黄娜刘燕平
关键词:中医诊断思维导图
基于神经血管单元探讨从瘀论治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思路
2015年
缺血性卒中是常见多发病,其复发率和致残率均高,而目前缺乏有效的卒中治疗方法。该文以神经血管单元(NVU)为基础,在中医辨证思维模式的指导下,着眼于中医学历代医家认为"瘀"在缺血性中风中的关键作用,探讨从瘀论治法对脑缺血后NVU的整体影响,提出基于NVU探讨从瘀论治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研究思路,期望能为应用化瘀法组方防治脑缺血损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马艳君祝美珍贾微黄娜
关键词:神经血管单元缺血性卒中从瘀论治
老年与青年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所受歧视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了解老年与青年艾滋病患者之间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社会支持、简易应对、一般自我效能以及因为年龄所受歧视的情况。方法采用相应的量表对青年和老年艾滋病患者各200例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青年患者男女比例2.57∶1,平均年龄(35.21±6.26)岁,老年患者男女比例2.51∶1,平均年龄(60.60±7.56)岁,2组在艾滋病相关知识(t=15.04,P<0.01)、社会支持(t=-4.87,P<0.01)、客观支持(t=-3.66,P<0.01)、主观支持(t=-5.74,P<0.01)、因年龄受到的歧视得分(t=-4.84,P<0.01)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在一般自我效能、对支持利用度、应付方式中的积极和消极应对方面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患者的艾滋病知识较青年患者缺乏,其因年龄原因而受到的歧视更严重;青年患者自我感受到的来自社会网络方面的支持较老年患者少,对青年和老年人群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方式及其感染艾滋病后的治疗策略需有针对性。
陈世艺徐永芳黄娜陈晨春林倩李斯斯
关键词:艾滋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年龄歧视
周晓玲巧用药对治疗慢性肝病经验
2025年
慢性肝病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焦点之一,具有病程长、晚期并发症多、病情危重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药对配伍是中医处方用药重要组成部分,周晓玲治疗慢性肝病喜用药对,尤其擅长经方配伍药对,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周晓玲认为慢性肝病的病机三阴病多见,即太阴、少阴、厥阴病,其本质为虚,痰湿、瘀、毒为标。本文总结了周晓玲在慢性肝病辨证基础上配伍的多组药对,以供同仁学习探讨。
阮博文冯丽娟覃凤传廖蔚汤雨平黄锐环刘家玲刘柏涵翟雨欣黄娜严煜华贾瑶周晓玲
关键词:慢性肝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