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影像
  • 1篇血流
  • 1篇隐匿
  • 1篇隐匿性
  • 1篇重型
  • 1篇重型颅脑
  • 1篇重型颅脑外伤
  • 1篇蛛网膜
  • 1篇蛛网膜下
  • 1篇蛛网膜下腔
  • 1篇蛛网膜下腔出...
  • 1篇外伤
  • 1篇网膜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癌
  • 1篇下腔出血
  • 1篇瘤内
  • 1篇颅脑
  • 1篇颅脑外伤
  • 1篇膜下

机构

  • 3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3篇方伟
  • 2篇蔡俊
  • 2篇王彩红
  • 2篇陈勃
  • 1篇顾文豪
  • 1篇沈均康
  • 1篇王晓芳

传媒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磁敏感加权技术对自发性隐匿性蛛血的影像诊断价值
2015年
目的:研究磁敏感加权技术(SWI)对自发性隐匿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腰穿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10例同时做过CT平扫与SWI序列扫描的病例,对其CT与SWI图像表现,对照腰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的CT均为阴性,磁共振SWI图像表现为脑沟回内的不规则散在分布的SWI序列Min IP图像低信号改变和PHASE像高信号改变。结论:CT检查阴性的患者并不能排除蛛血的存在,通过磁共振SWI扫描技术可以发现CT不能发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存在而不需要通过腰穿,因此SWI技术对于隐匿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晓芳蔡俊王彩红方伟陈勃
关键词:磁共振SWI蛛网膜下腔出血
基于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临床应用价值:一项多中心研究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3年间在三家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图像,以及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有无乙肝7项临床信息。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胆期图像中勾画瘤内及瘤周5 mm、10 mm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从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训练集中,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VI的独立临床预测因素;应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立瘤内模型、瘤周模型、瘤内联合瘤周模型、临床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共10种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以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结果肿瘤最大直径[优势比(odds ratio,OR):1.44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12~1.733]及AFP(OR:1.645,95%CI:0.665~4.071)是基于训练集的MVI独立临床预测因子。验证集中,临床模型、瘤内模型、瘤周模型、瘤内+瘤周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预测HCC MVI的AUC值分别为0.728、0.764~0.820、0.791~0.795、0.804~0.828和0.747,瘤内+瘤周5 mm模型、瘤内+瘤周10 mm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28(95%CI:0.728~0.929)、0.804(95%CI:0.696~0.913)。各模型中,瘤内+瘤周5 mm模型与临床模型、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28),其余模型间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Gd-EOB-DTPA增强MRI影像组学模型可用于术前预测HCC MVI,其中瘤内+瘤周5 mm模型对HCC MVI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朱珠郁义星陆健许大波张涛方伟陆心雨顾文豪
关键词:肝细胞癌
磁共振PWI技术对重型颅脑外伤高压氧干预时脑血流状态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技术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干预时脑血流状态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2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CS≤8分),分为高压氧治疗和非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各时间段的脑磁共振PWI图像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及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值的差异;通过CBF及CBV值来评价高压氧干预治疗下脑外伤疗效,预测TBI预后。结果高压氧治疗组PWI图像的CBF及CBV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配合高压氧治疗对脑组织损伤部位的恢复以及局部血流的再通及血容量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磁共振PWI技术对重型脑外伤高压氧干预时脑血流状态的评价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蔡俊陈勃王彩红方伟沈均康
关键词:脑损伤灌注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