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绍云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第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子宫
  • 2篇血清
  • 2篇子宫内膜
  • 2篇内膜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1篇血清学
  • 1篇异位症
  • 1篇预后
  • 1篇镇痛
  • 1篇镇痛胶囊
  • 1篇散结
  • 1篇散结镇痛胶囊
  • 1篇替勃龙
  • 1篇子宫内膜异位
  • 1篇子宫内膜异位...
  • 1篇子宫内膜异位...
  • 1篇子宫腺
  • 1篇子宫腺肌
  • 1篇子宫腺肌症

机构

  • 3篇北京市第六医...
  • 1篇石家庄市第四...
  • 1篇北京市怀柔区...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李绍云
  • 1篇杨冰
  • 1篇赵海军

传媒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绝经后女性口服替勃龙5年子宫内膜细胞学变化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监测绝经后女性口服替勃龙5年子宫内膜细胞学变化,分析口服替勃龙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在北京市第六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01例绝经后女性以及2009年在北京市第六医院和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接受口服替勃龙治疗的903例绝经后女性,对比口服替勃龙的903例绝经后女性与常规进行体检的901例绝经后女性的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测结果,903例绝经后女性在口服替勃龙1~5年期间,每年在口服药物满整年时,进行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动态观察口服药物期间的子宫内膜细胞学变化以及子宫内膜癌变的风险指数变化。结果口服替勃龙的903例绝经后女性服药前与健康体检的901例女性的子宫内膜细胞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3例口服替勃龙的绝经后女性,治疗1~5年期间子宫内膜的细胞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1例健康体检的女性与口服替勃隆5年的女性子宫内膜癌变的风险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替勃龙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不会引起子宫内膜恶性变,从细胞学的角度研究,长期口服替勃龙是安全的。
李绍云李洪燕赵海军
关键词:替勃龙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细胞学安全性
868例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学指标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常规检测血清卵巢癌相关抗原(cancer antigen 125,CA125)、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清泌乳素(prolactinoma,PRL)、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指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意义。方法对临床怀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常规检测CA125、TNF-α、IL-6、PRL、hsCRP、ESR血清指标,并追踪其后续诊治结果,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868例患者,常规检测CA125、TNF-α、IL-6、PRL、hsCRP、ESR血清指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深部结节型和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IL-6、ESR高于卵巢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部结节型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TNF-α、IL-6、PRL、hsCRP高于卵巢型和腹膜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TNF-α、IL-6、PRL、hsCRP、ESR均高于非活动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部结节型及活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A125、TNF-α、IL-6、PRL、hsCRP、ESR指标偏高,可以作为临床辅助诊断的指标,并作为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指示。
李绍云王彤丹李洪燕杨冰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预后
散结镇痛胶囊联合吲哚美辛栓对子宫腺肌症患者血清CA125、TNF-α、PGF2a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散结镇痛胶囊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对血清CA125、TNF-α、PGF2a的影响。方法将391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195例给予散结镇痛胶囊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对照组196例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疼痛评分及血清CA125、TNF-α、PGF2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及血清CA125、TNF-α、PGF2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散结镇痛胶囊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子宫腺肌症可明显减轻疼痛,降低血清CA125、TNF-α、PGF2a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李绍云李洪燕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散结镇痛胶囊吲哚美辛栓CA125TNF-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