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雪静
- 作品数:11 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预见性护理对脑外伤手术患者中的干预效果
- 2021年
- 探讨预见性护理于重症脑外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抽取我院 2018 年 1 月~2020年 12 月 82 例重症脑外伤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1 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2.44% 、护理干预满意度 92.68%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21.95% 、护理干预满意度 75.61% ,两组相比差异显著,预见性护理效果更佳(P<0.05)。 结论:预见性护理于重症脑外伤手术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齐雪静
-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干预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研究
- 2023年
-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2月-2022年12月100例急诊胸痛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优化流程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胸痛视觉模拟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接诊时间、首次下医嘱时间、急诊病房停留时间、堵塞血管开通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优化流程组胸痛视觉模拟评分、汉密尔顿焦虑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接诊时间、首次下医嘱时间、急诊病房停留时间、堵塞血管开通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急诊胸痛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缓解胸痛,缩短抢救的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是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 齐雪静
- 关键词:急诊胸痛患者抢救
- 眼科手术支架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 2015年
- 众所周知,医生在进行眼科手术操作之前都会做一个常规性的消毒工作。医生会将多层的无菌手术孔巾直接铺垫在病人的脸部,然后会将病人的头部全部覆盖住,而手术用到的面巾他们的末端则会搭在器械的支架上。但是在长时间的手术操作以后,手术巾则会表现出各种程度的下垂,进而会覆盖在患者的口部和鼻部,随之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病人的呼吸,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病人在手术的过程里出现一定的闷热、呼吸困难、烦躁甚至是胸闷等等的情况,即使病人坚持吸氧,这些问题并不能够更改病人自身的主观感受。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去缓解病人自身在手术过程中的一些不良的症状,医生会随时依据其患者的要求而适当的暂停手术,并做到可以及时的调整其手术巾所在的位置,但是实践结果表明其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本篇文章的逼真根据其当前眼科手术的支架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了适当的改善,此支架使使用透明的塑料模压制而成的,然后经过环氧化乙烷的灭菌之后作为一次性的使用品,经过临床的使用可知效果比较令人满意,现将手术支架的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 齐雪静
- 关键词:眼科手术
- 传染病重症护理中实施的风险管理效果分析
- 2023年
- 回顾分析院内传染病重症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措施的作用,希望可以推动传染病重症护理相关研究发展。方法 本试验共纳入本试验,共62名住院急性传染性疾病病人,采用随机分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1名),观察组(31名)进行危险管理措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用统计方法对护理资料进行分析, P<0.05,对护理人员的危险管理意识、护理质量有显著影响;满意度、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资料较好。结论 实施风险管理措施有助于传染病重症护理工作顺利开展,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引导患者树立相应的风险意识,让患者主动改善自身行为,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在提升患者满意度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 齐雪静
- 关键词:风险管理满意度
- 基于决策曲线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6、淀粉酶水平与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探讨决策曲线分析血清IL-6、淀粉酶(AMS)水平与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00例,均采用血液灌流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血清IL-6、AMS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检测。根据住院期间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病死组20例和存活组2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血清IL-6、AMS水平与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AMS水平对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血清IL-6、AMS联合的预测模型对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病死组患者血清IL-6、AMS水平均高于存活组,FIB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AMS水平升高均为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FIB水平升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L-6、AMS水平预测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7。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高风险阈值为0.05~0.16及0.18~0.32时,血清IL-6、AMS水平联合的预测模型预测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预后的净收益率优于单纯血清IL-6或AMS水平。结论血清IL-6、AMS水平与急诊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预后有关,检测血清IL-6、AMS水平可预测其预后风险,且二者联合预测的净受益率更高。
- 石娟陈大贵齐雪静
-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血液灌流
-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重症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 2023年
- 探讨在 ICU病房实施护理危险控制模型的运用与评估。方法选择52名住院危重病人,采用随机数学表进行分组,采用常规护理查房26名,采用护理危险因素的方式进行护理2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护理干预后,护理质量、舒适度、投诉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别义(P<0.05)。结论 运用护理危险因素进行 ICU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护士的工作品质和舒适性,降低患者的抱怨和不良反应,从而改善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 齐雪静
- 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在百草枯中毒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在百草枯中毒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在平均分配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间段治疗方法的不同,将采用血液灌流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49),将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的患者纳入实验组(n=49)。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指标、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率、PaO_(2)和PaCO_(2)。结果:实验组血清指标和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16%)低于对照组(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O_(2)和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PaO_(2)、PaCO_(2)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一的血液灌流方法,将乌司他丁与血液灌流方法联合应用在百草枯急救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可保证急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陈大贵范金娟齐雪静
- 关键词:乌司他丁血液灌流百草枯中毒急救
- 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 2023年
- 探究分析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老年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使用精细化护理模式,干预后对比两组血气指标、心率及呼吸频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PaO2及PaO2/Fi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心率及呼吸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可以改善老年患者的呼吸情况,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身体的影响,使疾病的恢复进程加快。
- 齐雪静
-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并发症发生率
- 浅析急诊患者护理风险的因素识别及相关预防对策
- 2020年
- 主要分析在急诊急救患者护理中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关风险的防范措施,以此来提高护理质量,提升对患者护理效果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方法:共选取 90 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的基本资料,随机将 90 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 45 例。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通过对照组 45 例患者在常规护理中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防范护理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于观察组。 结果:医院的硬件条件、相关管理措施、护理人员以及患者自身的因素都会带来护理风险,对观察组采用防范护理方案后,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有明显提升(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 结论:患者在急诊急救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风险,医护人员应当加以重视,采用相对应的护理防范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的安全性有所提升的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 齐雪静
- 关键词:急诊急救预防护理护理风险
-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 2023年
-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在抢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研究急性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期的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诊断价值。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发作后的临床表现。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两个病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紧急的治疗方法。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比较观察观察组与观察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 P<0.001。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进行了对比, P>0.05;在治疗之后,两个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都有明显的上升,神经功能缺失分数也有明显的下降,但治疗之后,实验组的神经系统功能缺失评分明显的下降;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则明显的提高, P<0.05。结论 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治疗组相比,术后的各种并发症较少, P<0.05。目的探讨对脑溢血昏迷病人进行急救的临床应用价值。
- 齐雪静
- 关键词: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