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锦鹏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晚期
  • 5篇肺癌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非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3篇晚期非小细胞
  • 3篇晚期非小细胞...
  • 3篇细胞癌
  • 3篇吉非替尼
  • 3篇吉非替尼治疗
  • 2篇抑瘤
  • 2篇生长因子受体
  • 2篇受体
  • 2篇晚期肝细胞癌
  • 2篇理气
  • 2篇抗癌
  • 2篇抗癌方

机构

  • 1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12篇黄锦鹏
  • 8篇吴万垠
  • 7篇廖桂雅
  • 5篇李秋萍
  • 5篇龙顺钦
  • 5篇杨小兵
  • 4篇张晓轩
  • 4篇河文峰
  • 3篇赵越洋
  • 3篇周宇姝
  • 3篇邓宏
  • 2篇欧阳育树
  • 2篇潘宗奇
  • 1篇黄锦鹏
  • 1篇吴海滨
  • 1篇刘丽荣
  • 1篇刘宇
  • 1篇李龙妹
  • 1篇肖舒静
  • 1篇汪栋材

传媒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医肿瘤学杂...
  • 1篇第五届国际中...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刘伟胜治疗肾癌的经验被引量:2
2018年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为肾脏常见肿瘤。近年来,肾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急剧上升,在肾癌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25%的患者在发现时已发生转移[1]。临床以手术切除为主,并需辅助放化疗等,疗效不甚理想。刘伟胜教授为博士生导师,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有丰富的肿瘤治疗经验,对于肾癌的治疗有独到见解,并取得较好疗效。
廖桂雅黄锦鹏吴万垠
关键词:肾癌辅助放化疗肾细胞癌手术切除疑难杂症
岐黄针联合阿片类镇痛药治疗肺癌中重度癌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2
2025年
目的观察岐黄针联合阿片类镇痛药对肺癌中重度癌痛患者的镇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肺癌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岐黄针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选用长效阿片类镇痛药维持剂量以及必要时的辅助镇痛用药,出现爆发痛时予以相应剂量的短效阿片类药物解救;岐黄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岐黄针治疗,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两组疗程均为5天。主要疗效指标为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数字评分(NRS评分),并计算NRS评分变化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每日NRS评分变化率,治疗前后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评分(PS评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分、24 h等效羟考酮缓释片剂量。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实验室检查,随时记录试验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试验。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RS平均分、PS评分均下降,且治疗后岐黄针组NRS平均分、P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岐黄针组NRS变化率为(0.42±0.17),显著大于对照组的(0.14±0.27,P<0.01);岐黄针组在治疗期间每日NRS变化率亦均大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岐黄针组治疗后EORTC QLQ-C30中总体健康状况、功能领域各项评分均上升,症状领域中疲倦、恶心与呕吐、疼痛、气促、失眠、食欲丧失、便秘评分及经济困难评分均下降,对照组仅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及便秘评分上升,疲倦、恶心呕吐、疼痛、食欲丧失评分下降(P<0.05或P<0.01)。岐黄针组治疗后24 h等效羟考酮缓释片剂量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24 h等效羟考酮缓释片剂量显著升高(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研究过程中,岐黄针组发生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分别为3.03%(1
汪颖琦喻瑞芳黄锦鹏廖桂雅甘紫胭陈振虎杨小兵唐纯志
关键词:肺癌癌痛针刺镇痛阿片类镇痛药
增加血红蛋白检测频率有助于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管理
2019年
贫血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治疗上,大部分患者通过使用红细胞生成素刺激剂和铁剂可以纠正贫血。然而,透析患者由于潜在血液丢失、炎症抵抗等因素,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的波动较大。过高或者过低的血红蛋白水平都可能与不良事件增加相关。对此,如何提高透析患者贫血的达标率至关重要。
李茵黄锦鹏吴一帆赵代鑫
关键词:血红蛋白水平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检测刺激剂达标率
健脾理气抑瘤方联合CIK治疗对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健脾理气抑瘤方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对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晚期HCC患者根据是否愿意服用健脾理气抑瘤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健脾理气抑瘤方联合CIK治疗治疗,对照组接受辨证中药联合CIK治疗。通过T细胞亚群及EORTC QLQ-C30评分量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的CD3^+、CD4^+、CD8^+、NK^+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的CD3^+、CD4^+、NK^+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升高,两组的CD3+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功能、情感功能、总健康评分较前增加,疲倦、恶心呕吐、气短、食欲、便秘、腹泻条目评分较前下降;对照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评分较前增加,疲倦条目评分较前下降;两组的总健康和疲倦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联合CIK治疗能改善晚期HCC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健脾理气抑瘤方联合CIK治疗效果更优。
张晓轩龙顺钦杨小兵周宇姝河文峰廖桂雅欧阳育树李秋萍黄锦鹏邓宏潘宗奇吴万垠
关键词:CIK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免疫功能生活质量
健脾理气抑瘤方联合细胞因子介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价健脾理气抑瘤方联合细胞因子介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共纳入60例晚期HCC患者,根据是否愿意服用健脾理气抑瘤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CIK细胞治疗:CIK细胞1~3×10~9个/次,第1~3天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同时治疗组予健脾理气抑瘤方汤剂,对照组予辨证中药汤剂,两组均接受2周期以上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TTP)、总生存期(overall su rvival,OS)、体能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 scale,PS)、Child-Pugh评分及不良反应,并作亚组分析。结果截至2014年5月31日,两组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终点。治疗组TTP为3.5个月(95%CI 3.30~4.10),优于对照组2.5个月(95%CI 2.32~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DCR分别为36.7%和30.0%,OS为5.2个月(95%CI 4.53~5.87)和4.6个月(95%CI 4.06~5.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S[(1.60±0.10)分]低于治疗前[(1.80±0.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 0~1、2分和Child-Pugh评分为A级时,治疗组TTP均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健脾理气抑瘤方联合CIK细胞较辨证中药治疗组可延长患者TTP及改善体力状态评分,且在体力状态评分0~2分或Child-Pugh评分为A级的情况下,可能是晚期HCC患者的更优治疗方案。
龙顺钦张晓轩杨小兵周宇姝河文峰廖桂雅欧阳育树李秋萍黄锦鹏邓宏潘宗奇肖舒静蔡姣芝吴万垠
关键词:晚期肝细胞癌疾病进展时间
《寿世青编》养生思想及方法探讨
2019年
《寿世青编》是清代一部养生专著,作者总结了临床实践及日常养生经验,对现代养生保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全书分两卷,上卷35篇,辑有前人保健养生之说,载'勿药须知'、'食饮以宜'、'四时摄生篇'等;下卷19篇,论述饮食服药却病宜忌,载'服药须知'、'服药忌食'、'病后调理服食法'等。该书养生思想丰富及具体方法详实,本文主要从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两个视角,对其'遵生调神,动静结合'、'保养正气,祛邪避害'、'天人相应,顺时养生'、'辨证施养,审因调摄'等养生思想进行发凡,以及主要养生方法'情志养生'、'起居养生'、'药食养生'、'导引养生'等方面进行总结论述。该专著丰富了中医的养生思想和方法,对现代养生保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徐明珍汪栋材吴海滨常晓谢辉姜玉宝黄锦鹏林基伟
关键词:养生
刘伟胜治疗肝癌用药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借助数据挖掘分析的方法,探讨刘伟胜教授治疗肝癌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于刘伟胜教授肿瘤专科门诊治疗的患者病案,筛选出456份肝癌病案处方,构建病案处方数据库,经数据整理后,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刘伟胜教授治疗肝癌的常用药物包括柴胡、女贞子、白芍、预知子、全蝎等,多为苦寒之药。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前30味中药依照主治功效分类,可得出疏肝健脾、化瘀抑瘤的核心治法。基于聚类分析结果,可得出刘伟胜教授治疗肝癌1个核心处方(柴胡、白芍、甘草、女贞子、预知子、全蝎、党参、黄芪、茯苓)以及4组核心中药组合。结论:刘伟胜教授辨治肝癌以"辨病-辨证-辨症"思路贯穿诊治过程,辨病以攻毒散结药物进行抑瘤,辨证选用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活血化瘀药物,并辅佐利湿退黄、健胃消食等药物。
黄锦鹏张腊林基伟李微思谢珍李柳宁吴万垠
关键词:肝癌用药规律数据挖掘名医经验
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ORT CQLQ-LC43量表研究
目的:明确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方案对EGFR突变阴性或者状态未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活质量影响. 方法:录用60例EGFR基因突变阴性或者状态未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扶正抗癌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组...
黄锦鹏吴万垠蔡陈浩赵越洋张晓轩周艳甘紫胭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扶正抗癌方吉非替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文献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体质和肠道菌群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肠道菌群差异,分析不同中医体质NSCLC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方法纳入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147例NSCLC患者及18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类人群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差异;对不同中医体质的NSCLC患者肠道菌群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及差异分析。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NSCLC患者肠道菌群总数及特征菌更多,同时alpha多样性中的Observed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升高,AVD指数、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均P<0.05)。健康人群肠道菌群以拟杆菌门为主,NSCLC患者以厚壁菌门为主。不同中医体质NSCLC患者特征菌群分析显示,痰湿质患者的特征菌群为普雷沃菌属、颤杆菌属、Mediterraneibacter massiliensis,气虚质患者的特征菌群为梭菌属、GGB9699菌属,平和质患者的特征菌群为解黄酮菌属。不同中医体质NSCLC患者间HDL-C(F=5.419,P=0.001)、CHOL(F=3.955,P=0.005)、TG(F=2.808,P=0.035)、CYFRA21-1(F=3.235,P=0.02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痰湿质患者CHOL水平高于平和质和气虚质。痰湿质患者菌群总数和特有菌群数量高于其他中医体质患者。PCoA分析显示痰湿质患者菌群显著离散。痰湿质患者肠道Mediterranea massiliensis与CHOL、SCC、NLR、dNLR、CYFRA-21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其菌群功能基因集中在脂质代谢、糖酵解通路;而气虚质患者集中在核苷酸合成、氨基酸代谢通路。结论NSCLC患者肠道菌群总数和特征菌群多于健康者。痰湿质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较高但稳定性较低,差异菌群功能基因集中在糖、脂代谢途径。
杨恬恬钟越彤李佩聪伍彩贤甘紫胭黄锦鹏黄锦鹏黄锦鹏河文峰李秋萍李秋萍吴万垠廖桂雅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中医体质肠道菌群生化指标宏基因组学
扶正抗癌颗粒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评价扶正抗癌颗粒联合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纳入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吉非替尼+扶正抗癌颗粒)和对照组(吉非替尼+安慰剂颗粒剂)。治疗至肿瘤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或死亡。观察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毒性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DCR分别为93.90%和90.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FS为13.5个月,对照组PFS是11.7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皮疹,对照组中8例患者出现皮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抗癌颗粒联合吉非替尼在可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PFS,减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赵越洋龙顺钦周宇姝杨小兵刘丽荣李秋萍曲鑫黄锦鹏河文峰陈显白建平瞿燕春廖桂雅甘紫胭李龙妹李勇张海波吴万垠
关键词:吉非替尼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