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超
-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短期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
- 2025年
- 目的 探究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BAR)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确诊为AMI合并VA患者954例,根据30 d内死亡情况分为生存组(696例)和死亡组(258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亚组分析评估BAR与患者30 d内死亡的相关性。构建列线图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Kolmogorov-Smirnov曲线、校准曲线和学习曲线进行模型评估。结果 死亡组BAR高于生存组[13.8(8.6,20.3)比7.3(4.9,11.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AR>8.45是AMI合并VA患者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在训练集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AR>8.45、年龄、收缩压、乳酸脱氢酶、呼吸频率、体温、急性肾损伤和脑卒中均为AMI合并VA患者30 d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中,该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80和0.79。校准曲线和Kolmogorov-Smirnov曲线提示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和区分度。结论 BAR是AMI合并VA患者30 d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范超张立新戚楠彭红玉白硕范谦张喜维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围术期心理分析及干预效果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 通过调查和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围术期的焦虑状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选取348例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并行择期介入治疗的患者,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scale,SAS)测试调查,分为SAS<50分患者与SAS≥50分患者组.两组患者又分别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其中一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另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女性较男性SAS积分更高(61.1±10.9 vs 53.1±12.8,P=0.038),更容易存在焦虑障碍;SAS≥50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于SAS<50分患者更高(13.6%vs 25.1%,P=0.033);对于SAS<50分的患者,是否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影响不大(11.1%vs 15.6%,P〉0.05),而对SAS≥50分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3.3%vs 37.1%,P<0.01).结论 介入治疗围术期焦虑状态可显著影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的预后,对焦虑患者应当加强心理护理,对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十分有效的.
- 王瑜范超孔繁晶秦迎迎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焦虑心理护理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脑卒中是慢性心力衰竭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罹患脑卒中的风险是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2~3倍.2009年统计结果表明,美国1/9的脑卒中与心力衰竭相关.尽管心力衰竭后脑卒中现在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识,但心力衰竭导致的脑血管疾病已经得到相应的重视.本文对心力衰竭后脑卒中的机制、危险因素以及预防进行综述.
- 王丹丹邢倩倩刘睿茜李育蓉许振业付坤郑绪伟彭红玉范超王健李世英郑斌柳景华马芹
- 关键词:心力衰竭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