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光与雷珠单抗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析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用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的实验样本为本院2015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4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随机偶数奇数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应用全视网膜眼底激光的治疗方法,研究组应用激光联合雷珠单抗的治疗方法,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同研究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研究组明显较对照组降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选择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进一步借鉴价值。
- 席桂荣张秀艳齐美华
-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激光临床疗效
- 研究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分析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特点,评价联合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优势,为眼科提供治疗参考。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8月—2020年6月赤峰市医院眼科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6)采取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46)采取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视力、眼压、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82%)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4,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2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2,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并发症较少、术后眼压平稳、视力恢复良好,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有效术式。
- 张秀艳齐美华
- 关键词: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白内障手术效果
- 玻璃体视网膜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研究治疗复杂性眼外伤患者时应用玻璃体视网膜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7年1月治疗的86例复杂性眼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67眼,对照组64眼)。观察组应用玻璃体视网膜术,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水平正常率、手术成功率高于且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患者的疗效显著,成功率高,安全性好。
- 张秀艳齐美华席桂荣王振华
- 关键词:复杂性眼外伤常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
- 拉坦前列腺素对于开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拉坦前列腺素对于开角型青光眼降眼压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78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噻吗心安)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拉坦前列腺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降眼压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出现3例心率减慢,2例心律不齐,1例呼吸急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实验组出现2例心率加快,1例心律不齐,2例呼吸急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白天平均眼压、夜间平均眼压、眼压波动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天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夜间平均眼压及眼压波动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拉坦前列腺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控制病情发展,且毒副作用较小,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各医疗机构推广采纳。
- 席桂荣张秀艳齐美华林芳
- 关键词:拉坦前列腺素开角型青光眼降眼压疗效
- 新生儿眼底筛查的情况及其发生眼底疾病高危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与研究眼底筛查新生儿的临床数据以及影响新生儿发生眼底疾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2月在赤峰市医院进行分娩且进行眼底筛查的153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153例新生儿的相关资料,记录新生儿眼底病变的情况,并根据新生儿是否发生眼底疾病而分为眼底病组(22例)与非眼底病组(131例)。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对153例新生儿进行眼底筛查后,22例新生儿检出患有眼底疾病,14例确诊为视网膜出血,5例确诊为黄斑病变,3例确诊为玻璃体混浊。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胎数、分娩方式、机械通气史以及孕妇高危妊娠因素等是影响新生儿出现眼底疾病的相关因素(P<0.05),而新生儿宫内窒息、出生体质量、是否子痫、出生后Apgar评分、输血史、氧疗史等因素与视网膜出血的发生并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胎龄(OR=1.366)、胎数(OR=3.768)、分娩方式(OR=3.329)、机械通气史(OR=2.835)以及孕妇高危妊娠因素(OR=2.954)均是影响新生儿眼底疾病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眼底疾病患病率较高,在孕期保健期间,应该多加注意胎龄、胎数、分娩方式、机械通气史以及孕妇高危妊娠因素。
- 王振华张秀艳席桂荣
- 关键词:新生儿眼底疾病高危因素视网膜
- 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Lucentis)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12例(12眼)。治疗前及治疗后1、2、3 d和1、4、12周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及直接、间接检眼镜检查。治疗前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治疗后1、4、12周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的改变。结果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治疗4、12周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治疗4、12周患者CMT平均值均有明显降低。整个治疗及随访中,其中1例患者出现少量玻璃体积血,20 d后吸收,其余患者均未见与注射及药物有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短期内安全有效,可促进水肿吸收,提高视力。
- 齐美华席桂荣张秀艳
- 关键词:LUCENTIS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 探讨角膜塑形镜联合框架眼镜治疗青少年高度近视的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青少年高度近视原因,评价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9年6月—2020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眼科收治的120例青少年高度近视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框架眼镜治疗,观察组配合角膜塑形镜治疗。比较两组青少年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裸眼视力[(0.70±0.10)vs(0.48±0.10)]、[(0.85±0.10)vs(0.48±0.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49、18.348,P<0.05)。治疗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屈光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36、14.705,P<0.05)。治疗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93、26.735,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3%vs 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高度近视采用角膜塑形镜、框架眼镜配合治疗后,可有效改善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的视力与屈光度、眼轴长度等情况,进而助于提升患者的用眼效率,助于生活与学习,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理想。
- 张秀艳
-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框架眼镜裸眼视力眼轴长度
- 32例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分析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分析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治疗中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64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采取投掷硬币法分成改良组及常规组,各32例。改良组实施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常规组实施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比较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组内比较:常规组术后1周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9,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632、6.013,P<0.05)。改良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44、1.265、1.327,P>0.05)。组间比较:术前,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6,P>0.05);术后1周,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8,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897、3.789,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P<0.05)。结论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效果理想。
- 张秀艳齐美华席桂荣王振华
- 关键词:高度近视白内障
- 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特点、治疗要点,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简单随机选择在2019年3月—2020年5月期间赤峰市医院眼科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组间治疗效果与并发症情况(角膜水肿、黄斑水肿等)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6.275,P<0.05)。术前组间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发生情况下,直接影响患者视力、基本生活状况,需尽早诊断与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价值,促进患者视力、眼压等改善,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有效手术治疗方案。
- 王振华张秀艳席桂荣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白内障手术情况
- OCT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4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其中,早期患者22例为A组,中晚期患者20例为B组;选取同期20例健康无眼疾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利用OCT为三组受试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进行检测,比较三组相关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A组与B组患者上方、下方、鼻侧、颞侧4个视野的RNFL厚度低于对照组,且B组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RNFL厚度准确反映出来,具有重要的早期诊断价值。
- 席桂荣张秀艳齐美华
-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盘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