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启梅

作品数:29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中耳
  • 8篇中耳炎
  • 8篇内镜
  • 8篇耳炎
  • 7篇分泌
  • 7篇分泌性
  • 7篇分泌性中耳炎
  • 6篇耳内
  • 6篇耳内镜
  • 5篇咽鼓管
  • 5篇咽喉反流
  • 5篇反流
  • 3篇胆脂瘤
  • 3篇蛋白
  • 3篇蛋白酶
  • 3篇咽鼓管功能
  • 3篇咽鼓管功能障...
  • 3篇脂瘤
  • 3篇软骨
  • 3篇软骨-软骨膜

机构

  • 29篇陕西省人民医...
  • 5篇西安医学院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北妇女儿童...
  • 1篇合阳县人民医...

作者

  • 29篇杨启梅
  • 21篇张文
  • 14篇刘晖
  • 9篇韩想利
  • 7篇李世东
  • 6篇王冰
  • 6篇张瑾
  • 3篇王鑫
  • 3篇许珉
  • 3篇杨晓蓉
  • 2篇杨颖
  • 2篇王骏
  • 2篇景阳
  • 2篇黄晓燕
  • 1篇王宇娟
  • 1篇罗花南
  • 1篇贾艳平
  • 1篇常会敏
  • 1篇李智
  • 1篇邵娜

传媒

  • 3篇听力学及言语...
  • 3篇国际耳鼻咽喉...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耳科学杂...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5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reg细胞抑制慢性中耳炎模型小鼠中耳炎症的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究慢性中耳炎(chronic otitis media,COM)小鼠中Treg细胞与炎症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腹腔注射和中耳咽鼓管(ET)阻断的方式诱导构建慢性中耳炎小鼠模型(模型组),选择健康BALB/c小鼠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建模后第3,14,28,56天分离收集小鼠中耳积液和中耳黏膜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MEM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CD4^(+)和Foxp3^(+)T细胞水平,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中耳积液和中耳黏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CD4^(+)CD25^(+)Foxp3^(+)细胞比例。另取COM模型小鼠分为PBS组和抗-CD25组。抗-CD25组小鼠腹腔注射抗CD25 mAb模拟体内Treg耗竭,PBS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PBS溶液,第56天收集小鼠中耳积液、中耳黏膜组织、脾脏和颈部淋巴结组织,检测分析脾脏、颈部淋巴结和中耳黏膜组织中CD4^(+)CD25^(+)Foxp3^(+)细胞比例,中耳黏膜组织中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中耳积液中细菌水平。结果HE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中耳黏膜组织正常,模型组小鼠中耳黏膜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细菌数量、炎性细胞数量和黏膜厚度均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中耳黏膜组织中CD4^(+)CD25^(+)Foxp3^(+)细胞比例升高(P<0.05),中耳积液和中耳黏膜组织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IL-10和TGF-β的水平均升高(P<0.01)。与PBS组比较,抗-CD25组小鼠中耳黏膜组织、脾脏和颈部淋巴结组织中CD4^(+)CD25^(+)Foxp3^(+)细胞比例均降低(P<0.05),中耳积液中细菌数和中耳黏膜组织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IL-10和TGF-β的水平均降低(P<0.01)。结论Treg细胞在慢性中耳炎的炎症平衡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抑制炎症的进展,但过度的Treg细胞抑制了宿主对细菌的清除作用。
王丹杨启梅刘晓娜陈菁华
关键词:慢性中耳炎中耳积液
鼓室硬化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鼓室硬化症是复发性慢性中耳感染的常见后遗症,其特点是进行性玻璃样变性、鼓膜和中耳腔黏膜下层钙化沉积物的积累。相对于钙化的数量及其对听骨链运动的干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性听力损失。尽管目前鼓室硬化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当前普遍认为它是不可逆的。手术治疗是迄今为止恢复听力最有效的方法,却不能阻止其病理变化的发生发展,因此明确本病的病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鼓室硬化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张韩张文王冰杨启梅李陈许丽丽
关键词:鼓室硬化症
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鼻腔雾化治疗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研究
2025年
目的分析咽鼓管球囊扩张技术联合压力雾化鼻腔疗法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102例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和联合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压力雾化鼻腔治疗)。联合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38.26±5.16)岁,病程(4.36±0.47)年;21例左侧,30例右侧;参照组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39.87±4.97)岁,病程(4.42±0.51)年;23例左侧,28例右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听力功能、咽鼓管功能相关指标[咽鼓管功能评分量表(ETS-5)与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ETDQ-7)]、生活质量[中文版慢性耳病调查量表(CCES)]及不良反应和复发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6.08%(49/51),高于参照组的82.35%(4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气导听阈、骨导听阈、气骨导差均低于参照组(均P<0.05);联合组患者的ETS-5评分以及CCES各项评分高于参照组,ETDQ-7评分低于参照组(均P<0.05)。联合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1.96%(1/51)比15.69%(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鼓管扩张技术联合鼻腔压力雾化疗法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治疗安全性高。
李世东杨启梅贠勇刚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
耳鸣与咽喉反流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1年
耳鸣(tinnitus)是指在外界无声音刺激或电刺激时在人体耳内或脑内一种扰人的主观声音感觉。目前,耳鸣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致使其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严重的耳鸣可导致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甚至自杀倾向。很多学者认为,耳鸣是听力下降的信号,是身体出现问题的警示,与患者的情绪、睡眠、咽鼓管功能障碍等有关,而咽喉反流与这些疾病之间也有一定相关性。
曹雅晨张瑾张文杨启梅赵博杨诗雨刘晖
关键词:声音刺激咽喉反流自杀倾向听力下降咽鼓管功能障碍耳鸣
MMP-2、Fhit、RECK、VEG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逆转录诱导蛋白基因(RECK)、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喉癌患者80例,收集其手术中切除的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另收集40例喉癌组织切除外缘的正常喉粘膜组织。比较喉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喉粘膜组织中MMP-2、Fhit、RECK、VEGF的表达,分析喉癌组织中MMP-2、Fhit、RECK、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四个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喉癌组织中MMP-2、VEGF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喉粘膜组织,Fhit、RECK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喉粘膜组织(P<0.05)。喉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Fhit、RECK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喉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水平与Fhit、RECK呈负相关(P<0.05),与VEGF呈正相关(P<0.05);Fhit与RECK呈正相关(P<0.05),与VEGF呈负相关(P<0.05);RECK与VEGF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喉癌组织中MMP-2、Fhit、RECK、VEGF均存在异常表达;其相互影响,可能共同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
杨颖李智王骏杨启梅贾艳平
关键词:喉癌基质金属蛋白酶-2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耳内镜引导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评估耳内镜引导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治疗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突发性聋高频下降型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176例患者(185耳)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86例(90耳)和研究组90例(95耳)。对照组予以鼓室注射甲泼尼龙(即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研究组用耳内镜下咽鼓管鼓室吹张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阈值、有效率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80/95),略低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4.44%(76/9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纯音听阈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研究组听力平均提高(25.47±6.29)dB,略低于对照组(27.33±7.55)d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方式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耳内镜下咽鼓管鼓室吹张激素治疗突发性聋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听力提高水平、不良反应率等方面与鼓室注射激素治疗效果相同。
韩想利王冰李陈王鑫张韩杨启梅张文
关键词:突发性聋耳内镜激素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用于诊断中耳胆脂瘤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中耳胆脂瘤是指中耳裂、乳突或岩尖部异位生长的上皮组织团块,为非真性肿瘤。胆脂瘤在磁共振成像上具有特定的信号强度特征,在弥散加权成像上具有非常高的信号强度。目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被普遍认为是诊断胆脂瘤的成像技术。了解各种弥散成像技术,对于胆脂瘤的术前诊断以及术后的评估均有重要意义。
潘汝艺张瑾杨启梅张文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中耳胆脂瘤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喉淀粉样变性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喉淀粉样变性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例喉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5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声音嘶哑,病变位于喉部3例,其中声带受累3例、室带受累2例;声带受累并累及声门下、气管2例。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喉(气管)肿物切除术,其中4例原发性喉淀粉样变性患者行CO2激光声带肿物切除术。结果术后患者声音嘶哑症状均明显改善,无呼吸困难等不适,1例喉气管淀粉样变性患者术后随访1年复发,余患者随访至今病情稳定,无明显复发。结论喉淀粉样变性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缺乏诊断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该病至今仍无有效根治的方法,彻底手术切除是减少复发的关键,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或恢复发音质量是治疗的目的。
杨启梅常会敏李世东刘晖张文
关键词:气管淀粉样变性临床诊治
内镜引导下激素经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短期疗效评估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 探讨内镜引导下激素经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给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8年1~6月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治疗的68例(110耳)SO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咽鼓管吹张给药组(A组)和咽鼓管吹张组(B组)。A组在单耳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和注射用α-糜蛋白酶(4000 IU)的混悬液,耳内镜观察鼓室给药前后情况;B组为传统导管法咽鼓管吹张,两组均配合使用鼻部激素(布地奈德鼻喷剂)、口服黏液促排剂药物1个月。结果 A组治疗1个疗程、随访2个月后的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94.6% vs 81.4%;91.1% vs 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P<0.05;χ^(2)=6.8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9.37% vs 18.75%)。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及随访2个月的平均气导听阈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t=-1.63,P=0.106;t=-1.58,P=0.117)。结论 内镜引导下激素经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给药治疗SOM短期疗效较好,具有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等优点。
杨启梅韩想利杨晓蓉刘晖张文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咽鼓管中耳炎导管插入术
CT与MRI图像融合技术在中耳胆脂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2025年
中耳胆脂瘤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其诊断和治疗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CT作为中耳胆脂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在疾病的诊断中广泛应用,其能详细显示胆脂瘤对周围骨结构的侵犯,帮助评估胆脂瘤的大小、扩展情况和骨质破坏的程度,但在显示软组织结构时对比度较差,难以清晰识别胆脂瘤和周围软组织的关系。相比之下MRI尤其是DWI能够更好地区分胆脂瘤和其他类型的肿瘤或炎症病变,例如区分中耳胆脂瘤与胆固醇肉芽肿、炎性肉芽肿及一些液体成分。但MRI对骨性结构的成像不如CT清晰,尤其是当胆脂瘤侵犯到骨质时,MRI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解剖信息。近年来,MRI与CT融合成像技术将两种影像学方法的优势结合起来,因其在提高胆脂瘤的检测率和定位准确性方面的潜力而受到关注。研究表明,CT与MRI融合成像技术能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结合了CT的骨结构成像和MRI的软组织成像,该技术不仅能够准确显示胆脂瘤的侵犯范围和深度,又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优于单纯CT或MRI检查,显著提高了胆脂瘤的检测率,有助于手术前的精准规划和决策,在中耳胆脂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Middle ear cholesteatoma is a common ear disease, and i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ten rely on imaging techniques. CT is widely used as the primary imaging method for diagnosing middle ear cholesteatoma, as it provides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invasion of cholesteatoma into the surrounding bone structures, helping to assess the size, extent, and degree of bone destruction. However, CT has poor contrast when imaging soft tissues, making it difficult to clearly differentiate cholesteatoma from the surrounding soft tissue. In contrast, MRI, particularl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 is more effective in distinguishing cholesteatoma from other types of tumors or inflammatory lesions, such as differentiating it from cholesterol granulomas, inf
曹亚亚杨启梅张文
关键词:中耳胆脂瘤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图像融合技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