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静

作品数:14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3篇中药
  • 3篇甲亢
  • 3篇甲状腺
  • 3篇病变
  • 2篇神经病变
  • 2篇糖尿病周围
  • 2篇糖尿病周围神...
  • 2篇糖尿病周围神...
  • 2篇糖尿病周围神...
  • 2篇周围神经病
  • 2篇周围神经病变
  • 2篇煅牡蛎
  • 2篇疗效
  • 2篇牡蛎
  • 2篇复发
  • 2篇斑马
  • 2篇斑马鱼
  • 2篇

机构

  • 11篇江苏省中医院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江苏省中医药...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作者

  • 14篇葛静
  • 5篇缪鋆鋆
  • 4篇余江毅
  • 3篇严倩华
  • 3篇张舒
  • 3篇孙心怡
  • 3篇周静波
  • 2篇宁青
  • 2篇韦英杰
  • 2篇宋捷
  • 2篇王丽娟
  • 2篇黄莉吉
  • 1篇季明德
  • 1篇罗玫
  • 1篇王昕
  • 1篇陈娟
  • 1篇贾晓斌
  • 1篇孙红
  • 1篇徐巍龙
  • 1篇杨晓琳

传媒

  • 2篇中草药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交通医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ST2、RBP、TyG指数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5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对糖尿病肾病(DK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11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所有患者sST2、RBP水平。根据是否发生DKD将患者分为非DKD(NDKD)组和DKD组。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sST2、RBP、TyG指数与DKD患者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发生DK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ST2、TyG指数、RBP单项及3项联合对T2DM患者发生DKD的预测效能。结果NDKD组54例,DKD组56例。DKD组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TyG指数及sST2、RBP、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24 hUP)、尿微量清蛋白(U-mAlb)水平均高于NDKD组(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NDKD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ST2、RBP水平升高及TyG指数升高均是T2DM患者发生DKD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KD患者血清sST2、RBP水平与DKD患者U-mAlb、UACR、24 hUP均呈正相关(P<0.05),与eGFR均呈负相关(P<0.05);TyG指数与UACR、U-mAlb、24 hUP、eGFR均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ST2、RBP、TyG指数单项及3项联合预测T2DM患者发生DK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5、0.763、0.664、0.924,3项联合预测的AUC明显大于sST2(Z=2.308,P=0.021)、RBP(Z=3.759,P<0.001)、TyG指数(Z=5.458,P<0.001)单独预测的AUC。结论sST2、RBP水平在DKD患者中明显升高,与DKD患者的肾功能指标相关。sST2、RBP水平升高及TyG指数升高均是T2DM患者发生DKD的危险因素,3项联合对T2DM患者发生DKD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李璐燕陈蓉崔梦丽高培宇张晨敏季明德葛静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视黄醇结合蛋白
银甲丹治疗Graves病甲亢近期疗效及对远期复发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银甲丹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的近期疗效及对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Graves病甲亢痰火郁结证患者80例利用SAS系统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银甲丹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近期疗效;停药后继续观察2年,评估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甲亢突眼分级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且甲状腺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更短(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停药后随访2年,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甲丹联合西药治疗Graves病甲亢疗效显著,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且能减少甲亢复发。
孙心怡缪鋆鋆葛静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复发
银甲散加减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
2016年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采取银甲散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我院接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80 例分为2 组,每组40 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泼尼松治疗,研究组则采取中医银甲散加减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随访1 年复发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P<0.05);研究组随访1 年复发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7.50%(P<0.05)。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采取银甲散加减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疗效,而且复发率较低,值得借鉴。
缪鋆鋆葛静孙心怡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
基于斑马鱼M-Act/Tox联合评价箭叶淫羊藿的代谢-效/毒作用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基于斑马鱼代谢-效/毒(M-Act/Tox)联合评价箭叶淫羊藿代谢、抗骨质疏松效应及毒性。方法用受精后1~6d(1~6 dpf)斑马鱼评价箭叶淫羊藿(生药质量浓度200、500、1 000、1 500、2 000μg/m L)的安全性,观察鱼脏器形态、计数死亡数并计算斑马鱼半数死亡浓度(LC50);用5 dpf斑马鱼暴露于箭叶淫羊藿(生药250μg/m L)24 h,分析6个代表性黄酮成分朝藿定A(EA)、朝藿定B(EB)、朝藿定C(EC)、淫羊藿苷、箭藿苷C(SC)与宝藿苷I(BI)变化;用25μmol/L泼尼松龙诱导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采用茜素红对培养至8 dpf的各组斑马鱼幼鱼骨骼染色,进行显微检测、数码成像,并用图像软件定量分析骨骼染色区域来评价箭叶淫羊藿抗骨质疏松活性。结果箭叶淫羊藿在500μg/m L及以上质量浓度时致斑马鱼中毒(脏器变形或死亡),毒性与给药质量浓度和时间相关;经斑马鱼作用后,EA、EB、EC及淫羊藿苷几近全部转化,代谢物以SC与BI为主;箭叶淫羊藿在一定质量浓度(6.25、12.5、25μg/m L)具显著的抗泼尼松龙诱导斑马鱼骨丢失作用。结论用斑马鱼有效评价了箭叶淫羊藿的代谢、抗骨质疏松效应与毒性。斑马鱼M-Act/Tox联合法有机整合了斑马鱼代谢方法、骨质疏松模型及毒性评价法的优势,实现基于体内过程的效应/毒性评价,为抗骨质疏松中药筛选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葛静凌洁宁青宁青宋捷宋捷韦英杰
关键词:箭叶淫羊藿斑马鱼代谢药效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7年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医以"络以通为用"为治疗原则,在改善临床症状,阻止DPN进一步恶化,减少截肢率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西医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血压,弥补了中药不能快速降糖降压之不足,对防止DPN的发生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一定互补优势,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需进一步加强实验研究,明确中医药作用机理,提高临床疗效。
缪鋆鋆葛静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管活性药物神经营养药物专方治疗中药熏洗治疗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法和在制备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厚朴10‑30份、枳壳10‑30份、制香附10‑30份、虎杖10‑35份、郁金5‑30份、延胡索10‑35份、煅牡蛎10‑40份、柴胡10‑20份、川楝子10‑20份...
余江毅罗玫严倩华娄妍徐巍龙葛静周静波
125例门诊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门诊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并分析影响糖尿病营养状况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在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25例,根据微型营养评定(MNA)评分方法分析门诊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将不同营养状况的患者分为正常组、危险组、营养不良组。结果根据筛选得分和评估得分两部分全面、准确评分糖尿病营养状态,体现糖尿病营养不良的因素有体质量指数(BMI)等,营养不良组与正常组、危险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中女性、病程长等因素会导致发生营养不良概率升高,3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确的方法严谨、准确地评价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对于控制、治疗、维持糖尿病患者血糖帮助很大。
张舒余江毅周静波严倩华黄莉吉葛静杨晓琳
关键词:糖尿病营养状况营养调查
大孔吸附树脂结合斑马鱼评价富集纯化补骨脂总黄酮的工艺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法结合斑马鱼评价富集纯化补骨脂总黄酮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补骨脂的黄酮类代表成分(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和corylifol A)为指标,考察不同类型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动态吸附和解吸附能力,优选大孔吸附树脂类型;综合斑马鱼形态变化和存活率,评价大孔吸附树脂有机溶剂残留的安全性,优选不同厂家大孔吸附树脂;进一步考察上样药液质量浓度、体积流量、上样量、吸附时间、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和用量等因素对黄酮纯化工艺的影响,并对优选纯化工艺进行验证,比较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前后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corylifol A、补骨脂宁、补骨脂定、补骨脂乙素、4′-O-甲基补骨脂查耳酮、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黄酮类和香豆素类),以及补骨脂酚的含量。结果优选出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补骨脂黄酮成分同时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和解吸附能力;10个厂家D101大孔吸附树脂醇浸液对斑马鱼形态和致死率的影响差别较大,其中D2和D5的大孔吸附树脂安全性较好。优化的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总黄酮制备工艺为补骨脂药液上样质量浓度为0.5 g/mL生药,上样量为1倍柱体积(BV),上样体积流量为1 mL/min,吸附时间为1.5 h,用1 BV 30%乙醇洗去未被吸附的成分,再用4 BV 90%乙醇洗脱黄酮成分,所得补骨脂总黄酮提取物中8种黄酮成分含量约是纯化前的1.3~5.1倍,黄酮成分总量约占上述所测11种成分总量的93.6%,提取物中总黄酮质量分数约为54%。结论斑马鱼评价可快速辨别大孔吸附树脂的安全性差异,D101大孔吸附树脂可有效富集纯化补骨脂黄酮类成分,优选的工艺简单、稳定、重复性好。
罗利霞葛静李佳妍李彦东宋捷宋捷宁青石子琪
关键词:补骨脂斑马鱼纯化工艺补骨脂酚
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者血清ApoA1、ApoB变化的特点及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者血脂及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特点。方法:分析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0例正常人的血糖和血脂。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脂中TG、TC、LDL-C、ApoB水平升高是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HDL-C、ApoA1(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则明显下降。结论:血清ApoA1和ApoB的含量变化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有血管并发症及其程度的判断指标。
葛静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并发症血清载脂蛋白A1血清载脂蛋白B
银甲丹联合小剂量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甲亢的临床疗效
2016年
探讨Graves甲亢采取银甲丹联合小剂量甲硫咪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Graves甲亢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西药组与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各30例。西药组采取小剂量甲硫咪唑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甲硫咪唑基础上联合银甲丹治疗,观察半年以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甲亢症状改善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突眼分级变化,以及安全性。结果: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在临床效果、甲状腺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突眼分级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银甲丹联合小剂量甲硫咪唑治疗Graves甲亢,不仅效果更好,而且能更快改善症状,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葛静
关键词:GRAVES甲亢甲硫咪唑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