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凤媛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大细胞
  • 1篇大细胞淋巴瘤
  • 1篇组化研究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淋巴瘤
  • 1篇临床病理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瘤
  • 1篇免疫
  • 1篇免疫表型
  • 1篇免疫组化
  • 1篇免疫组化研究
  • 1篇间变性
  • 1篇间变性大细胞
  • 1篇间变性大细胞...
  • 1篇NHL
  • 1篇表型
  • 1篇病理

机构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郑敏
  • 1篇李甘地
  • 1篇文锦
  • 1篇王影
  • 1篇刘卫平
  • 1篇李凤媛
  • 1篇李金范

传媒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年份

  • 1篇199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四川地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观察四川地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glasticlargecelllymphoma.ALCL)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搜集临床资料并随访,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19例ALCL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进行研究。结果19例ALCL均呈CD30强阳性,11例为T细胞性,4例为B细胞性,3例为Null细胞性,l例为杂合表达(T、B细胞标记均阳性)。11例为CD45阳性,10例EMA阳性,14例TIA1阳性。CD15及CD68均为阴性。形态学上瘤组织表现为窦、滤泡间侵犯,瘤细胞形态多样,可见胚胎样等瘤巨细胞,易与转移性低分化癌、霍奇金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混淆。临床上ALCL多见于青年男性,有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预后较差(2年生存率为4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地区ALCL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与国外报道的一致,但预后较差。
李金范李甘地刘卫平李凤媛文锦郑敏王影
关键词:淋巴瘤临床病理免疫表型NHL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