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彬彬 作品数:7 被引量:2 H指数:1 供职机构: 武汉体育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更多>>
视频播放速度和频次对国家队跳水运动员动作评价准确性的影响 在竞技体育领域,尽管运动员的天赋对于个人运动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却很少有运动员仅仅依靠天赋在日益激烈的运动竞赛中获得胜利。因此运动员运动技能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最终的成败,成为取得最终胜利最为重要的因素。所以如何... 贾彬彬关键词:视频 跳水运动员 文献传递 血流阻断在低负荷抗阻训练中引发的中枢神经效益-来自近红外功能成像的证据 研究目的:血流阻断技术在抗阻训练中的应用最早由佐藤光阳(Mitsuo Sato)提出,并将其称为KAATSU训练,也就是加压训练。这种训练策略主要在目标肢体周围应用充气袖带或止血带,以限制血液流入和肌肉运动时静脉血液流出... 贾彬彬关键词:血流阻断 血流限制结合低负荷抗阻训练引发的中枢神经适应性反应——来自近红外功能成像的证据 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使用近红外功能成像对不同加压强度下抗阻训练过程中大脑皮层的血氧活动进行监测,验证血流限制训练结合低负荷抗阻训练引发的大脑皮层适应性反应,探究训练效益产生的神经机制。方法以24名男性大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为4(加压强度:0 mmHg、150 mmHg、250 mmHg、350 mmHg)×3[兴趣脑区:初级运动皮层(M1)、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PMC-SMA)、背外侧前额叶(DLPFC)]的双因素被试内设计,对血流限制结合30%1RM颈后深蹲训练中的大脑皮层含氧血红蛋白浓度(HbO)变异进行测量,同时使用主观疲劳量表和心率表监控内负荷。结果①相比无加压条件(0 mmHg),150 mmHg和250 mmHg加压强度下的皮层HbO水平更高,而350 mmHg加压强度下的HbO水平对比150 mmHg和250 mmHg出现大幅下降;②加压强度和兴趣脑区的交互作用显著,加压强度对于皮层HbO水平的调控在M1、PMC-SMA区域相比DPLFC更加明显;③加压条件下的平均心率显著大于无加压条件,但不同加压强度之间的平均心率不存在显著差异;④加压强度和评估阶段(前、后)在主观疲劳等级(RPE)上有显著交互作用,血流限制训练前的RPE无明显差异,训练后的RPE随加压强度增加同步上升;⑤深蹲1RM和血流限制训练中皮层HbO水平呈负相关,并且相关程度在M1、PMC-SMA区域较DLPFC更高;⑥深蹲1RM和250 mmHg加压强度下获得的大脑皮层激活增益不存在相关性。结论血流限制训练能够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性反应,中等强度的加压能够获得最佳的大脑皮层激活增益效果;M1、PMC-SMA在血流限制训练中发挥重要的主动调控作用;在有抗阻训练经验的人群中,最大力量素质不同的个体能够在血流限制训练中获得等量的大脑皮层激活增益效果。 贾彬彬 贾彬彬 李丹阳 吕万刚关键词:抗阻训练 大脑皮层 运动干预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群体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 研究目的:手机依赖行为对大脑的执行功能产生严重影响,造成抑制控制缺陷、认知失败和注意力分散。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群体执行功能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运动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手机依赖症状,提升执行功能能力。但关于运动对大... 吕辰楠 贾彬彬 袁子昂关键词:运动干预 手机依赖 大学生 运动负荷对抗阻训练下皮层神经活动特征的影响:来自fNIRS的证据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对不同负荷抗阻训练过程中的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进行监测,探究高负荷训练过程中的皮层神经活动特征。方法:以18名成年男性为实验对象,采用4(运动负荷:20%1RM、40%1RM、60%1RM、80%1RM)*3(兴趣区:初级运动皮层(M1)、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PMC-SMA)、背外侧前额叶(DLPFC))的被试内设计,对深蹲训练过程中的大脑皮层含氧血红蛋白浓度(HbO)进行测量,同时使用主观疲劳量表和心率手表监控内部运动负荷。结果:(1)在动作执行阶段,运动负荷越高,HbO mean水平越低,间歇阶段的HbO mean水平在20%1RMK-60%1RM范围内不断升高,但80%1RM下的HbO mean相比60%1RM却出现明显下降;(2)M1和PMC-SMA在动作执行阶段较DLPFC表现出更低的HbO mean水平,在间歇阶段较DLPFC表现出更高的HbO mean水平;(3)运动负荷和兴趣脑区存在交互作用,在动作执行阶段,运动负荷对抗阻训练下皮层HbO mean水平的调节在M1和PMC-SMA区域更明显,但这种调节效应在间歇阶段出现减弱的趋势;(4)随着运动负荷的递增,训练前后的主观疲劳等级差异和平均心率出现明显增加。结论:(1)大脑皮层在抗阻训练动作执行初期有一个能量损耗引发的负激活阶段,并且负激活程度和负荷大小成正相关;(2)运动负荷和大脑皮层激活强度在动作执行后续阶段呈非线性相关,即中低负荷范围内激活强度与负荷同步上升,高负荷条件下出现下降;(3)M1、PMC-SMA较DLPFC在抗阻训练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主动调控角色。 贾彬彬 贾彬彬 李丹阳 吕万刚关键词:抗阻训练 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抗阻训练对健康成年人下肢力量和无氧功率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a-tDCS)结合抗阻训练对健康成年人下肢力量和无氧功率的训练效果。方法:选取30名有丰富抗阻训练经验的(19.70±1.47)岁健康成年人,并随机分配到复合训练组(a-tDCS+抗阻训练,n=15)和单一训练组(n=15);2组受试者每周均进行2次颈后杠铃深蹲训练,复合训练组需要在每次深蹲训练前进行20 min a-tDCS(电流2mA)干预,训练时长为5周;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干预方式×测试阶段),探讨上述自变量对受试者的下肢最大力量和无氧功率指标的影响,包括峰值功率(PP)、平均功率(AP)以及功率衰减(PD)。结果:5周训练干预后,2组受试者后测的1RM深蹲成绩相较前测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复合训练组受试者1RM深蹲成绩的提高效果显著于单一训练组〔复合训练组(19.20±7.38)kg对比单一训练组(12.27±8.66)kg,p<0.05〕;复合训练组和单一训练组的PP、AP、PD在干预前后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a-tDCS结合抗阻训练对下肢肌力的增强作用显著于单一抗阻训练,a-tDCS可以作为健康成年人增强下肢力量的一种辅助训练方法。 李丹阳 贾彬彬 裴月萌 陈瑞博关键词:抗阻训练 下肢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