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莺歌

作品数:12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多孔介质
  • 2篇氮气
  • 2篇氧化碳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泡沫液
  • 2篇驱替
  • 2篇驱油
  • 2篇流变学
  • 2篇流变学特性
  • 2篇课程
  • 2篇二氧化碳
  • 2篇感器
  • 2篇CO2驱
  • 2篇CO2驱油
  • 2篇传感
  • 2篇传感器
  • 2篇值模拟
  • 1篇电子技术
  • 1篇电子技术课
  • 1篇电子技术课程

机构

  • 12篇青岛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作者

  • 12篇李莺歌
  • 9篇杜东兴
  • 4篇马连湘
  • 4篇巢昆
  • 3篇张娜
  • 3篇王程程
  • 3篇吕伟峰
  • 2篇樊春玲
  • 1篇张丹
  • 1篇张春堂
  • 1篇张典
  • 1篇秦积舜
  • 1篇陈为
  • 1篇张晓光
  • 1篇孙芮
  • 1篇马新军
  • 1篇贾宁洪
  • 1篇王德玺
  • 1篇曹梦龙
  • 1篇张旭

传媒

  • 5篇化工学报
  • 3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山东化工
  • 1篇激光杂志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0
  • 5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孔介质内CO_2泡沫液渗流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利用填砂方法制作了均质多孔介质模型,进行了CO_2泡沫液驱替模拟实验,借助CT技术研究了多孔介质内CO_2泡沫液渗流特性。在不同填砂粒径、不同活化剂浓度及不同气液比条件下进行多孔介质内CO2泡沫液驱替实验,采用CT技术对驱替过程进行可视化监测,获取沿程水饱和度数据,并同时测量泡沫液渗流过程中的沿程压力。实验结果表明:CO_2泡沫液在平均粒径较小的多孔介质内具有较大的渗流压差及较小的水饱和度入口效应;当活化剂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时,产生的泡沫较稳定,介质内沿程各位置处泡沫液驱替效率相差不大,且随着活化剂浓度的提高水饱和度入口效应逐渐减小;提高气液比可以增大泡沫液渗流压差,但对驱替后介质内水饱和度的影响不大。
杜东兴王德玺贾宁洪吕伟峰秦积舜王程程孙盛彬李莺歌
关键词:CO2驱油驱替实验渗流特性CT技术提高采收率
泡沫薄膜液在直管内的流变学特性被引量:7
2014年
针对泡沫液在多孔介质内的流动特点,对泡沫薄膜液在直管内的流变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按单相幂律流体假设,获得二氧化碳及氮气泡沫薄膜液的表观黏度数据。结果表明:泡沫薄膜液具有较大表观黏度并呈现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特性。由于水溶性影响,二氧化碳泡沫液的表观黏度要小于氮气泡沫液。利用量纲分析法确定量纲1参数,对泡沫薄膜液的流变学特性进行了量纲1分析并给出基于两相流动分析的阻力模型。
杜东兴马新军张发虎李莺歌
关键词:流变学二氧化碳氮气
泡沫液在均质多孔介质内动态驱替过程的二维数值模拟研究
2018年
利用随机泡沫数目守恒模型,针对具有收缩进口及收缩出口的均质多孔介质二维模型,对泡沫流体驱替突破前的动态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采用IMPES方法对二维两相泡沫动态驱替过程的控制方程组进行求解,通过液相压力、液相饱和度、气泡数目等参数在多孔介质内的分布结果对泡沫动态驱替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泡沫驱替过程显示出明显的入口效应,其压力分布、液相饱和度及泡沫数目分布随气体与活化剂溶液在缩小入口的注入呈现明显的发展过程。在泡沫液未完成驱替突破的情况下,缩小出口未显示出对泡沫液驱替特性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与相应实验结果趋势一致,表明所采用的随机泡沫数目守恒模型能够正确表征多孔介质中泡沫的生成及湮灭机理,进而对泡沫液在均质多孔介质内的动态驱替特性进行准确模拟和预测。
杜东兴张丹张丹李莺歌巢昆
关键词:多孔介质两相流
CO_2-油-水体系的相平衡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CO_2驱油技术在提高原油采收率及温室气体地质埋存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准确预测油藏环境条件CO_2-油-水混合体系的相平衡特性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P-R EOS和Rachford-Rice闪蒸公式,对CO_2-油-水体系在不同油组分、不同混合比例及不同压力下的相平衡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压力下,碳原子数较小的油组分在气相中含量较大;体系内较高的CO_2含量更利于油组分的气化。CO_2-油-水体系的气相黏度随压力增大而增加,油组分的碳原子数越小,其气相黏度值越小,且受系统压力影响越大。CO_2-油-水体系的液相黏度随系统压力增大而逐渐减小,碳原子数较大的油组分对应着较高的液相黏度,且受压力影响更加明显,结果表明CO_2具有明显的液相降黏效果。
杜东兴孙芮孙芮李莺歌吕伟峰巢昆
关键词:CO2驱油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隐性教育探讨
2020年
以我校省级精品课程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为例,融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2条毕业要求中的非技术能力指标,开展检测技术及仪表这门专业必修课程的隐性教育建设工作,介绍了这门课程隐性教育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樊春玲张春堂李莺歌
关键词:检测技术及仪表隐性教育工程教育认证
数字重建孔隙结构内流体流动特性的计算研究
2018年
数字岩芯技术可重建储层介质的复杂孔隙结构,是从微观尺度上研究多孔介质内渗流过程及渗流机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真实岩芯的CT扫描图像,通过降噪、阈值分割、二值化处理获得岩芯CT图像的三维数字矩阵,并根据矩阵信息对真实岩芯孔隙结构进行重建,并输出为后续处理软件易读取的通用文件格式。利用Fluent软件对重建岩芯结构中的单相流动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流体在复杂通道结构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岩芯试样的宏观渗流率特性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方法可高效重建孔隙结构,并对真实岩芯的宏观渗透率特性做出合理预测。
杜东兴孙国龙吕伟锋王程程李莺歌马连湘
关键词:孔隙结构数值模拟流动特性
多孔介质内泡沫渗流过程入口效应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利用随机泡沫数目守恒模型对均质多孔介质内泡沫液渗流过程的入口效应进行了数值研究。随机泡沫数目守恒模型仅利用两个参数:泡沫生成速率Kg与最大泡沫个数n_∞,来描述多孔介质内非稳态驱替过程中泡沫的生成和发展。采用IMPES方法对二维介质内泡沫两相渗流过程的控制方程组进行求解,基于驱替过程中液相压力、液相饱和度及气泡密度分布等参数的分析,对泡沫驱替过程的入口效应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增大泡沫生成速率Kg,泡沫渗流过程的入口效应减小;而增大参数n_∞,虽可提高驱替压差,但对多孔介质入口段各参数的分布规律影响不大。
李莺歌张娜吕伟峰巢昆杜东兴马连湘
关键词:多孔介质
多孔介质内超临界CO_2流体及泡沫驱油特性的比较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CO_2混相驱替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因此近年来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使用高温高压驱替设备,利用超临界CO_2流体、超临界CO_2泡沫及N_2泡沫作为驱替介质,对油水饱和孔隙介质中的油相驱替特性开展了比较实验研究。通过对驱替过程沿程压力及对驱替增采油量的测量,对不同驱替手段在孔隙介质内的油相增采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研究发现在温度为50℃、压力为13 MPa时,超临界CO_2流体对多孔介质内的油相驱替效果有显著提升,当压力进一步升高到23 MPa时,油相增采效果不明显。说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超临界CO_2流体与油相在50℃、13 MPa时可达到混相驱替状态;而采用超临界CO_2泡沫及N_2泡沫注入工艺未能进一步提高出油量。沿程压差测量结果则显示,与N_2泡沫相比,超临界CO_2泡沫在多孔介质试样内的驱替压差较小,起泡性能较差。实验结果对于筛选及评价超临界CO_2驱油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杜东兴郑利晨张旭张旭李莺歌李莺歌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多相流
声表面波传感器温度频率特性的数值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ANSYS软件对声表面波传感器进行温度频率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在一定压力情况下,基于氮化铝压电薄膜铝叉指换能器的延迟型传感器结构内部的温度有限元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外界自然对流对传感器内部的温度场及应力场分布影响很小。并模拟计算出温度与输出串联谐振频率变化的关系,通过数据拟合得出,SAW传感器的输出谐振频率与环境温度变化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应用于温度的精确测试。
李莺歌马连湘张娜袁世魁杜东兴
关键词:声表面波传感器数值模拟热传导微电子学
泡沫薄膜液在变径管内的流变学特性被引量:3
2016年
针对泡沫流体在储层介质内的流动特点,对泡沫薄膜液在变径管内的流变学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基于两相流动假设,利用量纲分析法确定量纲1参数ΔpD/δ及(3μU/σ)^(2/3)。通过CO_2及N_2泡沫的实验结果发现泡沫薄膜液在变径管内流动时需克服启动压力,量纲1参数间呈明显的线性关系,而且N2泡沫与CO2泡沫相比具有更大的流动阻力。与直管相比,泡沫薄膜液在变径管内具有更大的流动压差。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揭示泡沫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机理,Herschel-Bulkley模型优于幂律模型。
杜东兴张娜孙芮王程程张健李莺歌
关键词:变径管流变学二氧化碳氮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