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栋
- 作品数:20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及其挫折——巴斯奈特的“比较文学危机论”述解
- 2024年
- 巴斯奈特是“比较文学危机论”的主要提出者之一,她批判了西方比较文学的二元论、非历史化与普世教化之症。考虑到比较文学的衰落之况,她直言比较文学已死,并提出让翻译研究替代比较文学的学科转型之路。然而,这两门学科后来的发展却各行其道,令她不得不坦言初论之误。巴斯奈特的失误缘于对这两门学科的先在定义、兴衰误测与徒劳较量,致使其学科转型倡导沦为幻想。但是,其“比较文学危机论”仍未失效。“翻译转向”可以看作对比较文学界忽视翻译问题的批评与提醒,可以实现与比较文学相关问题研究的互补。
- 李国栋
- 关键词:巴斯奈特比较文学翻译转向翻译研究危机论
- 科幻带我去向何处
- 2024年
- 当编剧、教师、艺术家、科普作家等遇见科幻,他们乘着想象的翅膀,抵达了怎样的未来?跟随他们进入奇妙的成长时空隧道,你会发现,科幻能提供许多关于人生的解法,而拥抱科幻也并不仅仅是与科幻作家们有关。
- 张牧笛范淑敏李国栋周致远姚永嘉
- 关键词:科普作家时空隧道科幻艺术家
- 《奥本海默》:“历史碎片”与审判的轮回
- 2025年
- 《奥本海默》戏仿并超越了《记忆碎片》的叙事模式,通过作为外层事件框架的两场审判整合了有关奥本海默的“历史碎片”,传达出截然不同于《记忆碎片》的思想主题。影片中的两场审判具有因果轮回的内在联系,奥本海默和斯特劳斯的辩护与反诘揭示了科学道义与政治话语之间的矛盾。最终,斯特劳斯的落败与奥本海默的平反宣扬了正义之审判必将到来的价值信念。影片深刻地表现了奥本海默的“自我审判”,他把自己比作“死神”的隐喻映射出他对琼·塔特洛克和日本民众之死的内疚,这也促使他在二战后致力于遏制核威胁,补救其“事业悲剧”。《奥本海默》以传记电影的形式敦促我们反思核武器的伦理道德后果以及科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 李国栋
- 关键词:克里斯托弗·诺兰核武器审判道德
- 走向“行星主义”的比较文学——斯皮瓦克《一门学科之死》研究
- 斯皮瓦克的《一门学科之死》标志着旧比较文学的死亡;但同时,她又将比较文学作为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和女性主义等思想的实践场所,重新设计了这门学科的蓝图。斯皮瓦克的“死亡命题”抓住了当今时代的思想命脉,她对旧比较文学的解构和...
- 李国栋
- 关键词:斯皮瓦克比较文学
- 斯皮瓦克比较文学理论的中国旅行
- 2023年
- 盖娅特里·斯皮瓦克(Gayatri C.Spivak)的比较文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可以看作一场“旅行”,像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W.Said)所说的“理论旅行”一样,它从“此时此地”向“彼时彼地”的运动发生了“变形”①。这种“变形”主要表现于翻译与转述的层面,进而导致了斯皮瓦克的比较文学理论呈现出一副失真的镜像面孔。
- 李国栋
- 关键词:比较文学理论斯皮瓦克
- 我们的赛博格未来
- 2023年
- 读中学的时候,我在电视上看了电影《机械战警》。电影中的警察墨菲在一次和毒贩的打斗中身负重伤,濒临死亡。幸运的是,他被一种大胆的医疗技术治愈了,但代价是身体被替换成了冰冷的机器,他成了半机械人警察——“机械战警”,从此刀枪不人。后来,他成功捣毁了毒枭的窝点,既履行了警察的职责,又完成了个人的复仇计划。但同时,他再也变不回一个“人”了:他无法拥有肉体的感觉、人类的相貌,妻子和儿子也无法接受他这副模样—他失去了亲人。
- 李国栋
- 关键词:警察
- 4D电影:技术悖论、效能错位与本体异变被引量:2
- 2016年
- 4D电影技术是一种自我矛盾、自我破坏、自我虚饰的异化技术。观影角度与触觉特效、观影距离与空间特效、观影快感与技术效能的错位,造成了艺术体验的官能性障碍,阻挠了审美快感的生成,甚至打破了电影苦心积虑想要营造的"白日梦"幻觉。4D电影的出现并非是技术理性发展的结果,而是后现代语境下对感官体验、游戏体验、震惊体验过度追求的结果。当前4D电影的本体论构成还处于异化的特殊形态,尚未找到自身的合法化依据。
- 张望李国栋
-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版本及题名考辨被引量:1
- 2017年
-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题名有多种译法,应译为"技术可复制性时代的艺术作品"。此作原稿有三版,其唯一发表的是第二版的法译版。此版被大量地删减和篡改,反映出了当时复杂的政治意图和派别分歧。多版之间的变化凸显了其修辞策略、叙述立场、价值取向与当时人事关系、政治利益之间的微妙关联,折射出了本雅明暧昧的创作态度。针对阿多诺的批评,本雅明不得不在一些问题上做出修改,这暴露出了其缺乏自信的犹豫。
- 李国栋
- 关键词:本雅明机械复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考辨
- 当代媒介文化的三个美学表征及其影响
- 2017年
- 消费文化的符号美学、低幼文化的视觉美学、窥视文化的伦理美学是当代媒介文化的三个美学表征。消费文化常表现为文化多元主义,但其背后乃是以"恶俗"为一般特征的文化一元主义。低幼文化将童年与成人的概念倒置,在视觉美学中潜藏着暴力威胁。窥视文化在强烈的美学诱惑下规避了伦理犯禁的惩罚,使我们的伦理规范、公共道德、社会正义遭受破坏。媒介文化的发展应具有理性警觉意识,以此来重思我们的精神自由和价值追求。
- 李国栋
- 关键词:媒介文化美学消费文化大众文化
- “悖论”与“反讽”:克林思·布鲁克斯诗学概念重申
- 2017年
- 在布鲁克斯诗学中,"悖论"是诗歌语言的本质特征和根本手法,"反讽"是诗歌语言的普遍修辞和意义机制。二者的区别在于:在内涵上,"悖论"含有一个矛盾等价式,而"反讽"只需要语境的压力;在哲学层面上,"悖论"倾向于诗歌本体论,而"反讽"倾向于诗歌方法论;在问题结构上,"悖论"所关涉的是"诗歌真理"的问题,而"反讽"所关涉的是"诗歌主题"的问题。布鲁克斯虽然在术语的运用上有些随意,但却并没有混淆这两个概念。
- 李国栋
- 关键词:悖论反讽新批评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