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塔
- 作品数:24 被引量:69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附10例分析)
- 2022年
- 目的总结老年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CD)的临床特征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老年MCD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老年MCD患者均出现多发浅表淋巴和(或)深部淋巴结侵犯,有发热、浮肿、乏力、皮疹等明显全身症状7例,肝脾肿大3例,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5例。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10例老年MCD患者中贫血7例、C反应蛋白(CRP)升高9例、血沉增快9例、低蛋白血症7例、多克隆球蛋白升高4例。5例患者进行血清IL-6检测,水平均升高。10例老年MCD患者中,6例病理分型为浆细胞(PC)型、3例为透明血管(HV)型、1例为混合(MIX)型。9例患者接受治疗,其中传统化疗6例、免疫调节治疗2例、单纯激素治疗1例,共5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55.6%,3年的总生存期为78%。2例老年复发/难治的MCD患者在来那度胺二线治疗后,1例获得完全缓解、1例获得部分缓解。结论老年MCD临床表现多样,多以全身多处淋巴结侵犯及肝脾肿大为特征,多有全身症状及各种基础疾病,病理分型主要为PC型。老年MCD的治疗主要为传统化疗和免疫调节治疗,来那度胺二线治疗具有一定潜力。
- 汤杨明陆晓晨石仁州黄永塔李学军蓝梅
- 关键词:浆细胞型透明血管型来那度胺
- 腹内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CT与MRI表现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腹内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8例腹内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T与MRI表现特征。结果8例患者共8个肿块,1例为囊实性肿块,1例为实性肿块伴坏死,余6例为实性肿块,每个肿块均对周围器官构成了侵犯,以肠壁为主,个别病例侵犯了胰腺、肾脏、脾脏、膈肌等,1例于术后3年复发,1例发生了腹腔内广泛转移,肿瘤余部呈膨胀性生长,形态规则,边界清楚。结论腹内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影像学表现以良性征象为主,但局部对邻近器官的侵犯征象亦很常见,且不易被发现,放射诊断医师须细致观察,精准找寻肿块浸润性生长的影像学依据,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 扶昭刘颖黄永塔
- 关键词: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侵袭性纤维瘤磁共振成像
- CD20+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1例
- 2023年
- 患者女性,40岁,因反复腹泻9年,加重1周入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升高;大便及尿潜血阳性。腹部CT示:直肠中下段肠壁稍增厚,腹股沟超声示:双侧腹股沟见数个实质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楚,无融合。直乙肠镜示: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黏膜水肿明显,可见散在黏膜糜烂、溃疡,局部肠腔内黏膜呈结节样外观。
- 李艳艳黄永塔莫祥兰
- 关键词:胃肠道CD20病例报道
- miR-1973与鼻咽癌远处转移及临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miR)-1973表达水平与鼻咽癌(NPC)患者远处转移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74例NPC患者,根据初诊有无远处转移分为远处转移组(n=20)和无远处转移组(n=54),同期选取26例鼻咽黏膜慢性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远处转移组、无远处转移组及对照组活检组织中miR-197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强度与鼻咽癌远处转移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NPC组织miR-197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鼻咽黏膜慢性炎,NPC伴远处转移组miR-1973表达水平较无远处转移组显著升高(P<0.0001).miR-1973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Keplan-Miere生存曲线检验结果显示,miR-1973高表达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远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001).结论miR-1973在NP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作为预测NPC远处转移及临床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 李艳艳黄永塔莫祥兰
- 关键词:鼻咽癌远处转移PCR
- 鼻咽癌远处转移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鼻咽癌(NPC)是EB病毒相关性恶性肿瘤,远处转移为其首要致死因素。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细胞黏附和侵袭相关基因和microRNA表达失衡等与NPC转移有关,找出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的预测NPC远处转移的分子标记物,及时发现有远处转移潜能的NPC,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是进一步提高NPC生存率的关键。
- 莫祥兰黄永塔
- 关键词:鼻咽癌远处转移分子机制
- miR-4516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miR-4516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鼻咽部EB病毒相关性非角化性癌患者(鼻咽癌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另选择同期15例鼻咽黏膜慢性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两组病变黏膜组织miR-4516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miR-4516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联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4516对诊断鼻咽癌转移的效能。结果鼻咽癌组miR-4516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77,P<0.001)。对于发生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其病变组织miR-4516表达水平高于未发生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4516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分期、临床分期均无显著关联(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4516可用于鼻咽癌转移的诊断[AUC(95%CI)=0.696(0.541~0.851),P=0.037],最佳截断值为6.28,其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3、0.75。miR-4516低表达组的生存预后显著优于miR-4516高表达组(log-rank检验:χ^(2)=4.230,P=0.040)。结论鼻咽癌组织miR-4516表达水平上调,可作为预测鼻咽癌转移和临床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 黄永塔李艳艳张力行刘霞张少杰莫祥兰殷舞
- 关键词: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生存预后
- 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5例临床病理特征
- 2025年
- 目的探讨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5例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CD56、TIA-1、Granzyme B等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的表达,应用PC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行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肿瘤原发病变部位均位于淋巴结,伴有多发淋巴结肿大,出现B症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处于临床Ⅲ/Ⅳ期。形态学改变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细胞单形性,体积大至中等大小,呈弥漫性分布,散在中心母样细胞。细胞凋亡、坏死和血管侵袭均不明显。免疫表型:5例均表达CD3和细胞毒性标志物,均不表达CD56。原位杂交检测显示大部分肿瘤细胞EBER阳性。仅4例TCR基因克隆性重排阳性。3例行化疗,2例放弃治疗,中位总生存期为3个月。结论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好发于老年男性,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内细胞毒T细胞或NK细胞且EBV阳性的侵袭性淋巴瘤。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病情进展快,预后不良。熟悉EBV阳性淋巴结T/NK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与其他EBV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或淋巴瘤鉴别。
- 黄永塔郭文文刘霞李玲叶秋容莫祥兰
- 关键词:淋巴瘤T/NK细胞EBVEBER原位杂交
- 鼻咽癌组织中miR-1273f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 2023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miR-1273f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和15例鼻咽黏膜隆起查因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研究对象活检组织中miR-1273f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鼻咽癌患者病灶组织的miR-1273f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miR-1273f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结果鼻咽癌组的miR-1273f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初诊时伴有肿瘤转移的鼻咽癌患者病灶组织的miR-1273f表达水平高于无转移的患者(P<0.05)。病灶组织的miR-1273f表达水平诊断鼻咽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特异度为0.93,灵敏度为0.53。结论鼻咽癌组织中miR-1273f表达上调,其与鼻咽癌转移密切相关,并可作为临床诊断鼻咽癌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 黄永塔李艳艳张力行刘霞张少杰叶秋容莫祥兰
- 关键词:鼻咽癌
-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EB病毒关系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研究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探讨EB病毒感染与FDCS的关系。方法复习6例FDCS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EB病毒小RNA(EBER)原位杂交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4岁。肿瘤发生于淋巴结3例,脾脏、腹膜后及盆腔各1例;形态学上,1例为炎性假瘤样型,5例为普通型;肿瘤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滤泡树突状细胞抗原,Ki-67肿瘤细胞阳性率为2%~30%。炎性假瘤样型FDCS细胞EBER阳性,而普通型阴性;患者手术治疗后,随访10~132个月,2例分别于手术后10个月、16个月复发,1例术后112个月在其他部位淋巴结出现普通型FDCS。复发或再发者再予手术治疗,辅以化疗,均带瘤生存。结论 FDCS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变异较大,预后差异明显。
- 黄永塔莫祥兰
- 关键词: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临床病理特点EB病毒预后
-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5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2025年
- 目的对5例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1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ANK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胞浆CD3、CD45RO、CD56、粒酶B(granzyme B)、T细胞胞浆内抗原-1(TIA-1)、CD4、CD5、CD8、CD20、髓过氧化物酶(MPO)、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Ki-67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编码的小RNA(EBER)的表达。结果5例ANKL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16~85岁。患者表现为高热(5/5),伴有肝脾肿大(3/5)、乳酸脱氢酶升高(5/5)、外周全血细胞减少(5/5)、凝血功能障碍(5/5)等。骨髓活检可见肿瘤细胞呈间质性或灶片状浸润,细胞体积中等大小,细胞多形性,有细胞凋亡及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染色示胞浆CD3、CD45RO、CD56、granzyme B、TIA-1阳性,CD4、CD5、CD8、CD20、MPO、E-cadherin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为80%。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EBER阳性。1例行化疗,生存期3个月;4例放弃治疗,生存期1~3个月。结论ANKL是一种罕见的系统性NK细胞肿瘤,与EBV感染密切相关,病程发展快速,需与其他成熟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白血病鉴别诊断。
- 刘霞黄永塔罗裕郭文文莫祥兰
- 关键词:NK细胞白血病爱泼斯坦-巴尔病毒病理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