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沛

作品数:13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气象局科研课题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气象
  • 2篇玉米
  • 2篇教育培训
  • 1篇党校
  • 1篇党校干部
  • 1篇党校干部教育
  • 1篇党校干部教育...
  • 1篇党校干部培训
  • 1篇典型生态系统
  • 1篇遗传算法
  • 1篇玉米生长
  • 1篇玉米生长发育
  • 1篇远程教育
  • 1篇院校
  • 1篇蒸腾
  • 1篇蒸腾速率
  • 1篇设施农业
  • 1篇生长发育
  • 1篇生态系统
  • 1篇视觉

机构

  • 11篇中国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沈...
  • 3篇辽宁省气象装...
  • 2篇沈阳区域气象...
  • 1篇沈阳市气象局

作者

  • 11篇孙沛
  • 5篇方缘
  • 4篇姜鹏
  • 3篇杨霏云
  • 3篇贾越
  • 2篇刘刚
  • 2篇温日红
  • 2篇刘斌
  • 1篇李荣平
  • 1篇栾健
  • 1篇蔡福
  • 1篇米娜
  • 1篇于璐
  • 1篇张玉书
  • 1篇董巍
  • 1篇郜凌云

传媒

  • 2篇中国科技经济...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干旱气象
  • 1篇电脑知识与技...
  • 1篇电子设计工程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设施农业小气候观测的教学模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模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设施农业小气候观测的教学模型,包括移动底座、温室主体、温室棚顶和操控台,操控台位于温室主体的一侧,温室主体固定安装在移动底座的上表面,温室棚顶固定安装在温室主体的上表面,温室主...
姜鹏孟莹秦美欧冯艾琳杨霏云董巍温日红方缘孙沛刘斌张晓旭田一辰
文献传递
中国典型生态系统GPP的季节变异及其影响要素被引量:8
2022年
总初级生产力(GPP)是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重要组分之一,明晰GPP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对深入认知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鲜有研究基于多站点通量监测阐明不同类型生态系统GPP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ChinaFLUX,沿着东西水热梯度分布的草地样带选择内蒙古温带草原(内蒙古站)、高寒灌丛-草甸(海北站)和高寒草地(当雄站)作为研究对象,沿着南北森林样带选择长白山温带针阔混交林(长白山站)、千烟洲亚热带常绿针叶人工林(千烟洲站)和鼎湖山亚热带常绿针阔混交林(鼎湖山站)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机器学习等统计方法,探讨GPP的季节变化特征、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甄别不同生态系统间的差异性。研究发现,(1)3种典型生态系统GPP的季节动态整体呈单峰分布,且森林生态系统GPP高于草地和灌丛。(2)全子集回归等分析发现,草地生态系统GPP与土壤含水量(C_(SW))、叶面积指数(LAI)和气温(t_(a))呈正相关,与饱和水汽压差(D_(vp))呈负相关,而灌丛和森林生态系统GPP的影响因子主要为t_(a)和光合有效净辐射(R_(PA)),与水分因子的关系较弱。在季节干旱期间,千烟洲站GPP与C_(SW)和D_(vp)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3)方差分解和随机森林结果表明,水分是草地生态系统GPP季节变异的主导因子,其解释比重高于30%;温度是高寒灌丛(海北站)和温带落叶针叶林(长白山)生态系统GPP变异的主导因子,其解释比重接近或高于50%;辐射是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鼎湖山和千烟洲站)GPP变异的主导因子,其解释比重高于50%。在季节性干旱期间,水分因子对千烟洲站GPP变异的解释比重高于对其他灌丛和森林站点的。因此,在中国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生长季GPP变异的驱动要素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其中在干旱和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中,水分(C_(SW)和D_(vp))是GPP变异的主要影响要素,�
姜鹏秦美欧李荣平孟莹杨霏云温日红孙沛方缘
关键词:GPP典型生态系统
自动气象站的技术保障及维护
2018年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高端科技被融入到气象系统当中,使气象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大幅度地提升。自动气象站作为地面遥控监测部门,主要的工作职能是以基层气象台的数据信息作为基础,对于整个气象台站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目前,气象系统已经建立成为自动化运行的气象台业务运行系统,主要以自动气象站准确性的提高以及精度的实现来促使自动气象站系统的有效运行。自动气象站不但能够降低投资成本,而且还会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要实现日常的维护与技术保障工作,就需要实施有效的管理。面对当前的自动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态势,对自动气象站的维护与技术的保障上进行研究和探讨,以确保气象站能够高效运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更稳定的气象服务。
关惠戈孙沛邢婉茹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
多终端联合下的远程人机交互仿真培训系统设计被引量:3
2023年
针对气象雷达仿真培训系统丢包率较大、远程人机交互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的问题,设计多终端联合下的远程人机交互仿真培训系统。通过多传感器终端联合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并融合数据,依据用户指令、生成控制指令,经由伺服控制模块控制目标物运动轨迹,生成培训训练内容与故障信号。依据故障信号及测试资源,模拟部件故障,测试培训效果。利用人机交互界面呈现培训内容,通过视觉感知设计人机交互界面优化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获取最优交互界面。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可有效采集气象雷达数据,并有效融合采集的数据,提升人机交互仿真培训操作的熟练程度,最低资源交互输出幅值是82 dB,最低平均传输速率为3.82 MB/s。
孙沛郜凌云贾越方缘姜鹏王当
关键词:仿真培训系统视觉感知遗传算法
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0年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气象观测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气象观测设备也随之应用到气象观测站,气象观测站的工作人员通常会把气象观测装备放置在一个比较安全的位置上,配备相应的保障和维护措施,使得这些设备能够很好的为气象站服务。本文对气象观测设备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做好气象观测装备保障工作的若干建议,希望能够给有关工作人员带来帮助。
关雨姗孙沛于璐赵凌尘
混合学习对我国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
2015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本文从混合学习在我国远程教育当中的应用情况、远程教育模式的反思展开分析,探讨混合学习对远程教育模式改革的影响。
王当孙沛赵苗
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浅谈微信公众平台在教育培训的实现被引量:2
2018年
通过平台分享和提供院校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并不断进行更新,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校新闻、政策新闻、教育知识等消息的发布和推送。同时将学科与新知识等方面的课程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知识点和微课件,使知识化整为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传播优势,补充面授教学。
刘刚王当孙沛栾健
关键词:院校
干旱胁迫及补水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以辽宁锦州农田试验站为研究地点,依托2015年田间分期播种试验,通过分析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和生理特征的数据,揭示干旱胁迫及补水对玉米不同播期和不同发育期的影响。试验表明,干旱胁迫对吐丝期的影响大于抽雄期,造成抽雄日期比正常年份推迟1~14 d,吐丝日期推迟5~23 d,抽雄、吐丝间隔日数增加为3~15 d。抽雄-吐丝期遇干旱胁迫,最多可造成24.03%的植株未抽雄、37.3%的植株抽雄后未吐丝、49.21%的植株未正常发育。干旱胁迫抑制植株茎秆的生长,同时加速了叶片的枯萎,对抽雄-吐丝期的影响大于拔节期,不仅阻碍茎秆营养物质的累积,还抑制了营养物质从茎秆向果实转移的生理过程,最终对干物质的分配造成叶重和茎重比例增加,穗重比例减少。干旱胁迫对各播期均造成大幅减产,早播播期(影响抽雄-吐丝期)损失严重,晚播播期(影响拔节期)损失相对较小。补水条件下的各播期玉米植株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发育期、植株性状和干物质分配等数据与正常年份接近。
方缘张玉书米娜孙沛刘刚王当贾越冯艾琳刘斌
关键词:玉米干旱胁迫补水
城市发展对气象探测环境的影响分析
2018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城市高楼建设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数量也随之攀升,城市内部鲜有空旷区域,拥挤的城市空间对气象探测产生了不利影响。由于建筑物超过《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限制的高度或建筑物距气象观测场地较近,对气象探测场地造成遮挡。分析研究城市发展对气象探测环境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关惠戈邢婉茹孙沛
关键词:城市发展气象探测环境
干旱-复水联动对东北春玉米光合生理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广发、频发的干旱事件已造成了严重的作物减产,深入解析玉米对干旱的响应过程及机制,对准确评估干旱影响进而合理指导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锦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已布设的干旱-复水联动试验平台(CK:自然降水处理;RD:2020年6月30日至8月10日控水,之后复水),监测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日茎流量(Daily Stem Flow,DSF)、玉米产量构成要素等参数。结果表明,拔节期,与CK处理相比,RD处理控水初期Pn降低5.0%,Tr增加12.4%,但均不显著;灌浆期,当土壤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SWC)降至40.0%后,RD处理下Pn、Tr及DSF显著降低,分别降低至CK处理水平的23.6%和6.9%和32.5%,灌浆期叶片光合产物大部分向果穗输送,耗水能力大于拔节期,干旱对Pn、Tr及DSF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乳熟期,RD处理进入复水阶段,Pn、Tr和DSF增加,分别恢复至CK处理水平的61.5%、75.0%和46.6%,说明控水期间降低的Pn、Tr和DSF无法在复水期间完全恢复。控水通过显著降低叶含水率(Leaf Water Ratio,LWR)、茎含水率(Stem Water Ratio,SWR)而显著降低Pn和Tr,其中LWR与Pn和T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和0.84;SWR与Pn和T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和0.67。拔节期至灌浆期连续控水可能导致光合器官活性下降,复水也未能使其恢复,最终导致作物减产,与CK处理相比,RD处理下穗长、穗粗、百粒重等产量结构要素显著降低,造成54.0%的减产率。
姜鹏秦美欧蔡福温日红孟莹杨霏云孙沛冯艾琳方缘
关键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茎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