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茜
- 作品数:7 被引量:99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海红十字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RNA-146a在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miRNA-146a在脓毒症(sepsis)引起的急性肺损伤(ALI)中的表达及其对炎症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脓毒症引起的ALI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采用q RT-PCR检测其外周血miRNA-146a的相对表达量。建立脓毒症引起的ALI小鼠模型,注入miRNA-146a模拟物,miRNA-146a对照剂和miRNA-146a抑制剂进行干预。24h后测定小鼠肺组织miRNA-146a及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环氧化酶2(COX-2)等炎性因子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脓毒症引起的ALI患者外周血miRNA-146a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动物实验发现,与miRNA-146对照组比较,miRNA-146a组小鼠TNF-α、IL-1β和COX-2表达量均明显降低,而miRNA-146a抑制组小鼠TNF-α、IL-1β和COX-2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miRNA-146a+COX-2共同抑制组肺部TNF-α、IL-1β表达量明显低于miRNA-146a单独抑制组(P<0.05)。结论 miRNA-146a可通过靶向COX-2有效降低脓毒症引起的炎性反应。
- 孟建斌孙丽萍瓦永禄刘丽莉姚茜
-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肺损伤
- IL-23R的表达及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临床预后相关性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IL-23R的表达及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临床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病人与健康者对照,分别抽取外周血并提取总RNA和DNA,利用PCR技术测定IL-23R的mRNA值;利用PCR结合测序技术测定IL-23R不同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病人IL-23R表达显著上调,并且对30天死亡率有较强的预后评估作用;IL-23R基因的rs10889677和rs1004819位点与30天死亡率显著相关。结论 IL-23R的表达及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预后密切相关。
- 孟建斌孙丽萍瓦永禄刘丽莉姚茜
- 关键词:IL-23R基因多态性脓毒症急性肺损伤
- 重度有机磷中毒临床应用急诊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 2025年
- 探讨重度有机磷中毒临床应用急诊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本院急诊科收治的72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采用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标准治疗组(n=36)实施常规解毒方案,强化治疗组(n=36)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联合血液净化技术,对比两组的症状指标、SOFA评分及血清胆碱酯酶、并发症、炎性因子。结果 相比标准治疗组,强化治疗组在神经症状改善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阿托品用量明显减少(P<0.05);在治疗过程中,强化组的器官功能保护效应更为突出,SOFA评分显著降低,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恢复程度更高(P<0.05);并发症监测数据显示,强化组等靶器官损害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炎症指标方面,强化组24h后的CRP、WBC、IL-6水平均低显著降低(P<0.05)。结论 该病急诊血液净化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加快症状缓解速度,降低血清胆碱酯酶,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 姚茜刘莉丽秦永芳韩双英
- 关键词:重度有机磷中毒急诊血液净化治疗安全性
- 高原地区被动抬腿试验评估容量反应性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高原地区被动抬腿试验(PLR)评估容量反应性的观察。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的临床观察方法,选青海红十字医院重症医学科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然后进行补液观察。采用无创心排血量监测(NICO)监测PLR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无创血压、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的变化。将补液后CO增加>10%定义为有液体反应性,CO增加<10%或未增加定义为无液体反应性,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两组对比观察高原地区PLR评估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60例患者共进行80例次液体反应性观察,其中有液体反应性45例次,无液体反应性35例次。两组被动抬腿试验前后各指标变化中,有反应组患者CO、SV在被动抬腿试验后显著高于抬腿试验前,P<0.05。无反应组被动抬腿试验前后CO、SV无明显变化,P>0.05。无论有无液体反应性,被动抬腿试验前后心率、CVP、MAP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高原地区被动抬腿试验可以有效评估容量反应性,用以指导临床液体治疗。
- 孟建斌孙立萍瓦永禄刘莉丽姚茜
- 关键词:被动抬腿试验容量反应性
- 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源性感染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的临床影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11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患者,按照不同的营养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EN治疗,对照组给予PN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肠源性感染指标的变化,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患者治愈率观察组为94.55%、对照组为8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2.73%、对照组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与PN在血白细胞、内毒素以及C-反应蛋白等方面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患者早期实施EN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最理想;EN治疗方式可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刘莉丽徐波孟建斌王文欣瓦永禄姚茜
-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肠源性感染白细胞C-反应蛋白
- 高原地区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分析
- 2018年
- 目的:高原地区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青海红十字医院重症医学科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集束化治疗过程中进行动脉血乳酸测定。入ICU时、治疗6小时后、24小时后进行动脉血乳酸测定,计算6h、24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按住院28天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36例和死亡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6h及24h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差异,从而评估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较,入ICU动脉血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PACHEⅡ评分、6h乳酸清除率及24h乳酸清除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地区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可以有效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总体预后。
- 孟建斌许世梅瓦永禄刘莉丽姚茜
- 关键词:乳酸清除率感染性休克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