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忠军 作品数:16 被引量:188 H指数:8 供职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更多>>
青少年起病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青少年起病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3年作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51例起病年龄≤18岁MG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性别、年龄),临床特点(临床分型、起病症状、疾病转归、胸腺情况)和合并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结果青少年起病的MG患者发病年龄小于5岁者占45.9%,女性多见占53.6%。根据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yasthenia gravis foundation of America,MGFA)分型,Ⅰ型占80.3%,Ⅱa型占8.5%,Ⅱb型占9.1%,Ⅲa型占0.3%,Ⅲb型占1.4%,Ⅳb型占0.3%。由眼肌型MG(OMG)转化为全身型MG(GMG)患者39例(13.8%),主要诱发转化的因素为不规律用药或停药。诱发病情复发或加重的因素中以受凉多见,占63.6%。合并胸腺异常患者有60例,其中28例行胸腺切除术,术后病理分型:胸腺增生20例,胸腺瘤4例。合并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共20例,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占4.6%,甲状腺功能减低占0.6%,甲状腺囊肿占0.6%。共有6例患者发生过危象,其中5例发生肌无力危象者为由OMG转化为GMG患者。结论青少年MG患者有自己独特的临床特点:5岁之前发病更多见;诱发病情复发或加重的因素中以受凉多见;合并胸腺增生者多于合并胸腺瘤者;最常见的甲状腺功能异常为甲状腺功能亢进。 范玲玲 马姗 杨永祥 张慜 王钧刚 王圣元 闫忠军 李川 郭鹏 李柱一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青少年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无颅内动脉瘤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年龄≥55岁(OR=2.074,95%CI:1.193~3.513;P=0.009)、高血压病史(OR=2.1736,95%CI:1.261~3.744;P=0.005)、优势型A1解剖构象(OR=3.441,95%CI:1.881~6.297;P<0.001)、缺如型A1解剖构象(OR=6.882,95%CI:1.970~24.040;P=0.003)是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发生与病人年龄、高血压病史、前交通动脉解剖结构异常有关;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病人建议定期进行无创血管检查。 杨建龙 胡焱 徐东为 闫忠军关键词: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18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生活质量研究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纳入2013-03-2014-06在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MG患者188例,应用重症肌无力量化评分(QMGs)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采用36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RS)评估抑郁和焦虑症状。比较不同教育水平、职业、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cular MG,OMG)症状、胸腺情况等患者间SF-36评分的差异,并对QMG评分、年龄、HARS和HDRS得分与SF-36两项复合得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高级教育组在躯体疼痛项得分高于初级教育组(P<0.05),学生组在生理机能项(P<0.05)和生理角色功能项(P<0.05)得分均高于脑力劳动组,学生组在生理角色功能项得分亦高于体力劳动组(P<0.05);学生组在生理复合得分(PCS)项得分高于按照职业分组的其他3组(均P<0.05);OMG组在精神复合得分(MCS)项得分高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eneralized MG,GMG)组(P<0.05)。较高的QMGs、HARS得分和高龄可以预测较低的PCS得分,较高的QMGs和HARS得分可预测较低的MCS得分。结论影响MG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年龄、教育水平、职业、胸腺情况、MG的类型和GMG的类型、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心理障碍。较高的QMGs和HARS得分可以预测较低的PCS和MCS得分,年龄大可预测较低的PCS得分。 马姗 范玲玲 杨永祥 张慜 王钧刚 王圣元 闫忠军 李川 郭鹏 李柱一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生活质量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 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病例,探讨该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5例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动脉瘤的位置、尺寸和破裂与否,技术的操作成功率等相关数据,并分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男35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1.8±5.2)岁;动脉瘤位于前循环29例,后循环16例,平均大小为(2.05±0.72)mm,其中36例为破裂动脉瘤,9例为未破裂动脉瘤。操作成功率100%。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术后1例继发脑梗塞,遗留轻偏瘫,其余均无并发症。结论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进行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可防止弹簧圈突出,达到致密栓塞。 于嘉 邓剑平 李江 张涛 陈虎 方伟 闫忠军 赵振伟关键词:弹簧圈栓塞 手法压迫联合股动脉压迫器治疗股动脉穿刺后假性动脉瘤(附21例) 闫忠军重症肌无力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析 被引量:39 2016年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DRS)评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横断面研究2013-07—2015-03作者医院就诊的188例MG患者的临床资料和HDRS评分情况,并根据HDRS评分将其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析两组MG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HDRS评分间的关系。结果所纳入MG患者男女比例为1.02∶1,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cular myasthenia gravis,OMG)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eneralized myasthenia gravis,GMG)的比例为1.2∶1,以OMG起病和以GMG起病患者的比例为6.2∶1,病程中位数为2年,四分位数间距为1.8年,平均量化重症肌无力评分(quantitative myasthenia gravis,QMG)为(6.7±2.3)分,平均HDRS评分为(8.7±3.4)分,并发抑郁者65例,未并发抑郁者123例。影响HDRS评分和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P<0.01)、MG类型(P<0.01)、QMG得分(P<0.01)和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myasthenia gravis foundation of America,MGFA)分型(P<0.01)、有无甲状腺功能亢进(P<0.05)。结论影响MG患者HDRS评分和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MG类型、QMG评分和MGFA分型、有无甲状腺功能亢进,充分认识其抑郁发生情况有利于更好地治疗MG。 马姗 范玲玲 杨永祥 闫忠军 张慜 王钧刚 王圣元 李川 郭鹏 赵代弟 李柱一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抑郁 高压氧联合磁刺激、醒脑静对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究高压氧联合磁刺激辅以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2011年9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致昏迷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营养、抗感染、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外科治疗以及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HBO)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机体炎症因子、临床预后、记忆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上升,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52/55),与对照组的总治疗率相当(89.23%,P>0.05);观察组患者的长期记忆、短期记忆、瞬时记忆评分以及记忆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磁刺激辅以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度脑损伤致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下调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苏醒及记忆功能的恢复。 孙红星 闫忠军 韩繁龙 曹宁 张国来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 昏迷 高压氧 磁刺激 醒脑静注射液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单纯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其余10例行支架取栓术。结果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2~19分,治疗后24 h评分降至3~9分。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4(2/13),病死率为7.7%(1/13)。12例存活病人出院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7个月;病人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DSA显示,病变支血管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在治疗时间窗内采用血管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症状,极大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闫忠军 徐东为 胡焱 张玉凯 杨建龙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治疗 血管内治疗 疗效 脑室镜辅助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对比脑室镜辅助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脑室镜辅助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脑血肿量、手术时间、再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ADL分级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脑血肿量和再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DLⅡ级患者多于对照组,Ⅳ级和Ⅴ级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Ⅰ级和Ⅲ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室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闫忠军 杨建龙 徐东为 胡焱 杨震关键词:常规开颅手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探讨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2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动脉瘤的部位及大小、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行术后定期随访,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62例患者共78个动脉瘤,其中68个采用单LVIS支架辅助栓塞,6个采用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3个采用LVIS 3支架辅助栓塞,1个采用Neuroform支架+LVIS支架呈“Y形”辅助栓塞.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78个动脉瘤中,Raymond Ⅰ级39个(50.0%),Ⅱ级23个(29.5%),Ⅲ级16个(20.5%).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3/62).术中1例患者动脉瘤破裂出血,对症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患者穿支血管破裂,术后继发支架内血栓形成死亡.术后1例患者非动脉瘤性出血死亡.6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4 ~ 13个月,平均(7.2±3.1)个月.影像学随访32例(44个动脉瘤),完全栓塞率达70.5% (31/44).1例(2.3%)轻度复发,继续临床观察.电话随访28例(32个动脉瘤),临床症状均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治疗安全有效,中期随访结果良好. 于嘉 邓剑平 张登文 李江 张涛 陈虎 方伟 闫忠军 赵振伟关键词:颅内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