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琴
-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螺旋CT特征与预后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调查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及预后演变,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60例拟诊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观察MS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效力,观察其MSCT特征,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治愈好转组与恶化死亡组,观察并比较治疗前、治疗3周及治疗6周时患者胸部MSCT演变;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S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灵敏度93.3%、特异度80.0%、阳性预测率93.3%、阴性预测率80.0%、正确率73.3%、误诊率20.0%、漏诊率6.7%及诊断符合率90.0%;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病灶以双肺多发为主,上叶多见,外周带比例最高;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肺部CT征象包括斑片影、实变影、团块影、结节灶、空洞、星月征、枝桠征及晕轮征;血液病与非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MSCT征象中,血液病患者实变占25.9%及团块影占59.3%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血液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治愈好转组渗出病变的比例显著低于恶化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治愈好转组渗出、结节及空洞病灶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恶化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MSCT图像具有特征性,并可以评估病情演变及预后。
- 林彬陈溶杜明良赵春琴赵琦
- 关键词:螺旋CT真菌感染曲霉菌感染侵袭性
-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以及DSA血管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拟诊为冠心病且全数运用64排的螺旋CT冠脉成像以及DSA血管造影的技术进行检查的9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采取DSA血管造影操作的一组作为DSA组,采用MSCTA检查的一组患者作为MSCTA组。比较两组的患者检查后的结果。结果:在MSCTA的检查中,各级狭窄程度的检出率以及节段狭窄冠脉的分支的检出率和DSA同级内的检测比较,各个级别的差异都不明显,P>0.05。结论:与DSA相比,对实施诊断的冠心病患者,MSCTA能够大大的提升疑为冠心病病人临床的检出率,其临床诊断效果很好,可进行推广。
- 赵春琴刘吉刚林彬
- 关键词: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冠心病
- CT和MRI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对比研究脑血管疾病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两种技术实施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82例确诊为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诊断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CT技术进行诊断,研究组采用MRI技术进行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影像学检查操作时间、误诊和漏诊情况、诊断原因导致的纠纷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诊断符合率为95.1%,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影像学检查操作时间为(20.16±2.54)min,显著长于研究组的(13.92±2.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误诊和漏诊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诊断原因导致的纠纷事件发生率为2.4%(1/41),低于对照组的14.6%(6/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疾病采用MRI技术实施影像学诊断,能够缩短检查操作时间,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诊断符合率,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蒲伟赵春琴曾宪春王荣品
-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