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小强 作品数:34 被引量:144 H指数:7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水利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文化科学 更多>>
纳米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专栏致辞 2023年 纳米载体作为一种创新型递释系统具有很多独特优势,例如靶向性,因此受到广泛研究,其中一些成功范例已经进入临床应用,特别是新冠疫情的爆发,促发了mRNA疫苗的广泛应用,而新冠mRNA疫苗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脂质纳米递送系统。虽然纳米药物的应用前景非常被看好,但是其临床转化研究还存在很多巨大的挑战,特别是纳米药物的时空命运研究,因此纳米药物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评价也一直是纳米药物研究的重要环节。 顾景凯 相小强关键词:纳米药物 靶向性 创新型 儿童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及其在儿科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20年 生理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PBPK)模型是预测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安全性的重要工具。尤其对于儿童这类不易开展临床试验的人群, PBPK模型的应用更是能有效促进儿科药物的开发以及儿童的临床用药。目前, PBPK模型在儿科药物开发中的主要应用有以下几种:临床试验设计、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 DDI)的风险评估和儿童给药剂量的确立等。本综述简介了儿童生理药动学模型在儿科药物研究中的优越性,总结了PBPK模型如何实现从成人到儿童的外推,儿童生理药动学模型的理论基础,建模过程及所要注意的重要生理参数,列举了目前PBPK模型在儿科药物研究中的一些应用实例。最后简述了儿童PBPK模型当前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郑晓洁 李思泽 袁雅文 金莎莎 李敏 相小强关键词:儿科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 口服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潜在的药动学相互作用 被引量:1 2022年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是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口服新药。由于利托那韦是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酶的强效抑制剂,所以作为药动学增强剂可以提高奈玛特韦的生物利用度。此外,利托那韦还可以抑制P-糖蛋白(P-gp)及CYP2D6,长期应用还会诱导一些CYPs。以利托那韦为切入点,对奈玛特韦/利托那韦临床应用中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的药动学相互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联合用药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提供参考。 卜凤娇 何庆烽 相小强 黄滔敏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酶 P-糖蛋白 药物相互作用 群体模型分析方法评估基因多态性对药物PK/PD的影响 2023年 多态性(polymorphism)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和经常存在两种或多种不连续的变异型或基因型(genotype)或等位基因(allele),亦称遗传多态性或基因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这种基因多态性可能对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基因组学的研究对实现个性化、以患者为导向的精准医学治疗方式具有重要作用。群体模型分析是采用模型化的方法来定量描述药动学及药效学参数与个体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和变异性,可以量化协变量产生的影响。目前这一方法已被广泛应用。本文系统地介绍采用群体模型方法评估基因多态性对药物PK/PD影响的应用实例。 刘璐 石雨菲 何庆烽 徐凤艳 王鲲 蔡卫民 相小强关键词:定量药理学 基因多态性 群体药动学 肠道微生态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2018年 肠道微生态由一个多样化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在维持宿主内环境稳态、保障宿主健康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肠道微生态在药物代谢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肠道微生物-宿主共代谢、肠道微生态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及其未来研究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作一简要概述。 金莎莎 王琪珍 卜凤娇 相小强关键词:肠道微生态 药物代谢 基于PBPK建模预测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醇甲在大鼠和人体内的药动学行为 目的 建立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醇甲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预测两者在大鼠和人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 通过文献和实验获得五味子甲素、醇甲建模所需参数,用Simcyp(R)建立大鼠和人的五味子甲素及醇甲的PBPK模型,并... 卜凤娇 张洪艳 李雷 蔡卫民 相小强关键词:五味子甲素 五味子醇甲 模型引导的抗排异治疗患者他克莫司精准用药专家共识 2025年 抗排异治疗患者服用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后,体内药动学与药效学个体差异较大,导致患者间疗效与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可出现免疫不足引起的排异,或药物过量导致的毒性反应。采用模型引导的精准用药(model informed precision dosing,MIPD)方法,根据患者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和生理病理特征信息,预测、制定和调整TAC个体化给药方案,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本专家共识探讨抗排异治疗患者服用TAC后常用的MIPD方法,及其在患者初始给药方案制定与给药方案调整、不良反应预测、用药依从性及经济性方面的应用,推动TAC的临床精准用药。 陈冰 左笑丛 李新刚 尚德为 周佩军 丁俊杰 相小强 邱晓燕 王卓 李晓宇 张弋 赵维 王玉珠 高建军 焦正关键词:他克莫司 治疗药物监测 基于生理药动学模型的华法林钠片临床相关质量标准的研究 2025年 目的建立窄治疗指数药物华法林钠片临床相关的质量标准。方法利用GastroplusTM软件构建华法林钠片在健康成人中的口服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选择合适的溶出模型建立药物体外和体内关系(in vitro and in vivo relationships,IVIVR),结合虚拟生物等效性研究(virtual bioequivalence,VBE)方法,探讨华法林钠片(2.5 mg)临床相关的溶出度和含量安全空间。结果成功建立并验证了华法林钠片的口服PBPK模型。使用Z-factor和weibull模型建立了不同溶出条件下的华法林钠片的IVIVR。VBE模拟结果表明,在满足生物等效性前提下,华法林钠片(2.5 mg)的溶出度安全空间为pH 6.8溶出介质条件下,Q_(30 min)≥80%,含量安全空间范围为95%~105%,超出以上范围可能导致生物不等效的风险。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PBPK模型的药物质量标准评价方法,为临床相关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帮助提高药品质量研究和药品监管效率。 李龙杰 王小凤 杨鸿溢 王佳静 相小强 刘朋关键词:华法林钠片 中美临床药学发展 2017年 2016年5月28~29日,经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批准,由复旦大学药学院主办、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协办、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产业行业协会合办的2016中美临床药学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该论坛也是复旦大学1ll周年校庆和复旦大学药学院8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国 相小强 蔡卫民 侯爱君关键词:临床药学 新药筛选 行业协会 生物产业 基于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马来酸阿塞那平舌下膜的体内吸收机制 2024年 采用GastroPlus^(TM)软件的口腔房室吸收转运(OCCAT)模型和高级房室吸收转运(ACAT)模型,结合马来酸阿塞那平舌下膜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试验结果,构建并验证了马来酸阿塞那平的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定量考察了原料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Z因子值)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模拟和预测药物在体内溶出和吸收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阿塞那平在口腔中的吸收可见延迟和反向扩散现象;当溶解度大于6.2 mg/mL、体外溶出度符合在水中2 min时溶出70%以上的条件时,药物吸收不受溶解度和溶出度的限制。在PBPK模型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可对舌下膜制备工艺中的固体分散技术进行简化。Beagle犬体内药动学试验结果表明,工艺过程变更前后所得舌下膜的AUC_(0→∞)(P=0.869)、c_(max)(P=0.902)和t_(max)(P=0.356)未见显著性差异。因此,通过PBPK模型有助于建立马来酸阿塞那平舌下膜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限度标准,并用于指导制剂研发及工艺过程的简化。 陈芳 贾秋予 王兵 相小强 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