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露丹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2篇叙事
  • 2篇文学
  • 1篇的士
  • 1篇邓一光
  • 1篇心经
  • 1篇性别
  • 1篇学史
  • 1篇战争
  • 1篇战争题材
  • 1篇战争小说
  • 1篇战争叙事
  • 1篇真如
  • 1篇诗人
  • 1篇塑形
  • 1篇题材
  • 1篇女作家
  • 1篇作家
  • 1篇作家论
  • 1篇维摩诘
  • 1篇维摩诘经

机构

  • 5篇武汉大学
  • 1篇特里尔大学

作者

  • 5篇曹露丹
  • 2篇荣光启
  • 1篇陈国恩
  • 1篇吴光正

传媒

  • 2篇长江学术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湖北工程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论铁凝的超性别文学叙事
2016年
超性别视角以性别视角为前提,是单一性别视角的提升,它不以抹杀性别为前提。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超越性别意识的气度。铁凝的文学叙事就体现出这样一种气度。从文革叙事、身体隐喻、男性形象这样三个方面,可以观照铁凝的超性别文学叙事所呈现出的独特的审美风格和价值取向。
曹露丹陈国恩
关键词:文学叙事
“地方性”写作的多种面向:新世纪湖南诗人片论被引量:1
2023年
新世纪以来新诗写作甚为繁盛,但仍难免读者对其现实性、诗意不足的指责。“地方主义”诗歌运动,有力地回应了这一问题。代表性诗人为湖南的谭克修、路云和草树,三人的出发点比较一致:诗的“地方性”强调生活不在别处,具有真实经验的生活地域或文化空间才是文学世界的展开之处。城市规划设计师出身的谭克修,是运动的发起人,其写作主要面向“城市叙事”。路云则是面向湖湘文化在当代处境中如何延续屈骚传统?而草树对问题的思虑是哲学化的“:地方”甚至不是资源与方法,而是写作的本源、本体,生活世界、人与语言三者无法分割。另外,李不嫁、刘年诗歌的“地方性”,是一种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二人的作品已成为口语化新诗的标杆。
曹露丹荣光启
茅盾的女作家论与五四女作家的文学史塑形
2022年
茅盾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三篇女作家论是《庐隐论》《女作家丁玲》和《冰心论》。这三篇女作家论影响深远,不仅总结了三位五四女作家的历史意义和价值,而且形成了一种价值评判的导向,即在思想上遵从时代精神反映论和历史进步趋向论,以切合意识形态和时代需求的观念为标准,对作品作权威性的价值判断,强调文学反映社会历史潮流的功能,推崇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后来的文学史就是在这套价值体系中对五四女作家进行评价,对五四女作家文学史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样的评价体系突出了女作家属于时代的群体性特征,却遮蔽了女作家的个体生命体验,使五四女作家的文学史形象单一而固定。
曹露丹荣光启
关键词:五四女作家
《心经》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2020年
《红楼梦》可以经由哲学路径--佛教或道教路径来加以解读,即通过沉浸于欲望、情感尤其是色欲之旅来体悟人生的空幻。《心经》是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极大的佛经之一,其相关知识对于从佛教路径阅读这部小说至关重要。这部小说的佛教意义是什么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心经》的核心概念和观念尤其是其“不二观”搭建了《红楼梦》全书的框架(第一回和第一百回前后呼应)。出现在《心经》中心位置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段表达“不二”观念的信息是理解《红楼梦》的关键:色与空之间、真与假之间、迷与悟之间、轮回与涅槃之间皆无差异。因此,只有历经红尘诸相,方可悟空。这也可以看作阅读《红楼梦》的收获。
曹露丹吴光正
关键词:大乘佛教《维摩诘经》真如
战争、人性与文学——关于《人,或所有的士兵》的访谈被引量:4
2020年
长篇小说《人,或所有的士兵》以香港保卫战为背景,以历史事件与虚构情节相互穿插的叙事方式,聚焦战争中被囚禁的人,以及人性在战争这个特殊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当我们去触碰历史,真实地面对人性之恶时,文学的非凡之址在于,它能进入个体生命的经验深处,引发人们对大量未曾关注或未曾表达的生命的理解、认知和批判。这才是文学审美的价值。
邓一光曹露丹
关键词:邓一光战争小说战争题材战争叙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