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玲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EGR率对生物柴油颗粒纳米结构的影响(英文)被引量:4
- 2017年
- 为研究同时运用废气再循环(EGR)技术和燃用生物柴油对柴油机排气颗粒纳米结构的影响,分别采集0%,15%,30%EGR率下186F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时的排气颗粒,并用激光拉曼光谱仪测得颗粒光谱,使用五带法对一阶拉曼光谱进行拟合,分析拟合曲线参数,计算颗粒微晶尺寸和碳碳键长度。结果表明:EGR率为30%时,生物柴油颗粒光谱的半高宽(FWHM)最大,代表化学异相性最强并且颗粒中的物质种类最多,随着EGR率降低,半高宽逐渐减小;当EGR率从0%升高到30%,ID/IG逐渐增大,代表石墨化程度降低,颗粒中的石墨结构减少;同时,ID1/ID2从0%EGR率的8左右降低到15%和30%EGR率的4左右,代表EGR率升高,颗粒内部缺陷由空位缺陷向石墨烯边缘缺陷发展;随着EGR率升高,微晶尺寸逐渐减小,碳碳键长度基本不变。
- 王忠杨芳玲张健赵洋瞿磊
- 关键词:柴油机生物柴油EGR拉曼
- 柴油机等径颗粒平面碰撞过程凝并特征被引量:2
- 2016年
- 针对后燃期柴油机颗粒物的碰撞过程,结合气溶胶颗粒的受力分析和基于弹性形变力、范德华力的非完全弹性碰撞运动方程,探讨了等径颗粒平面非完全弹性碰撞过程的两个特征-压缩、恢复和影响压缩恢复的主要特征参数.进一步研究了入射角、碰撞频率、压缩距离、恢复系数和凝并效率等特征参数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碰撞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任意粒径下,随着压缩过程的进行,范德华力均增强;对于相同粒径颗粒,在压缩过程中,弹性形变力始终大于范德华力,且两者差距逐渐增大.颗粒粒径分散性越大,颗粒间碰撞频率越大.15,45 nm颗粒分别与50 nm颗粒碰撞频率的比值约为1.9倍.等粒径颗粒碰撞过程中,初始相对速度保持不变时,入射角增大,压缩距离增大,对心碰撞时,压缩距离最宽;相同入射角下,压缩距离随着初始相对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着恢复系数的增大,临界速度逐渐减小,凝并效率呈逐渐减小趋势.当恢复系数等于0.026时,凝并效率约为50.05%,能够实现较高效的碰撞和较快地促进颗粒凝并,当恢复系数大于0.063时,凝并效率接近于零,极大部分颗粒碰撞之后发生分离,阻碍了颗粒凝并.
- 杨芳玲王忠赵洋张健
- 关键词:柴油机粒径
- 正丁醇/柴油燃烧颗粒的碳官能团及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解掺混正丁醇对柴油机颗粒表面官能团及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颗粒分级采样装置收集柴油机颗粒样品。运用软X射线近边吸收光谱等技术对正丁醇质量掺混比分别为0、5%、10%的正丁醇/柴油燃烧颗粒(N0、N5、N10)表面官能团及氧化活性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颗粒表面官能团主要为芳香烃C=C、C—H与碳酸盐类/羰基C=O官能团,其中C=C键的吸收峰强较大。随着正丁醇质量掺混比的增加,C=C键的吸收强度减弱,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和石墨碳含量逐渐减少。N0、N5、N10燃烧颗粒表面脂肪族C—H官能团的当量峰高I_(C-H)/I_(C=C)分别为1.7、2.2、2.6,随正丁醇质量掺混比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形成的颗粒表面脂肪族C—H含量增加。颗粒的活化能随着正丁醇掺混比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颗粒的氧化活性增强,易于发生氧化燃烧反应。
- 瞿磊王忠李铭迪张健杨芳玲
- 关键词:官能团氧化活性正丁醇柴油机
- H_2-O_2对柴油机尾气颗粒物组分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针对柴油机进气通入H_2-O_2对尾气颗粒物组分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热重分析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测量了通入2L/min H_2-O_2前后的尾气颗粒物组分,比较了尾气颗粒物中可溶有机物(SOF)的挥发特性及烃类、含氧类有机化合物,碳烟的质量分数变化。结果表明:通入H_2-O_2后,短链SOF占SOF的质量分数由11.90%增加到19.00%,长链SOF由88.10%下降为81.00%;SOF中的烃类有机化合物升高,含氧类有机化合物降低,先燃碳烟占柴油机尾气颗粒物的质量分数由23.91%降低为17.75%,后燃碳烟由24.79%升高为43.46%。因此,通入H_2-O_2可降低长链SOF和含氧类有机化合物。
- 王忠杨芳玲王飞赵洋姚康
- 关键词:柴油机热重分析碳烟
- 柴油燃烧颗粒碰撞凝并过程被引量:4
- 2015年
- 以柴油机后燃期颗粒的初期碰撞凝并过程为研究对象,在KF模型基础上,通过结合矩方法和颗粒尺寸分布模型,建立了柴油机颗粒碰撞凝并数学模型.探讨了柴油机燃烧过程中,自由分子区中的初级颗粒碰撞频率、凝并速率和剩余表面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对颗粒尺寸生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滞留时间增长,初级颗粒的碰撞频率逐渐降低;颗粒粒径分散性的增加能够提高碰撞频率;在同一粒径下,随着凝并特征时间增加,凝并速率明显降低;当粒径小于12.6,nm时,凝并速率对凝并特征时间变化的敏感性较高;初始凝并特征时间越大,表面积减小越慢;颗粒表面积随着滞留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 杨芳玲王忠赵洋张健
- 关键词:柴油碰撞凝并粒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