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新护士对亚谵妄综合征认知及需求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新护士对亚谵妄综合征的认知及培训需求,为ICU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建议与依据。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对11名ICU新护士进行深入访谈,采取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的分析、编码、汇集、提炼主题及求证,确保主题准确。结果:从访谈结果中提炼出4个主题:ICU新护士缺乏对亚谵妄综合征的认知;ICU新护士对亚谵妄综合征管理持有不同态度;影响亚谵妄综合征管理因素多样化;ICU新护士渴望得到亚谵妄综合征知识的培训。结论:为提高ICU新护士对亚谵妄综合征的认知水平,需制定相关培训方案以加强对ICU新入职护士对亚谵妄知识的系统培训。 张华 宋晴 崔菡斐 李婷 吴超 房晓杰关键词:重症监护室 新护士 ICU护士对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照护模式认知与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了解ICU护士对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照护模式的认知及其真实工作体验状况,为优化ICU照护模式、更好地满足患者及家属需求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山东省淄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5名ICU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提炼出3个主题:ICU护士对实施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照护模式的态度(赞同;怀疑或反对);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照护模式下ICU护士的工作体验(减轻了一定的工作压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造成护士安全意识淡薄;对ICU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实困境(专业培训欠缺;相关标准与制度流程不完善;多学科合作不足)。结论 ICU护士对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照护模式的实施态度因人而异,表现出多重工作体验,仍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建议ICU护士转变保守的照护理念,并加强专业培训,同时加快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照护模式的专业规范和标准出台,促进跨学科合作,重视并推进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照护模式的发展。 周纪云 房晓杰 魏玉莲 宋晴 高素芳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心脏术后患者ICU谵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5年 目的概述心脏术后患者ICU谵妄发生现状,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士有针对性地识别谵妄高危患者、制定干预策略及预防谵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5月—2021年4月入住某三级甲等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且术后转入ICU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进行谵妄评估,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重症患者疼痛测评工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资料收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曲线下面积及最佳截断值。结果(1)共纳入221例心脏术后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发生谵妄49例(22.1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一般资料中乳酸值、使用降糖药物,生物因素中APACHEⅡ评分、疼痛评分,心理因素中焦虑得分、抑郁得分,社会因素中社会支持得分是谵妄的影响因素。(2)ROC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991,灵敏度为0.980,特异性为0.895。乳酸、使用降糖药物、APACHEⅡ评分、疼痛评分、焦虑得分、抑郁得分、社会支持得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623、0.752、0.827、0.813、0.698、0.780,其中乳酸、APACHEⅡ评分、疼痛评分、焦虑得分、抑郁得分、社会支持得分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050、23.000、2.500、6.500、7.500、36.500。结论心脏术后患者ICU谵妄发生率较高,谵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影响因素,强化保护性因素,规避风险因素,制订针对性干预策略,降低心脏术后患者ICU谵妄发生率。 宋晴 徐鸿宇 崔菡斐 谭海波关键词:心脏手术 ICU谵妄 影响因素 29例危重症患者应用PICCO监测的临床护理 宋晴 房晓洁 贾美君29例危重症患者应用PICCO监测的临床护理 :探讨PICCO监测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对策. 方法:通过PICCO监测技术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寻找最佳的护理方法,包括病人的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置管的配合、测量注意事项、导管的日常护理及拔管后... 宋晴关键词:重症患者 临床护理 并发症预防 基于慢性病轨迹模型构建心力衰竭病人出院计划方案及其实践 2025年 目的:基于慢性病轨迹理论构建心力衰竭病人出院计划方案,并验证其在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循证方法学的指导下形成基于慢性病轨迹理论的心力衰竭病人出院计划方案。选取2023年7月—11月山东省淄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1例心力衰竭病人为对照组,2023年12月—2024年4月收治的41例心力衰竭病人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在其基础上采用基于慢性病轨迹理论构建的出院计划方案进行干预。分别于出院时以及出院后1、3个月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服药依从性量表及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价。结果:出院时试验组病人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时及出院后1、3个月试验组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慢性病轨迹理论的出院计划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心力衰竭病人出院准备度、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行为。 乔娟 宋晴 周纪云关键词:出院计划 心力衰竭 服药依从性 社区护理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115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比较两组一般指标(包括心率、血压)、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及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力衰竭、心绞痛、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护理可提高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成功率、生活质量及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石玉梅 刘倩 崔子春 宋晴 董丽丽关键词:社区护理 心房颤动 急性心力衰竭 实习护生针刺伤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和整合有关实习护生针刺伤体验的质性研究,以期为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EBSCO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实习护生针刺伤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0月。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提炼出22个研究结果,归纳为3个整合结果(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的原因、针刺伤发生后的感受、希望获得的帮助),共8个类别。结论管理者应重视实习护生针刺伤后真实感受,并加强专业指导,学校和医院共同做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完善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支持系统,给予护生更多人文关怀,有效降低针刺伤风险。 宋晴 景雪冰 乔娟 周纪云关键词:护生 针刺伤 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复发风险感知的质性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复发风险感知现状,以期从复发风险感知角度为患者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6—8月在山东省淄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中青年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14例,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按照质性研究中的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复发风险感知特征(了解较局限、复发风险感知与疾病发作次数密切相关)、复发风险感知认知评价(复发风险认知不足,预后态度乐观;担忧复发并能意识到复发的严重性)、复发风险感知的因素(个人相关因素、环境相关因素、疾病相关因素)。结论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复发风险感知水平不同,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要么过于乐观,要么过于担忧,受个人、环境、疾病相关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建议重点关注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复发风险感知现状,强化风险沟通教育,并实施分类指导,从影响因素入手,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有效提升对复发风险的感知。 姜丽 宋晴 周纪云关键词:中青年 心肌梗死 PCI术 强化气道护理在降低ICU患者VAP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 探讨强化气道护理在降低ICU患者VAP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98例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组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 两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予半卧位,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其舒适度将床头摇高约30度-45度,并在足部垫一软枕以避免身体下滑;改用容易弯曲的小口径胃管(直径为3 mm) ,鼻饲时将患者上半身抬高约30-40°并采取持续泵入的方式,速度为约40-60 ml/h. 而对照组则予常规鼻饲,取侧卧或平卧位,且每次鼻饲体积为150-200 ml. 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通气时间及预后情况. 结果 对照组有20例继发VAP (发生率40. 82%) ,实验组则仅出现9例(发生率18. 37%) ,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实验组的平均通气时间为(9. 89±2. 76)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 07±4. 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比较也发现,实验组的死亡率(12. 24%)明显低于对照组(30. 61%),组间差异显著(P〈0. 05). 结论 发生VAP的机制复杂、危险因素多,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只有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气道护理,才能减少VAP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贾美君 高素芳 宋晴关键词:呼吸机相关肺炎 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