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军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赣榆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功能的临床关联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功能之间的临床关联。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筛选出80例患者,对其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值的患者定为异常组,正常的患者定为正常组,每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心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化血红蛋白正常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糖化血红蛋白异常的患者,且正常组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异常组,两项对比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糖化蛋白水平与心功能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对这二者进行联合检查,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确立,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张毅陈德行谢军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糖化血红蛋白心功能
- 麝香保心丸对冠脉慢血流的即时效应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在冠脉慢血流(CSF)患者中的即时效应。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行冠脉造影确诊为CSF患者82例,冠脉造影发现CSF患者后,予以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分别于5、10 min复查造影,使用矫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帧数(CTFC)比较用药前后冠脉血流变化,以此评估麝香保心丸对CSF的即时效应,另比较用药前后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氧化应激水平[丙二醛(MDA)、活性氧(ROS)]。结果用药5、10 min后,患者CTFC、CRP、ET、MDA、ROS水平均低于用药前,NO水平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能够即刻增加CSF患者冠脉血流速度,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张毅谢军李达
-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
-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观察
- 2022年
- 目的 探究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对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8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注射丹参多酚酸盐,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管内皮功能[丙二醛(MDA)、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反应、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ET-1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hs-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氯吡格雷能够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较高。
- 谢军张毅李达
- 关键词:冠心病丹参多酚酸盐氯吡格雷
- 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7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予以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予以加入厄贝沙坦治疗。就疗效、血压水平、血脂水平展开观察。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其收缩压值、舒张压值均比对照组小(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指标中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应数据比对照组高,其余数据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炎症因子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氨氯地平、厄贝沙坦同时用于高血压冠心病治疗中,对调节病患血压、血脂均具有正向帮助,且对应的疗效好,该方法值得继续推崇。
- 张毅谢军李达
- 关键词:氨氯地平厄贝沙坦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22年
- 目的:通过对胺碘酮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与持续时间、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分别为(54.13±5.66)%、(55.38±5.14)mm、(45.71±4.09)mm,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分别为(1194.34±152.29)次/24.h、(4.89±0.34)min/次,心率、校正后Q-T间期(QTc)、左心室构型与QT离散度(QTd)水平分别为(77.23±11.78)次/min、(402.55±43.14)ms、(63.10±15.03)ms,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74%、29.03%;研究组LVEF、LVEDD、LVESD分别为(58.64±6.53)%、(42.25±4.09)mm、(38.25±3.42)mm,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持续时间分别为(890.83±102.44)次/24.h、(3.09±0.2)min/次,心率、QTc、QTd水平分别为(67.62±8.36)次/min、(449.36±52.61)ms、(38.55±7.68)ms,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55%、3.23%,研究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对增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缓解病症、减少心律失常次数并缩短持续时间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药物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 谢军李达张毅
- 关键词: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