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小东

作品数:17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口腔
  • 4篇肿瘤
  • 3篇髁突
  • 3篇下颌
  • 2篇食用
  • 2篇食用槟榔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肿瘤切除
  • 2篇锥形束CT
  • 2篇外科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临床病理
  • 2篇鳞状
  • 2篇鳞状细胞
  • 2篇鳞状细胞癌
  • 2篇口腔鳞
  • 2篇老年
  • 2篇老年人

机构

  • 1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儋州市人民医...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7篇韩小东
  • 11篇林小臻
  • 9篇邵小钧
  • 7篇王燕一
  • 5篇梁立民
  • 4篇张明
  • 3篇胡敏
  • 3篇席庆
  • 2篇刘有
  • 2篇杨璇
  • 2篇景亚楠
  • 2篇朱乔
  • 1篇安金刚
  • 1篇孙强
  • 1篇于秀荣
  • 1篇谢潇
  • 1篇袁维秀
  • 1篇巩玺
  • 1篇贺洋
  • 1篇张益

传媒

  • 3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中华老年口腔...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第十四次中国...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咀嚼槟榔与口腔鳞癌的相关临床病理学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咀嚼槟榔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相关临床病理学因素及免疫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88例OSCC患者资料,根据是否有咀嚼槟榔习惯,分别进行临床病理因素及相关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咀嚼槟榔与口腔鳞癌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因素。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6%的OSCC患者有咀嚼槟榔习惯,病变以舌和颊为主,占67.0%,pT分期以T2期为主,占40.9%。在单因素分析中,肿瘤分化程度,ki-67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咀嚼槟榔习惯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发生部位、pT分期、颈淋巴结转移与咀嚼槟榔习惯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肿瘤发生部位和分化程度与咀嚼槟榔习惯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ki-67和p53蛋白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组中低表达,预示肿瘤细胞增殖活跃程度、恶性程度、分化程度、预后等临床病理学因素相对良好;有咀嚼槟榔习惯的OSCC患者,肿瘤分化程度相对良好,颊部和舌部是口腔鳞癌的好发部位。
邵小钧朱乔刘有韩小东林小臻席庆
关键词:槟榔口腔鳞癌临床病理因素
老年人上颌后部缺牙区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研究
2025年
目的 使用CBCT对老年患者上颌剩余牙槽骨量及上颌窦底部形态进行评估,旨在为上颌后牙区种植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CBCT数据库影像资料,纳入156例患者CBCT图像中的348个上颌后牙缺牙位点进行定量评估,分别测量并记录上颌后牙区剩余牙槽嵴高度及宽度,同时对缺牙区上颌窦底解剖形态进行初步定性评估。结果 142个前磨牙位点中有80个(56.34%)牙槽嵴高度≥7 mm;206个磨牙位点中有69个(33.50%)牙槽嵴高度≥7 mm。142个前磨牙位点中有67个(47.18%)牙槽嵴宽度≥6 mm;206个磨牙位点中有82个(39.81%)牙槽嵴宽度≥6 mm。在348个缺牙位点中,188个(54.02%)呈现倾斜型窦底形态,前磨牙区占48.94%,磨牙区占51.06%,两区域出现倾斜窦底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人群中,多颗后牙缺失及骨量不足较为常见,术前充分了解缺牙区上颌窦底形态对提升种植治疗的长期成功率至关重要。
景亚楠谢潇韩小东王燕一杨璇
关键词:锥形束CT老年人上颌窦
单侧髁突骨折治疗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比单侧下颌骨髁突骨折的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 :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CNKI、CBM、维普及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单侧髁突骨折的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时段为建库至2015-09-25,按照筛选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项RCTs,1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治疗组的最大开口度(WMD:5.60,95%CI:4.42~6.77,P〈0.01)、前伸距离(WMD:1.30,95%CI:0.35~2.25,P〈0.01)及双侧侧方距离之和(WMD:2.50,95%CI:1.77~3.22,P〈0.01)优于保守治疗组,并且手术治疗组的颞下颌关节疼痛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OR:0.14,95%CI:0.04-0.43,P〈0.01),但2组的错发生率无显著差异(OR:0.33,95%CI:0.07~1.46,P〉0.05)。结论 :相比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后的开口度、前伸及侧方运动恢复更好,并且颞下颌关节疼痛发生率更低。
韩小东林小臻邵小钧王燕一张明
关键词:髁突骨折手术治疗保守治疗META分析
三维打印钛假体修复髁突缺损两年随访一例
2019年
报道1例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实施髁突肿瘤切除、同期用三维打印钛假体修复髁突缺损并随访两年的患者。患者女性,50岁,术前诊断倾向于低度恶性髁突肿物。将术前CT数据导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确定截骨位置后设计截骨导板及髁突假体,三维打印钛合金截骨导板和髁突假体。术中截骨导板就位可靠,髁突肿瘤及其累及的关节囊和关节盘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左侧髁突软骨肉瘤。术后随访两年肿瘤未复发;患者咬合关系稳定,下颌运动无明显障碍;植入物未见排异反应,初步证实三维打印钛假体修复髁突缺损临床可行。
林小臻韩小东李永锋张明王燕一胡敏
关键词:咬合关系关节囊髁突关节盘肿瘤切除术前诊断
miR-34a靶向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牙髓炎炎症作用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研究miR-34a靶向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牙髓炎的炎症作用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50只分成3组,健康组、模型组、miR-34a抑制组分别10、30、10只。对miR-34a抑制组、模型组制备牙髓炎模型,建模后对miR-34a抑制组给予miR-34a抑制剂抑制;建模14 d,miR-34a抑制剂组和健康组及建模3、7、14 d模型组分别处死大鼠,观察其牙髓组织病理、血清miR-34a、牙髓组织内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表达及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由各组牙髓组织切片可知牙髓炎建模成功,并表明抑制miR-34a的表达能够有效逆转牙髓炎的炎症作用。随着建模时间变长,大鼠牙髓状况越糟糕,而通过抑制miR-34a的表达能够使得牙髓各状况明显得到改善。血清miR-34a的上调能够显著促进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 mRNA、AKT mRNA、p-PI3K和p-AKT的表达,促进牙髓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加速牙髓炎炎症作用的进程,而通过抑制miR-34a表达能够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逆转牙髓炎炎症作用。结论miR-34a通过上调自身表达靶向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加重牙髓炎的炎症作用。
符国富韩小东赵永兴卢敏陈国盛
关键词:MIR-34A牙髓炎炎症作用
机器人模拟机在口腔住院医师培训的应用
2020年
评价达芬奇机器人模拟机在培训口腔住院医师机器人基本操作技能的效果。选取我院口腔科规培医师16名作为纳入本研究,每名医师每天在模拟机上培训2小时,培训7天,分别记录第一小时后和全部培训结束后每名学员的模拟机评分,用配对t检验检测训练效果。16名学员培训后评分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芬奇机器人模拟机可以提高口腔科规培医师的机器人操作基本技能。
林小臻梁立民王燕一邵小钧韩小东
关键词:机器人微创外科模拟机虚拟现实住院医师培训口腔医学
手术机器人辅助经口入路下颌下腺切除术二例被引量:10
2019年
应用手术机器人,对2例下颌下腺疾病患者,经口入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及腺体,术中保留舌下腺、舌神经并妥善处理颌外动静脉。术后无出血、无相关神经损伤、无舌下腺涎液潴留。在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可完成经口入路下颌下腺切除术,该术式可彻底避免面颈部瘢痕,美观优势明显。
梁立民林小臻邵小钧韩小东袁维秀王雪丽胡敏
关键词:机器人口腔外科手术颌下腺疾病
复杂颞下颌关节手术:如何避坑?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杂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可靠性。材料和方法:设计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序列研究,收集我科2016年至今手术治疗复杂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累及颞下颌关节区域的颌面部创伤、关节强直、肿瘤、发育及...
林小臻韩小东邵小钧杜兆杰宋柏璇王燕一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畸形强直肿瘤创伤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与治疗结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住院治疗的糖尿病(43例,同时给予控制血糖的治疗)与非糖尿病(8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结果。统计学分析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P=0.000),易发生多间隙感染(P=0.035),入院血糖较高(P=0.000)。2组间在抗生素的变更、切开引流次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严格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与非糖尿病患者无明显差异,由于糖尿病患者年龄较大且感染间隙较多,应予以特殊的关注。
韩小东安金刚张益贺洋巩玺
关键词:糖尿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脓肿
基于锥形束CT的老年人下颌前磨牙根面沟及根管构型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本研究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分析对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根面沟的发生率、分布特点、长度及深度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根管构型进行统计学评估,以期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78颗下颌第一前磨牙、482颗下颌第二前磨牙的CBCT图像,对其根管构型进行详尽分析,测量并记录根面沟的位置、长度及深度。结果下颌第一、第二前磨牙的根管构型主要为TypeⅠ(分别为87.76%、97.93%),其次是TypeⅤ(分别为6.93%、1.03%)和TypeⅢ(分别为3.09%、0.83%),以及其他少见类型。根面沟在下颌第一前磨牙中的检出率为15.63%,在下颌第二前磨牙中为3.1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伴有根面沟的前磨牙中,复杂根管构型的检出率(如Ⅲa型、Ⅲb型、Ⅴa型、Ⅴb型等)显著高于无根面沟的前磨牙(P<0.05)。结论根面沟的存在与复杂根管构型高度相关,特别是在下颌第一前磨牙中。根面沟的出现可能会引起根管系统变异,从而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与风险。
景亚楠杨璇韩小东王燕一孙强
关键词:下颌前磨牙锥形束C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