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松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rhTPO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AML患者血小板恢复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小板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74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allo-HSCT治疗,观察组予以rhTPO联合allo-HSCT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血小板重建时间和血小板恢复时间、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炎症因子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重建时间和血小板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PTT和PT水平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PCT、CRP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EGF和VEGF-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rhTPO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ML可以缩短血小板重建时间和血小板恢复时间,增强凝血功能,缓解炎症反应,提高造血微环境的血流供应,安全性好。
- 朱鸿燕谭鹰王清松周莉阳梅
-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髓系白血病血小板
- 三特三化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三特三化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制定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医院血液内科2018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224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1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延续性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三特三化延续性护理管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韧性水平、自我效能感、疲乏状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出院后1年内再住院与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康纳-戴维森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的坚韧、力量、乐观3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癌症自我效能评分量表的疾病、情绪、人际、配合4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癌症自我效能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疲乏量表(Piper)的行为、情感、感觉、认知4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Piper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FACT-G)的生理、社会、情感、功能4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FACT-G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8.21%(110/112),高于对照组的87.50%(98/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92,P=0.002)。观察组患者再住院率与复发率为10.71%(12/112)和3.57%(4/112),低于对照组的26.79%(30/112)和14.29%(16/1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刘虹伶晏青霞王美佳杨利华王清松徐一苇杜莉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癌症护理
- 恶性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生存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生存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72例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另收集同期收治的采用单纯化疗方案治疗的5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获得3~63个月随访,统计其生存情况,并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截止随访时间,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存活率高于单纯化疗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生存组骨髓侵犯、B症状、IPI评分、移植前状态、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死亡组存在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移植前状态是否为完全缓解(CR)是影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改善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存状况,其预后与移植前状态有关。
- 王清松王凌云王萍
-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影响因素
- 沉默TRIP13位点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株生物学影响及通路机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3(TRIP13)位点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细胞株生物学影响及通路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8年我院收治的80例门诊为CLL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中CD19^+B淋巴细胞TRIP13信使核糖核酸(mRNA)相对表达量、干扰靶点TRIP13蛋白敲减效率及TRIP13干扰后JVM-2细胞凋亡率,观察JVM-2细胞慢病毒感染情况、TRIP13干扰后JVM-2细胞增殖能力及对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研究组TRIP13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RIP13干扰5d内干扰组JVM-2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RIP13干扰后干扰组JVM-2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RIP13干扰后干扰组较对照组JVM-2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Myc)蛋白表达下调,活化半胱胺酸蛋白酶蛋白-3(Caspase-3)表达上调(P<0.05)。结论 CLL患者体内TRIP13水平升高,TRIP13基因通过调控Bcl-2、Myc及Caspase-3信号通路诱导体内Bcl-2、Myc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有望成为治疗CLL新的靶点。
- 王清松青刚
-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
- 综合干预及护理对降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术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作用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及护理措施,对于降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术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接受自体PBSC采集术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这160例患者入院顺序号的奇、偶数,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患者。对于研究组患者,移植护士在患者接受自体PBSC采集术前、术中、术后,均对其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取实时的、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及护理措施。对于对照组患者,移植护士在自体PBSC采集术前、术中、术后,均对其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统计学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PBSC采集术的常见不良反应(焦虑/恐惧、失眠、食欲减退、低钙血症、血流不足、穿刺部位血肿、疲劳)发生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2组患者性别、病程及疾病类型构成比,以及年龄、人体质量指数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焦虑/恐惧、失眠、食欲减退、低钙血症、血流不足和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333,P〈0.001;x^2=14.444,P〈0.001;x^2=5.270,P=0.022;x^2=12.101,P〈0.001;x^2=6.632,P=0.010;x^2=7.779,P=0.005)。2组患者疲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护士合理的综合干预及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接受PBSC采集术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其焦虑/恐惧、失眠、食欲减退、低钙血症、血流不足和穿刺部位血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吴秋慧李玲琍王清松张鹂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综合干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