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军
-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 基于FPGA的大规模两维面阵数字波束形成被引量:3
- 2019年
- 多目标跟踪及精确制导对雷达波束的快速调度和指向精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波束形成技术能够迅速的将波束对准期望方向,且有较高的指向精度,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文中基于FPGA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通用DBF模块,大大节省了工程实现时所需的乘法器,并将该方法扩展到两维阵面的数字波束形成中,实现了上千阵元面阵的数字波束形成,并在工程实际中完成验证。
- 刘颖卫炜梁宇袁军刘平安
- 关键词:DBFFPGA
- 一种新型毫米波宽后向散射角反射器设计
- 2015年
- 采用物理光学方法设计了一种具有60°后向散射角的毫米波反射器,该反射器在可用后向散射角度内雷达后向散射截面均值为15 d Bsm左右,且绝对值起伏不超过1 d Bsm,该反射器的设计可为类似的应用需求提供借鉴.
- 强鹏姬厚磊李小海袁军
- 关键词:毫米波反射器物理光学
- 基于氢等离子体加载的脉冲功率同步放大与质子加速技术
- 2025年
- 为有效解决驱动粒子反应需要的强电磁脉冲功率问题,在压电陶瓷堆脉冲功率源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氢等离子体加载和波粒共振机制的脉冲功率同步放大技术,其放大机理为:一是氢分子成键轨道比反键轨道能量低,在电离过程中会释放内能促进脉冲功率驱动的电离过程高效发生;二是氢原子电离后,电磁场与电离后形成的电子发生波粒共振,电子能量被同步转换为电磁场能量。波粒共振放大后获得更强的电磁脉冲能量,其作用到螺旋电极上可形成球形电磁场,并具有极高的加速梯度,可对氢原子高效电离后产生的大量质子进行近距加速。本文通过实验测试和仿真分析对上述理论进行了有效证明,该项研究有望为强电磁脉冲驱动的小型化、低成本质子发生器奠定基础。
- 马腾飞张婕张文宇叶思隽魏强肖堃潘静张程袁军
- 关键词:氢等离子体
- 近场电爆炸驱动受控核反应及其灵巧型中子源
- 2025年
- 介绍了一种小型化高通量中子源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与构型,系统性地介绍了开发该型中子源系统所需的压电脉冲功率源技术、核反应设计技术、球形电磁场发生技术、粒子近距加速技术、粒子极化与共振对撞技术。研发了完整的中子源实物系统并对其进行能谱和通量测试,实验中观测到了预期的物理现象,通过在线与离线中子测试方法证明了核反应的发生,测试结果显示直径2 cm、长度为4 cm的新式微型中子源的中子辐射通量达到了10^(10)n/(cm^(2)·s)水平,属于强中子辐射源。
- 袁军张婕张文宇叶思隽魏强肖堃潘静马腾飞张程
- 关键词:中子源脉冲功率核反应
- 一种单孔径毫米波单脉冲雷达前视三维SAR成像算法被引量:4
- 2019年
- 该成像算法通过脉压生成一维距离像,虚拟合成孔径实现方位维高分辨,逆散射方法求解散射中心方位分布合成阵列接收信号,对同一距离单元内不同方位的散射点进行多普勒域分离生成距离-方位多普勒像,再通过单脉冲方位测角得到距离-方位像;应用ISAR成像在俯仰维生成距离-俯仰多普勒像,再通过单脉冲俯仰测角得到距离-俯仰像,最后合成三维像。经仿真及试验验证,该方法实时性强,成像精度高。
- 李小雷蔡雨袁军刘平安王力刘颖
- 关键词:毫米波雷达合成孔径
- 基于磁荷模型的全极化质子对撞结果预测被引量:1
- 2018年
- 基于量子力学原理及磁学理论推导了全极化质子的磁荷等效模型,应用此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全极化质子对撞过程中的动力学问题,依次给出了全极化质子自旋磁力与库仑力之比、极化前后核反应事件数目之比以及极化前后核反应截面增量的简明表达。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定量分析自旋对核反应截面及概率的影响提供了定量分析工具。
- 袁军刘平安李小雷王力刘颖
- 关键词:磁荷反应截面
- 基于最小相位法的屏蔽电缆瞬态响应分析方法被引量:1
- 2021年
- 为了分析屏蔽电缆在电磁脉冲作用下的时域响应,对基于最小相位法的频域等效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建立转移阻抗测试系统的电路模型,推导系统的频域传递函数,并验证其为最小相位系统与全通系统的级联;其次,采用最小相位法,对测得的幅频曲线进行相位重构,根据推导的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对重构的最小相位传递函数进行相位补偿;最后,将补偿后的传递函数与瞬态干扰信号在频域相乘后变换到时域,得到了屏蔽电缆的时域响应。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许清琳张婕刘平安袁军
- 关键词:转移阻抗屏蔽效能传递函数相位重构瞬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