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鹤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心病
  • 3篇冠心病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病变
  • 3篇病变程度
  • 3篇超重
  • 2篇动脉病变
  • 2篇脂肪
  • 2篇脂肪肝
  • 2篇术后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冠脉
  • 2篇冠心病患者
  • 2篇冠状动脉病
  • 2篇冠状动脉病变
  • 2篇冠状动脉病变...
  • 2篇非酒精性

机构

  • 6篇吉林大学第一...

作者

  • 6篇蔡鹤
  • 5篇郑杨
  • 3篇麻鹏磊
  • 2篇张欣颖
  • 1篇曹鹏宇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第二十五届长...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内脏脂肪层厚度增加提高冠状动脉狭窄的风险
蔡鹤曹鹏宇张欣颖郑杨
非超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内脏脂肪面积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麻鹏磊蔡鹤郑杨
非超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内脏脂肪面积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D-二聚体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LVEF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及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肥胖是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工作方式的改变,肥胖的发生率较以前远远增加,肥胖与冠心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体重指数是判定人群是否肥胖最常用的指标之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在某些特定范围内,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患者胰岛素抵抗、冠心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却低于低体重指数患者,称之为“肥胖驳论”,研究指出可能与肥胖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FA)及瘦体重指数的分布有关,本文章旨在研究不同体重指数下,PCI术后患者VFA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为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干预、病情的判断及康复提供参考。
麻鹏磊蔡鹤郑杨
非超重PCI术后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麻鹏磊蔡鹤郑杨
性别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内脏脂肪与冠心病关系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内脏脂肪与冠心病的关系在男性及女性中是否有差异。方法入选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就诊于该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05例(已排除有饮酒史、病毒性及自身免疫性肝损害的患者),其中男111例,女194例,平均年龄61.2岁。按性别将入选患者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用飞利浦彩超仪测量每组患者是否患有NAFLD及内脏脂肪厚度(心外膜、肝前、肾旁、肾周围的脂肪厚度),根据造影结果应用gensini评分,计算冠脉评分;根据冠脉评分将两组又分为3~6分,7~10分,>10分3个亚组。比较NAFLD的发生率、内脏脂肪层厚度、冠脉评分是否有差别。结果男性组与女性组相比,NAFLD发生率、内脏脂肪层厚度及冠脉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男性亚组间相比结果与女性相同,7~10分组及>10分组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NAFLD发生率与冠脉评分明显高于3~6分组(P<0.05);>10分组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NAFLD发生率与冠脉评分明显高于7~10分组(P<0.05)。3个亚组间肝前、肾旁、肾周围的脂肪厚度与冠脉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性别不影响NATLD、内脏脂肪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心外膜厚度及NAFLD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冠心病的一个新的预测因子。
蔡鹤郑杨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冠心病性别
急性期心脏康复对PCI术后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急性期心脏康复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入选1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且行PCI治疗的患者,按照其是否进行急性期心脏康复治疗,随机分为急性期心脏康复(CR)组(68例)及非急性期心脏康复(Non-CR)组(54例),非急性期心脏康复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期心脏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急性期康复治疗,在出院前分别测量2组的运动耐量,比较2组运动耐量是否有差异。结果急性期心脏康复组的代谢当量(Mets)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值明显高于非急性期心脏康复组(P<0.05)。结论急性期心脏康复可提高PCI术后患者的运动耐量。
张欣颖蔡鹤
关键词:运动耐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