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柯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所控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鲕粒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找矿
  • 1篇原生
  • 1篇原生矿
  • 1篇原生矿物
  • 1篇原位
  • 1篇早三叠世
  • 1篇找矿
  • 1篇找矿进展
  • 1篇整装勘查
  • 1篇三叠
  • 1篇三叠世
  • 1篇碎屑
  • 1篇陆源碎屑
  • 1篇锰矿
  • 1篇勘查
  • 1篇矿物
  • 1篇矿物识别
  • 1篇海平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篇刘柯
  • 3篇颜佳新
  • 2篇李飞
  • 1篇刘志臣
  • 1篇严雅娟
  • 1篇陈登
  • 1篇陈蝶

传媒

  • 1篇沉积学报
  • 1篇贵州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早三叠世鲕粒形成的原位高分辨率LA-ICP-MS研究
钙质鲕粒是碳酸盐岩中常见的非骨屑颗粒成分,也是碳酸盐岩中最早受到关注和重视的组分。自Brückmann(1721 年)对鲕粒进行系统研究至今已有近300 年,人们对鲕粒在古气候学、沉积环境及背景、烃类储层等方面作用取得了...
李飞颜佳新刘柯甘元露
黔西南二叠纪早期陆源碎屑沉积体系对冈瓦纳冰川发育的响应被引量:8
2016年
通常认为黔西南和黔南地区二叠纪栖霞组之下的一套陆缘碎屑岩地层,是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大陆冰盖发育鼎盛时期大幅度海平面下降期间的沉积。最新研究表明,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冰川是由多次不连续的冰川事件构成的。因此恢复该套以陆源碎屑岩为主地层的形成环境和堆积过程,探讨其成因与冈瓦纳冰川发育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查明了黔西南地区该套陆源碎屑岩的地层厚度和砂泥比值空间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选取碎屑岩发育最好的普安龙吟剖面开展沉积体系与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沙子塘组主要是碳酸盐沉积体系,龙吟组和包磨山组主要为浅海陆棚-三角洲沉积体系,梁山组以滨岸陆源碎屑沉积体系为主;二叠纪早期黔西南地区的陆棚相泥岩形成于冰川消融导致的海平面快速上升期间,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于海平面晚期高位域期间,而不是形成于冈瓦纳冰川增长期间的低位域沉积。冈瓦纳冰川的推进和消融是龙吟剖面二叠纪早期地层发育样式的主控因素。
武思琴颜佳新刘柯严雅娟
关键词:陆源碎屑海平面变化
鲕粒原生矿物识别及对海水化学成分变化的指示意义被引量:21
2015年
鲕粒是碳酸盐沉积过程中一类非常特殊的颗粒类型,为研究当时的沉积背景、水动力条件、气候环境,甚至储层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然而,鲕粒的矿物组成及控制因素问题,长期受到忽视。组成鲕粒的原生矿物类型在地质历史时期呈周期性变化,在显生宙表现为三个以文石和高镁方解石占主导的时期以及两个以低镁方解石占主导的时期,这也被称作"文石海"和"方解石海"时期。原生矿物的组成,制约着鲕粒的纹层结构、保存程度以及成岩特征,还蕴含着海水化学成分变化的线索。鲕粒原生矿物识别主要依据:1原生纹层结构;2保存程度;3微量元素浓度,尤其是Sr-Mg的浓度。文石质鲕粒受文石不稳定性的影响,原生结构保存程度较差;一般保存有典型的文石残余纹层结构(例如砖砌结构、溶解变形结构以及偏心结构等);在封闭成岩环境下原生矿物为文石质的鲕粒Sr浓度往往大于2 000ppm;纹层结构主要为切线状(占主导)和放射状。方解石质鲕粒包括低镁方解石和高镁方解石两种类型:低镁方解石为稳定矿物,原生结构一般保存良好。尽管高镁方解石也为亚稳定矿物,但成岩转换后的保存程度好于文石。两者Sr含量一般均低于1 000 ppm,Mg含量一般在0~20 mol%Mg CO3(两者以4 mol%Mg CO3为界)。高镁方解石受成岩作用影响,在纹层中往往保留有微粒白云石包裹体;海相地层中保存的方解石质鲕粒为放射状或同心—放射状结构。另外还存在一类由两种矿物共同构成的双矿物鲕粒,可以通过分析两类纹层在结构和保存特征上的差异进行区分。鲕粒原生矿物成分随时间的波动变化受到海水化学条件,尤其是Mg/Ca比值,大气二氧化碳分压以及碳酸盐饱和度的控制。Mg/Ca比值的波动决定着鲕粒原生矿物类型的长期变化规律。一些突发性事件可能会扰动(区域)短时间尺度下鲕粒原生矿物的组成,造成�
李飞武思琴刘柯
关键词:MG/CA
贵州遵义锰矿国家整装勘查区地质找矿主要进展及潜力预测被引量:16
2017年
贵州遵义锰矿国家整装勘查区位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的武陵山成矿带中段。著名的二叠纪茅口晚期遵义锰矿,形成于华南地块裂解背景下的水城—遵义台沟中。近年来,项目团队在该区通过长期的产学研协同攻关,找到了遵义锰矿底板"白泥塘层"硅质岩的热水成因证据,详细梳理了锰矿成矿的构造古地理背景,发现了遵义锰矿的矿床类型——海底喷流沉积型锰矿床。通过该整装勘查区的实践检验,先后新发现大型锰矿床2个(深溪锰矿、永安锰矿),中型锰矿床2个(小金沟锰矿、转龙庙锰矿),新发现的锰矿资源量,超过了以往保有资源量的两倍,实现了遵义锰矿找矿的重大突破。根据成矿预测,遵义锰矿找矿潜力依然巨大。
刘志臣颜佳新陈登钟月丽汪洋王劲松崔忠强龙宣霖李隆富魏泽权秦先进刘永坤周晓林戴文坤时中越陈蝶刘柯蔡嘉骅
关键词:锰矿整装勘查找矿进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