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依琳

作品数:12 被引量:137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肠癌
  • 3篇依从
  • 3篇依从性
  • 3篇肿瘤
  • 3篇癌症
  • 3篇癌症患者
  • 2篇综合征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健康
  • 2篇安宁疗护
  • 1篇低位保肛
  • 1篇低位前切除
  • 1篇电子病历
  • 1篇电子病历系统
  • 1篇多发
  • 1篇血细胞
  • 1篇药物疗法

机构

  • 9篇浙江大学医学...
  • 5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12篇陈依琳
  • 5篇鲜雪梅
  • 4篇张美芬
  • 3篇项伟岚
  • 2篇吴晓丹
  • 2篇覃惠英
  • 2篇赵林芳
  • 1篇郑美春
  • 1篇张利峰
  • 1篇孔令亨
  • 1篇汪月忠
  • 1篇潘志忠
  • 1篇金向红
  • 1篇乔世娜
  • 1篇叶志弘
  • 1篇曹秀珠
  • 1篇王霞

传媒

  • 3篇护理与康复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当代护士(上...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对直肠癌低位保肛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作用被引量:36
2019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中低位直肠癌行低位保肛患者肛门直肠功能恢复的效果,寻求预防其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诊治的109例拟接受术前放化疗后行低位保肛术和预防性造口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盆底肌锻炼和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共3组,进行16个月的干预和随访追踪.采用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测量患者的客观肛门直肠压力、感觉指标,采用中文版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肠道功能问卷评价患者的肠道功能状况,比较3组患者客观的肛门直肠测压指标和主观肠道功能状况的差异;并评价患者直肠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在干预结束时,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组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直肠初始容量、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肛管高压带和肠道功能总分分别为(44.8±9.0)mmHg(1mmHg=0.133kPa)、(4.3±1.6)mmHg、(130.5±10.0)mmHg、(19.9±4.3)s、(32.7±5.0)ml、(74.3±8.3)ml、(188.4±12.7)ml、(5.7±1.2)ml/kPa、(3.31±0.96)cm和(68.1±6.4)分.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和肛管高压带5个指标变化的主效应为时间.组间差异显著的指标为直肠初始容量、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和肠道功能总分,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各个测量时间点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组患者在根治术后1个月、造口回纳术围手术期及造口回纳术后3个月时显著高于盆底肌锻炼组(P<0.05).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能降低直肠低位前切除综合征�
吴晓丹符春凤陈依琳孔令亨潘志忠郑美春
关键词:保肛肠道功能
癌症患者口服化疗药依从性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6年
口服化疗药依从性是指患者按时服用口服化疗药的行为与口服化疗药的医嘱的一致性,不漏服也不过量服用,同时要在正确的时间点服用。良好的依从性是保证癌症治疗效果,进而减缓癌症转移和复发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口服化疗药依从性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测量工具进行回顾。癌症患者的口服化疗药依从情况、口服化疗药依从性的测量工具和评价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护理方面还应关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的口服化疗药依从性影响因素,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癌症患者的口服化疗药依从性,保证化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陈依琳张美芬覃惠英
关键词:肿瘤药物治疗依从性
手术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手段,对患者而言不仅是一种严重的躯体创伤,更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患者将出现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改变,易导致焦虑、恐惧和无助等负性情绪。疾病与手术对患者家属来说同样是一个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家属作为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和社会支持来源,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院服务功能的扩大,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重视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家属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罗媛容张美芬陈依琳
关键词:外科手术健康教育患者家属
直肠癌多发骨转移患者的安宁疗护实践被引量:4
2022年
总结1例直肠癌骨转移患者实施安宁疗护的临床实践经验。护理要点包括疼痛管理、有策略地告知病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营养支持。经过29 d的安宁疗护实践,患者症状得到控制,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状态及死亡有良好的认知,同意转诊至二级医院安宁疗护病房进一步治疗。
陈依琳鲜雪梅项伟岚
关键词:直肠癌骨转移安宁疗护
结直肠癌患者口服化疗药依从性与疾病感知相关性的纵向研究被引量:62
2017年
目的探讨化疗不同时期结直肠癌患者口服化疗药依从性与疾病感知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实践中提高结直肠癌患者口服化疗药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纵向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运用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简易版疾病感知问卷,对132例结直肠癌口服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化疗早期、中期、晚期患者口服化疗药依从性得分分别为(7.24±1.15)分、(6.97±1.43)分、(6.95±1.17)分,疾病感知得分分别为(40.12±9.47)分、(39.91±8.65)分、(37.01±6.83)分。化疗不同时期患者口服化疗药依从性与疾病感知均呈负相关关系(r=-0.225,P<0.05;r=-0.279,P<0.01;r=-0.277,P<0.01)。结论患者疾病感知水平越高,其依从性越差,医务人员应引导患者树立对疾病和治疗的正确认知,减小疾病对患者生活和情绪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患者的口服化疗药依从性。
陈依琳张美芬覃惠英张利峰吴晓丹王霞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药物疗法服药依从性
癌症患者口服化疗药依从性研究进展
陈依琳张美芬覃惠英
基于智能化决策模型的静脉通路智慧决策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化决策模型的静脉通路智慧决策方法和系统,本发明通过结合按照预设外周静脉通路穿刺评估量表所评估的D IVA患者的风险等级和静脉分布图像,实现静脉通路智慧决策。基于RF模型训练生成的智能化决策模型,对D...
张奕赵林芳曹秀珠陈依琳金向红
肾恶性肿瘤晚期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的安宁疗护实践
2025年
文章总结肾恶性肿瘤晚期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1例的安宁疗护经验。通过开展安宁疗护全程评估流程,进行多学科合作症状管理、音乐疗法、尊严疗法、基于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家庭会议与哀伤辅导,从身体、心理、社会支持、精神四方面为患者提供安宁照护模式。患者入院39 d后,与家属一起完成心态调整,自动离院,次日在家中安详离世。
韩帆赵林芳陈依琳陈睿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安宁疗护互联网
结直肠癌口服化疗患者症状体验的纵向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口服化疗患者化疗期间的症状体验现状,以期为临床实践中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症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5年5月—2016年3月在广州市某2家三甲医院接受结直肠口服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化疗早期(第1疗程结束)、中期(第4疗程结束)、晚期(第8疗程结束)运用症状体验问卷对132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化疗期间,结直肠癌口服化疗患者化疗早、中、晚期症状体验得分分别为(3.60±3.15)分、(6.77±3.51)分、(3.97±2.80)分,其中,化疗中期患者的症状体验最为严重;化疗早期有13.6%的患者无任何症状体验,化疗中期所有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症状体验;化疗晚期无任何症状体验的患者有8.2%;化疗中期患者症状体验得分均高于早期、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疗不同时期,结直肠癌患者症状体验不同,其中化疗中期最为严重,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时期的症状及其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症状管理及宣教。
陈依琳鲜雪梅
关键词:结直肠癌口服化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医务人员的舒适度管理被引量:2
2020年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一线医务人员身体舒适度管理经验。舒适度管理包括饮水、进食、排便等入隔离病区前舒适度管理,隔离病区工作时舒适度管理,补充水分、电解质及能量等出隔离病区后舒适度管理。通过舒适度管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援助武汉医疗队142名医务人员工作期间未发生头面部防护用具导致的皮肤损伤;90%以上的医务人员表示护目镜佩戴的舒适度及清晰度有较大的改善;有102名医务人员曾在隔离病区内发生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乏力、胸闷气急,通过相应方法,其中67名的不适症状得到缓解,可以继续在隔离病区内进行医疗和护理工作;所有医务人员均未发生体力不支、晕厥的情况。
陈依琳鲜雪梅项伟岚
关键词:隔离病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