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 水华浮游生物鉴定转沉淀的水样上清液吸出装置
- 一种水华浮游生物鉴定转沉淀的水样上清液吸出装置,该装置包括带挤压球的输液软管,输液软管的出液端与一端封闭的转接管连通,转接管上沿管道方向与多根调速软管一端连通,各调速软管另一端与玻璃硬管连通,各玻璃硬管上套设有深度调节板...
- 龙良红纪道斌徐慧严萌李峰李竹
- 文献传递
- 基于小波分析的三峡水库调度水位变化特性被引量:3
- 2017年
- 根据三峡库区2007-2011年期间的日水位资料,首先对库区水位序列进行小波消噪,然后采用Morlet小波函数对水位消噪时间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小波分析,揭示三峡水库水位调度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结构特性,并分析不同尺度下的水位调度周期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年日水位调度变化出现阶段性的变化特点,主要集中在6-12月,且其波幅明显高于其他月份;不同年份水位调度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周期,2007-2011年周期性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的变化周期为57d和17d;2008年的变化周期为56d和9d;2009年的变化周期为64d和36d;2010年的变化周期为64d和25d;2011年的变化周期为64d.
- 严萌纪道斌龙良红李峰李竹
- 关键词:三峡水库小波分析水位变化
- 基于BPNN的三峡水库神农溪叶绿素α浓度预测被引量:4
- 2015年
- 三峡水库自蓄水以来,库区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部分支流回水区出现大面积水华。为了有效减小及预防水华带来的影响,收集了三峡水库支流神农溪2013年5-12月的水环境监测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水华的主要影响因子。以筛选出的8个主要因子加上叶绿素a浓度为模型输入,利用Matlab R2010a软件,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华预测模型。结果显示BP网络模型对未来1周的叶绿素a浓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拟合程度良好,相关系数达到0.928。说明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用于神农溪叶绿素a浓度预测,并为神农溪水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李峰纪道斌刘德富严萌龙良红李竹
- 关键词:水华BP神经网络
- 水体营养盐迁移转化研究综述
- 2016年
-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水体营养盐迁移转化研究现状及主要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水体营养盐迁移转化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湖库和河流,相对于河流而言,湖库流速低,营养盐富集现象明显,更易形成水华,而对河流中营养盐迁移转化的研究多偏向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 李竹
- 关键词:营养盐迁移
- 基于香溪河背景下小球藻对不同形态氮素吸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选取香溪河绿藻水华爆发时优势藻种-小球藻(Chlorella),经过分离纯化后作为实验原材料,分别检测了培养液中氨氮和硝氮的浓度,分析了小球藻对氨氮和硝氮吸收动力学特征以及不同氮素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氨氮浓度为11.62~2.97 mg/L,实验第2~3天时,小球藻氨氮去除效率不断加强,达到74.44%;当硝氮浓度为10.55~0.047 mg/L;实验第2~5天时,硝氮去除效率也不断加强,达到96.92%。无论是氨氮还是硝氮的培养条件下,小球藻在实验初始阶段都保持着较高的吸收速率,分别为1.44 mg/h和0.97 mg/h,随着培养介质中氮素浓度不断下降,其吸收速率也随之下降,其中用氨氮培养的小球藻在第3天达到最大吸收速率,为1.44 mg/h;用硝氮培养的小球藻在第4天达到最大吸收速率,为0.97 mg/h。小球藻对氨氮和硝氮的最大半饱和常数分别为2.85 mg/L和5.09 mg/L,表明单一氮源培养小球藻时,小球藻对氨氮更具有亲和力。实验结果为研究小球藻对氮素吸收速率从而控制小球藻生长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通过调整和改变营养盐的输入通量及输入类型抑制小球藻繁殖,避免绿藻水华的发生。
- 胡雪刘德富杨正健黄钰铃李竹
- 关键词:小球藻硝氮吸收速率吸收动力学
- 上游建库对三峡水库干流及香溪河水温水动力特性的影响
- 自三峡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库水位抬高,干支流水流变缓,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同时由于梯级水库能更高效率地利用水能资源,因此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流往往都进行了多级的梯级水库规划,而梯级水库更为严重地改变了河道的天然状态,特别是...
- 李竹
-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水力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