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孝鹏 作品数:14 被引量:19 H指数:3 供职机构: 郑州市骨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一种用于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撑开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撑开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滑动框,所述滑动框套接在固定齿条的外部,滑动框的内端面与固定齿条的外端面贴合,滑动框的顶板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盒,固定盒的顶板表面开设有两个贯穿孔。本... 裴孝鹏 梅伟 杨勇 陈爽PKP与扩张编织囊袋治疗伴有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扩张编织囊袋椎体成形术在治疗伴有周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相关指标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4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微创脊柱行手术治疗的新... 杨勇 陈爽 裴孝鹏关键词: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压缩骨折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收取膝骨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患者37例(55膝),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量表、美国膝关节外科协会评分量表及膝关节内翻角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0.2个月,随访期内未见明显并发症。患肢术后各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膝关节内翻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美国膝关节外科协会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的优良率分别达到89.09%、81.82%,疼痛显著减轻,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能在早期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刘寒江 裴孝鹏 白玉关键词:内翻畸形 L_(5)骨质疏松性骨折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L_(5)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结果。[方法]2018年11月—2022年7月采用经L4椎弓根体表投影外缘约2 cm处为入针点、L_(5)椎弓根体表投影外上缘为椎弓根穿刺点的单侧入路PVP治疗L_(5)-OVCF 47例患者,评价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4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50 min,骨水泥注入量3.5~10 ml;发生骨水泥渗漏11例,但均无神经损伤并发症。随访2~26个月,随时间推移(术前,出院时,末次随访时),患者的VAS[(7.1±1.0),(1.7±0.8),(0.9±0.6),P<0.001]及ODI评分[(67.6±16.6),(16.9±8.6),(10.2±4.7),P<0.001]均显著减少。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临床结果评定为优19例,良22例,可6例,优良率为87.2%。影像方面,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水泥分布均过椎体中线。与术前相比,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增加[(2.1±0.4)cm,(2.7±0.3)cm,P<0.001]。[结论]此种技术PVP治疗L_(5)-OVCF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李扬 范富有 裴孝鹏 吕成国 孙宜保 杨勇关键词:手术技巧 后路减压复位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复位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14-07—2017-07间收治的69例胸腰段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固定后外侧植骨术,观察组(35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1 a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s角。结果 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 a,观察组的Cobb’s角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后路减压复位固定并经伤椎单侧椎弓根植骨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减压效果满意,可促进伤椎骨折愈合、改善Cobb’s角和伤椎前缘高度。 裴孝鹏 范富有 陈爽 杨勇关键词:植骨 胸腰椎爆裂骨折 复位 经椎管减压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经椎管减压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9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45,采用常规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与观察组(n=45,接受经椎管减压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占比、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评分,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损伤分级。持续随访12个月,统计两组植骨融合率与内固定失败率。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时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占比均上升,而伤椎Cobb角均下降,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均下降,JOA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时ASIA神经损伤分级均有明显改善,且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ASIA神经损伤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植骨融合率95.56%高于对照组(86.67%),而内固定失败率为6.67%低于对照组(13.33%),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椎管减压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神经损伤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恢复局部解剖结构,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神经功能和腰椎功能恢复。 武亚红 黄芳 裴孝鹏 周晓光 李毅力关键词:植骨内固定术 腰椎功能 后路Delta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2025年 目的探讨后路Delta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Delta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36例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术中开窗及神经减压情况、颈肩痛及上肢根性痛VAS评分、NDI、手术节段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7(11.3±1.8)个月。术后CT显示所有患者关节突骨质保留在50%以上,术后MRI均显示神经减压充分,无髓核组织残留。末次随访时颈椎DR片显示颈椎序列良好,未见颈椎不稳的发生。颈肩痛及上肢根性痛VAS评分、NDI:术后1 d、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改善(P<0.05),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活动度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25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1.67%。术后2例残留颈肩部疼痛,2例上肢麻木加重,1例肌力较术前下降。结论后路Delta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很好地解除神经压迫,缓解颈肩痛及上肢疼痛,促进功能恢复,避免脊柱融合术所致的颈椎节段功能丧失及邻椎病的发生。 裴孝鹏 陈爽 李扬 孙宜保 常晓盼 吕成国 范富有 杨勇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 椎间孔镜联合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治疗中青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联合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治疗中青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共收治13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中青年患者,其中多节段指影像学有≥3节的明显突出,中青年指年龄≤39岁... 陈爽 杨勇 裴孝鹏关键词:中青年 多节段 腰椎间盘突出 一种脊柱动态功能检测系统 本发明属于脊柱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脊柱动态功能检测系统,所述脊柱动态功能检测系统包括:标志记录模块、三维扫描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主控模块、状态监控模块、矫正模块、按摩模块、图像处理模块、显示模块。标志记录模块、三维扫... 陈爽 马雪梅 常晓盼 代耀军 裴孝鹏 杨勇 孙宜保 卢中道 范富有 朱红鹤 祝孟坤 吕成国文献传递 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并发脊柱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并发脊柱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仿生骨柱植骨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2年内是否并发脊柱后凸畸形分为2组。收集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是否合并内科疾病、骨折节段、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和是否合并椎间盘损伤、骨折爆裂程度、胸腰椎AO脊柱损伤评分(thoracolumbar AO Spine injury score,TLAOSIS)等损伤情况评价指标,以及手术入路、固定节段长短等手术情况。测量术前影像学参数,在术前X线侧位片上测量椎体楔形角、骨折节段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计算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在术前X线正位片上测量上位椎间盘角和下位椎间盘角。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损伤情况评价指标、手术情况和影像学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并发脊柱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依据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建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并发脊柱后凸畸形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76例患者,并发畸形组30例,未并发畸形组14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合并椎间盘损伤情况、骨折爆裂程度、TLAOSIS,以及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比值、骨折节段Cobb角、上位椎间盘角、下位椎间盘角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椎间盘损伤、TLAOSIS>8分、完全爆裂骨折、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比值<50%、术前上位椎间盘角≤3.5°是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并发脊柱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OR=2.965,95%CI(1.682,4.534),P=0.003;OR=2.707,95%CI(1.364,4.216),P=0.009;OR=1.921,95%CI(0.716,3.357),P=0.022;OR=2.221,95%CI(0.986,3.627),P=0.013;OR=3 裴孝鹏 杨勇 孙宜保 陈爽 范富有 代耀军 李毅力关键词: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脊柱后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