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月
- 作品数:39 被引量:190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乳腺外科临床用积液引流器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一种乳腺外科临床用积液引流器,包括壳体,还包括植入管;植入管与用于存储引流的积液的储液袋对接导通,储液袋摆放在壳体的放置槽内;植入管包括固定连接的尾座以及植入内管;植入管还包括可伸出植入内管一端并...
- 陆清李思雨刘钰张馨月胡旻昊薛晓红
-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相关衔接蛋白与乳腺癌的关系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8年
- Toll样受体(TLRs)在机体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可同时表达于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通过综述近年文献发现:TLRs信号通路的TLR2、TLR3、TLR4、TLR9、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相关衔接蛋白与乳腺癌并非单一协同或拮抗作用,反映出该通路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复杂性;在中医药抗乳腺癌细胞增殖、转移的作用机制方面,有关研究也涉到TLRs及其通路这一领域,并探索了一些单药或复方对乳腺癌细胞TLRs通路相关靶点的作用,为中医药抗乳腺癌的运用及明确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 张馨月李琼盛佳钰江科季亚婕陆清薛晓红
- 关键词:乳腺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中医药
- 化疗对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的影响及艾灸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化疗中期和化疗后期的中医体质变化特点,并进一步评价加用艾灸对化疗过程中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的调节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艾灸组艾灸从化疗结束后第2天开始,连续每天艾灸直至下次化疗开始前1天为止,化疗当天不艾灸,对照组常规处理,不加用艾灸。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化疗前、化疗中期和化疗后期分别进行3次中医体质判别,分析两组患者体质的变化情况,以及艾灸对体质的调节作用。结果随机分组100例,每组50例。99例收集到基线问卷,91例收集到2次问卷,88例收集到3次问卷。99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前最常见的偏颇体质类型为:阴虚质(D型)、气郁质(H型)和气虚质(B型),两组在基线时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1例在化疗中期,艾灸组和对照组平和质(A型)较化疗前均有显著的下降(P<0.001),艾灸组各偏颇体质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阳虚质(C型)和阴虚质(D型)在化疗中期较化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同时,对照组阳虚质(C型)高于艾灸组(P=0.0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例在化疗后期,艾灸组正常体质和偏颇体质较化疗前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平和质(A型)较化疗前有显著下降(P<0.001),并且在各偏颇体质中,阳虚质(C型)和阴虚质(D型)在化疗后期比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同时,对照组平和质(A型)显著少于艾灸组(P<0.001),并且阳虚质(C型)和痰湿质(E型)均明显高于艾灸组(P<0.05)。结论乳腺癌易感体质为阴虚质、气郁质和气虚质。化疗会影响乳腺癌患者的体质,减少平和质,增加阳虚质和阴虚质。加用艾灸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体质具有调节作用,并且随着化疗疗程的推进,稳定正常体质,减少阳虚质和痰湿质。
- 季亚婕季亚婕吴焕淦吴焕淦黄艳张馨月陈玮黎
-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中医体质艾灸
-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粉刺性乳痈临床疗效观察
- 2024年
-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在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至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粉刺性乳痈患者87例,其中阳和汤组45例,柴胡清肝汤组42例。外治法上两组均采取微创小切口,内外合治,观察治疗4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变化,并根据症状积分计算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同时记录两组总体治疗时长、复发率等。通过两组对比为治疗粉刺性乳痈的用药选择提供思路和依据。为临床上治疗粉刺性乳痈提供有效、可行、高效的治疗方法。
- 郑珮怡顾春飞张馨月李思雨薛晓红
- 关键词:粉刺性乳痈柴胡清肝汤
- 一种减少气虚型乳腺癌术后积液产生、加速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少气虚型乳腺癌术后积液产生、加速伤口愈合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28‑32份、王不留行28‑32份、泽兰7‑11份、党参18‑22份、茵陈13‑17份、焦栀子4‑8份、熟...
- 陆清刘钰李思雨张馨月胡旻昊薛晓红
- 中药温肾升白方结合艾灸治疗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症34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温肾升白方结合艾灸在改善乳腺癌蒽环类药物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方法 纳入计划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中医辨证为气血两亏证兼肝肾阴虚证的乳腺癌患者105例,采用分层随机(区组)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艾灸组及灸药组各35例。各组均给予蒽环类药物化疗,对照组不给予任何中医药治疗。艾灸组予艾灸治疗,化疗当天不艾灸,每个化疗周期第2天开始,连续灸13天,每个穴位每次灸15 min,每日2次;同时口服安慰剂中药,每次化疗结束后,避开胃肠道反应急性期(一般为化疗后5~7天)开始服用,每日1剂,连续服用2周。灸药组给予温肾升白方口服(服用方法同安慰剂中药),并结合艾灸治疗(方法同艾灸组)。各组均观察4个化疗周期,记录患者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ANC)绝对值的最低值,以及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的使用剂量,并监测其肝肾功能、心电图、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安全性指标。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4个化疗周期的WBC计数、ANC计数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艾灸组在第3、4化疗周期的WBC计数、ANC计数均升高,灸药组4个周期的WBC计数、ANC计数亦升高(P<0.05)。与艾灸组比较,灸药组4个周期的WBC计数,第1、2、4周期的ANC计数均升高(P<0.05)。艾灸组、灸药组在各化疗周期的rhG-CSF使用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或温肾升白方联合艾灸均可改善化疗性白细胞减少症,减少rhG-CSF使用剂量,且安全性较好。
- 沙珊焱李思雨朱玮季亚婕季亚婕张馨月张颖吴焕淦吴焕淦
- 关键词:乳腺癌白细胞减少症肝肾阴虚证
- 系统性炎症指标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预后价值被引量:1
- 2025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PLR)、淋巴细胞计数与单核细胞计数比(LMR)以及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与乳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日至2022年12月21日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乳腺病科并行乳腺改良根治术308例乳腺癌女性患者,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收集两组患者的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NLR、LMR、PLR、SIRI,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截至随访结束时间2023年12月31日,共收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308例其中失联7例。根据患者复发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20)和未复发组(n=281)。对两组基线进行比较,复发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18月,未复发组中位平均随访时间38月。复发组与复发组的年龄、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NLR、PLR、SIRI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LMR水平低于未复发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LMR、PLR、SIRI诊断乳腺癌术后复发的AUC和截断值分别是0.909和2.97、0.950和4.02、0.832和188.97、0.922和0.9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LMR、PLR、SIRI为乳腺癌术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NLR、LMR、PLR、SIRI为乳腺癌术后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系统性炎症指标对临床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
- 王洁琼李思雨张馨月徐怀瑾毛若瑜沙珊焱薛晓红
- 关键词:乳腺癌预后
- 基于“异病同治”思想探讨茵陈蒿汤“利湿化瘀”治疗乳腺癌的相关免疫机制
- 2025年
- 目的:在前期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炎症指标与乳腺癌术后患者预后之间相关性的基础上,结合“异病同治”思想,探索茵陈蒿汤通过抗炎运用于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可行性。方法:基于前期回顾性研究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茵陈蒿汤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OMIM、TTD和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出乳腺癌的疾病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和蛋白互作网络。筛选GO和KEGG可能作用通路。纳入根据筛选通路提示进行临床验证,试验人群为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乳腺病科乳腺癌术后女性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对照组予以术后每日无菌换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茵陈蒿汤口服治疗。收集患者术后1、7、14 d系统性炎症指标与免疫炎症相关指标。结果: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等是茵陈蒿汤运用于乳腺癌治疗领域的主要活性物质。通过GO与KEGG富集得到关键通路包括IL-17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经过Wilcoxon检验分析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LMR在术后7、14 d均显著上升(P<0.01),CRP、NLR、SIRI在术后7、14 d均显著下降(P<0.01),白细胞介素(IL)-8、IL-10、TNF-α、IFN-α在术后7、14 d皆显著下降(P<0.01,P<0.05)。两组PLR、IL-1β、IL-2、IFN-γ在术后7 d显著下降(P<0.05)。结论:茵陈蒿汤基于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等核心成分通过IL-17通路等关键信号通路发挥“利湿化瘀”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作用;茵陈蒿汤可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外周血中NLR、PLR、SIRI与肿瘤相关免疫因子水平,并促进LMR水平提高,提示“利湿化瘀”之茵陈蒿汤具有减轻围乳腺癌患者手术期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环境的潜在作用。
- 王洁琼张馨月姜静李思雨胡旻昊薛晓红
- 关键词:乳腺癌炎症茵陈蒿汤异病同治免疫
- 乳头溢液影像学检查探讨并病例分析
- 2025年
- 探讨了乳头溢液的影像学检查及病例分析,强调影像学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重要性。乳头溢液可能提示潜在的恶性病变,尤其是血性或淡黄色溢液与乳腺癌及导管内乳头状瘤相关性较高。通过1例41岁女性患者的病例分析,展示了乳头溢液的诊断过程及治疗策略。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钼靶X线及MRI,显示出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患者最终接受手术治疗,确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研究指出,MRI虽灵敏度高,但可能漏诊小病灶,超声与钼靶检查在病灶观察中不可或缺。结合乳管镜技术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及治疗的准确性。综合分析各类影像学方法的优劣,有助于制定更精准的诊疗方案。
- 林天依张馨月高超薛晓红
- 关键词:乳头溢液影像学检查核磁共振
- 温阳通络法治疗男性浆细胞性乳腺炎验案举隅被引量:4
- 2018年
-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炎症性疾病.西医又称为“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闭塞性乳腺炎”或“非哺乳期乳腺炎”,中医称为“粉刺性乳痈”.
- 夏亚琳张馨月薛晓红
-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温阳通络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