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散光
  • 2篇视力
  • 2篇近视
  • 2篇角膜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科
  • 1篇翼状胬肉
  • 1篇少年
  • 1篇使用环境
  • 1篇试管
  • 1篇试管架
  • 1篇手术
  • 1篇青少年
  • 1篇胬肉
  • 1篇近视散光
  • 1篇矫治
  • 1篇角膜地形图
  • 1篇角膜塑形
  • 1篇角膜塑形镜
  • 1篇管套

机构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和平区...

作者

  • 4篇张悦
  • 3篇郭雷
  • 1篇才娜
  • 1篇周爽
  • 1篇刘岩
  • 1篇董光辉
  • 1篇张福生
  • 1篇陆新
  • 1篇韩屹
  • 1篇李明

传媒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复合性近视散光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 探讨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复合性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视光中心门诊就诊的9~14岁复合性近视散光(近视度-1.50~5.00 D,散光度-1.50~3.5 D)患者36例(68只眼)给予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分别测量戴镜前及戴镜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眼前节健康状况检查及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的配适状况.结果 戴镜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的裸眼视力均≥0.8,较戴镜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屈光度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较戴镜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前后角膜地形图3 mm区域前表面平坦及陡峭K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表面K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中央3~5 mm最薄点的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地形图后表面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塑形镜配适状态良好,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前节未发生感染、角膜薄化前突,主观视觉质量满意.结论 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治一定屈光度的青少年复合性近视散光安全有效,但散光矫正的范围仍有一定的局限.
郭雷张悦陆新周爽刘岩
关键词:青少年
一种血液科用血液样品储存装置
一种血液科用血液样品储存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端铰接有可开合的顶盖,所述顶盖上表面中心位置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拉把,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试管架,所述箱体的底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底端设置有驱动试管架转动的传动...
张悦
沈阳市和平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及近视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7
2016年
目的了解沈阳市和平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状况,初步探讨可能引起或加重近视的危险因素,为近视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进行以学校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对沈阳市和平区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统计视力不良情况及新发视力不良情况。同时对正常视力人群以及已经确诊并配戴近视眼镜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沈阳市和平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检出率由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分别为23.54%、28.73%、39.51%、48.21%、58.24%、65.16%、76.04%、80.90%、85.74%、82.66%、83.59%、88.34%;裸眼视力不良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年上升,其中小学一年级的发病率最低,而高中三年级的发病率最高(P〈0.001),中小学生(不含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及高中一年级)新发视力不良的比例分别为19.18%、22.02%、24.91%、25.53%、26.80%、40.88%、42.32%、23.75%、30.72%,初中阶段比例最高,高中新发视力不良比例较初中下降(P〈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视家族史、住房类型、户外运动时间、睡眠时间、阅读距离、单次近距离阅读持续时间等方面近视眼与非近视眼人群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出生方式、同居人群、饮食习惯、是否使用护眼灯、业余活动类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新发视力不良比例较大的年龄阶段在9~16岁。近视家族史、睡眠时间少、阅读距离过近、单次近距离阅读时间长、户外运动时间少为近视风险因素。减少中小学生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是防治近视的重要环节。
郭雷董光辉韩屹张悦李明才娜
关键词:视力近视
角膜地形图检查在翼状胬肉伴随散光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2014年
目的探讨角膜地形图检查在翼状胬肉伴随散光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56眼翼状胬肉伴随散光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散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并对所记录的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对比角膜地形图3mm内图形变化与散光度变化的关系。结果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术前(4.62±0.42),术后(4.86±0.31)(<0.05),角膜地形图3mm内图形规则者,术前(4.91±0.37),术后(4.96±0.32)(>0.05);角膜地形图3mm内图形不规则者:术前(4.43±0.44),术后(4.80±0.28)(<0.05).散光检查值:术前(4.37±1.56)DC,术后(3.05±1.23)DC(<0.05),角膜地形图3mm图形内规则者:术前(2.44±1.22)DC,术后(2.23±1.08)DC(>0.05),角膜地形图3mm内图形不规则者,术前(5.62±1.59)DC,术后(3.58±1.45)DC(<0.05);角膜地形图3mm内图形规则者,角膜地形图检查Placidle鼻侧限局缺损,余图形规则圆形,术前SRI:(0.57±0.14),术后SRI:(0.61±0.19)(>0.05)。 CYL:术前(2.05±1.12)DC,术后(2.02±1.08)DC(>0.05);角膜地形图3mm内图形不规则者,角膜地形图检查Placidle鼻侧限局缺损或不规则扭曲,有尖端指向鼻侧牵引方向。术前SRI:(0.21±0.10),术后SRI:(0.48±0.19)(<0.05)。 CYL:术前(5.02±1.53)DC,术后(3.13±1.48) DC(<0.05)。结论翼状胬肉术前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可有效识别患眼散光是否与翼状胬肉的牵引有关,对评估此类患者是先行配镜还是先行手术的时机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王宁郭雷张福生张悦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翼状胬肉手术视力散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