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娟
-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两种手术方案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案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0例分为A组和B组,各15例。A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B组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相比,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可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关节功能,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毛利娟
- 关键词: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
- 桃红四物汤合五味消毒饮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被引量:28
- 2022年
-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合五味消毒饮对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预防感染、消炎止痛、制动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内服桃红四物汤合五味消毒饮,比较两组肢体肿胀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ɑ)、白介素-6(IL-6)水平、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关节活动度(ROM)。结果术后14 d,两组肿胀程度评分均减少,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肢体肿胀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4 d的血清CRP、TNF-ɑ、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7、14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ROM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与五味消毒饮联合治疗术后四肢骨折患者更能促进肢体肿胀恢复进程,提高骨折愈合效率,且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术后关节活动的恢复,值得推广。
- 毛利娟贺占坤李京
- 关键词:四肢骨折桃红四物汤肢体肿胀骨折愈合时间五味消毒饮
- 个性化设计、金属3D打印髋臼翼形钢板治疗复杂髋臼骨折
-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显露、复位,结合个性化设计、私人定制、金属3D打印髋臼翼形钢板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6年7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复位...
- 贺占坤毛利娟
- 关键词:个性化设计髋臼骨折
- 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PFNA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出血量多于对照组,而首次下地负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可靠,但前者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低于后者。临床应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进行选择。
- 郭庆华杨勇李京毛利娟肖辉贺占坤
- 关键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PFNA内固定
-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踝关节运动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方式治疗,研究组采取关节镜的手术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以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关节疼痛的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技术在运动创伤性踝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轻了患者术后的疼痛时间,减少了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有效控制了术中的出血量,对患者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及预后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可在临床应用推广。
- 毛利娟
- 关键词:关节镜
- 急性稳定性腕舟骨腰部骨折经皮螺钉固定与 保守治疗的Meta分析
- 2025年
- 腕舟骨位于近排腕骨桡侧,是连接近排和远排腕骨的桥梁,在腕关节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腕舟骨骨折占所有腕部骨折的60%~80%[1],其中腰部骨折为最常见部位。由于特殊的生物力学特点及血供情况,骨折后不规范的治疗可能导致后期骨折不愈合、骨坏死及关节炎风险增大,严重者可合并长期疼痛、功能受限的后遗症。目前针对舟骨稳定性骨折临床上传统的治疗为石膏固定,但治疗周期长,腕关节固定时间长,后期容易出现腕关节僵硬,功能恢复不佳等[2-3]。手术治疗可有效固定骨折,术后无需长期石膏制动;但存在伤口感染,进一步破坏骨折血运等风险。近些年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更多学者倾向于微创经皮螺钉治疗,可在有效固定骨折同时规避开放手术的相关风险,提高术后恢复效果[4]。本研究通过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收集保守石膏固定与经皮微创螺钉固定手术治疗急性稳定性腕舟骨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比两种治疗方式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抉择提供支持。
- 李京杨勇毛利娟许丹李相晨
- 关键词:META分析石膏固定保守治疗
-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 2015年
- 探讨研究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72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给予2%利多卡因局麻,在踝关节前内侧肌腱与内踝之间穿刺,抽出关节积液,在每个病变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2mL,每周注射一次,连续治疗5周,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等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5周后,显效46例,占63.9%,有效23例,占31.9%,无效3例,占4.2%,治疗总有效率达95.8%,所有患者未出现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随访1年,未再出现关节疼痛和关节肿胀等复发病例。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无痛步行距离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毛利娟
- 关键词:玻璃酸钠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 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损伤及对Lysholm评分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自体健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9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A组(n=28,开放性手术骨圆针交叉内固定+钢丝韧带固定)与B组(n=31,膝关节镜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前后体征评分、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手术后并发症率情况.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低于A组(P<0.05).手术后,B组膝关节稳定性、压痛、关节活动度、关节肿胀评分、并发症率均低于A组;Lysholm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采用膝关节下自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损伤,可有效减少手术损伤情况,提升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
- 毛利娟贺占坤李京
-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前交叉韧带关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