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婷

作品数:8 被引量:209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配伍
  • 3篇配伍药
  • 2篇学成
  • 2篇中药
  • 2篇化学成分
  • 1篇药对配伍
  • 1篇药效
  • 1篇药效研究
  • 1篇药药
  • 1篇蒸气
  • 1篇水蒸气蒸馏
  • 1篇水蒸气蒸馏法
  • 1篇炮制品
  • 1篇中药大黄
  • 1篇中药药对
  • 1篇蒽醌
  • 1篇蒽醌含量
  • 1篇蒽醌类
  • 1篇蒽醌类成分
  • 1篇枳实

机构

  • 6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陈勇
  • 6篇谢臻
  • 6篇庞婷
  • 3篇李耀华
  • 2篇唐云丽
  • 2篇邓丽红
  • 1篇钟明玉
  • 1篇唐春丽
  • 1篇胡瑶瑶
  • 1篇张丽霞

传媒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广西中医药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药材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黄枳实药对配伍及其不同提取方法挥发油成分变化的GC-MS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考察大黄枳实药对及其单味药挥发油成分的变化。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溶剂提取法(乙酸乙酯、环己烷、正己烷)提取挥发油化学成分,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鉴定。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单味药大黄、枳实及药对大黄枳实中鉴定的化学成分分别有1、16、17个,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56.79%、95.64%和88.08%。乙酸乙酯、环己烷、正己烷三种溶剂提取法鉴定大黄、枳实及大黄枳实药对的化合物种类分别有16、10、6种。结论单味药大黄、枳实配伍前后化学成分有所变化,且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成分不尽相同,相比水蒸气蒸馏法得出的结果,溶剂提取法所检出的化合物的种类较少。
麦蓝尹韦真昕庞婷陈勇谢臻唐云丽
关键词:水蒸气蒸馏法GC-MS法
大黄配伍药对的泻火作用变化及其共性关系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大黄枳实、大黄黄连、大黄牡丹、大黄桃仁、大黄甘遂5个药对配伍后大黄泻火作用的变化及其共性关系。方法:将9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大黄组、大黄枳实组、大黄黄连组、大黄牡丹组、大黄桃仁组、大黄甘遂组,每组10只。大黄组及大黄药对组(大黄生药量为15 g/kg)按10 ml/kg的容量给药3 d后,于第4 d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及干酵母复制大鼠发热模型,0.5 h后分别灌胃给药,观察比较各大鼠给药后7 h内的体温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各药对配伍后其泻火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大黄组、大黄黄连组对内毒素及干酵母所致的发热具有显著退热作用;且与大黄组比较,大黄黄连组对内毒素及干酵母所致的发热具有更显著的退热作用。结论:大黄药对配伍后其泻火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大黄黄连组的泻火作用最强,与大量文献报道的大黄药对配伍后蒽醌类成分的变化相对应。
庞婷谢臻陈勇麦蓝尹邓丽红
关键词:配伍泻火
中药药对配伍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52
2015年
药对,即对药,为临床中药配伍中相对固定的两味中药的搭配形式,其并非是任意两味中药的简单配伍,而是蕴含了历代中医医家的智慧与临证经验,尤其经典对药更非一日而成。该文从中药药对配伍关系出发,以"七情"为基础,阐述药对配伍时可能出现的化学成分变化,总结中药药对配伍原则与药物的化学成分变化、药代动力学变化及药对各中药不同配伍比例时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中药药对有其相应的配伍原则和规律,药对配伍后化学成分(如生物碱、多肽、黄酮、香豆素、蒽醌、皂苷、强心苷、多糖、蛋白质等)的变化规律对中医药的了解、使用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庞婷麦蓝尹陈勇谢臻唐云丽李耀华钟明玉
关键词:中药药对配伍化学成分
大黄配伍药对的泻下作用变化及其共性关系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研究大黄配伍药后对其泻下作用的变化及其共性关系。方法:将14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果导组及大黄药对组(15 g·kg^(-1)、7.5 g·kg^(-1),以大黄生药计),按10 mL·kg^(-1)的剂量给药后,分别用代谢笼积分法、酚红糊排空法、炭末推进作用及Na^+-K^+-ATPase活性实验,比较大黄配伍药对对大鼠的正常泻下作用、酚红糊肠推进功能、炭末推进率及Na^+-K^+-ATPase活性。结果 :大黄与药对配伍后泻下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大黄、大黄牡丹及大黄桃仁15 g·kg^(-1)剂量组显著增加正常小鼠泻下作用、促进肠推进功能、提高炭末推进率及抑制Na^+-K^+-ATPase活性,表明其泻下作用有显著差异;且与大黄组比较,大黄桃仁及大黄牡丹配伍后的泻下作用有差异,其中泻下作用最显著的是大黄牡丹组。结论:大黄与牡丹、桃仁、甘遂配伍可促进其泻下作用,与枳实、黄连配伍则可抑制其泻下作用,这可能与配伍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引起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溶出量变化及药对间的相使相须作用有关。
庞婷谢臻陈勇胡瑶瑶张丽霞麦蓝尹邓丽红
关键词:配伍泻下
大黄配伍药对的蒽醌含量及其紫外谱线组图谱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大黄五个药对即大黄枳实、大黄黄连、大黄牡丹、大黄桃仁、大黄甘遂配伍后蒽醌类成分的变化。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配伍后总蒽醌与游离蒽醌含量变化并用紫外谱线组图谱分析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水提液经环己烷、氯仿及正丁醇三种有机溶剂萃取后萃取液蒽醌类成分的紫外吸收谱图变化。结果大黄各药对配伍后总蒽醌与游离蒽醌总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大黄桃仁组游离蒽醌提取率与大黄甘遂组总蒽醌及结合蒽醌提取率均升高,其余各组均使蒽醌类成分含量降低,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大黄黄连组。紫外谱线组图谱在宏观上反映了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配伍的化学成分总效应变化。结论大黄与其他药物配伍后大都会引起蒽醌类成分含量的降低,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大黄的功效作用存在共性关系。
麦蓝尹谢臻陈勇李耀华庞婷
关键词:配伍蒽醌类成分
中药大黄炮制品的化学成分及药效研究进展被引量:86
2017年
目的:为大黄炮制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大黄""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效研究""Rhubarb""Anthraquinone""Emodin""Aloeemodin"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85年1月-2017年1月在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中药大黄的炮制理论、大黄炮制品的化学成分变化和药效作用等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984篇,其中有效文献61篇。目前,大黄的炮制品主要有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醋大黄、九蒸九晒大黄和清宁片等;大黄不同炮制品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炮制可改变大黄化学成分的含量或者使其成分种类增加或消失,以及对其药理作用有所改变,甚至药理作用完全相反;对大黄不同炮制品进一步系统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以及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从而对其进行区分,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今后应从研究炮制方法对药效的影响、制定炮制品的质量标准、探讨炮制技术、建立炮制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探讨炮制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研究。
魏江存陈勇谢臻唐春丽李耀华庞婷魏中璇叶信
关键词:中药大黄化学成分药效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