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呼斯乐

作品数:17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8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纹样
  • 3篇蒙古族
  • 3篇古族
  • 2篇遥感
  • 2篇教学
  • 2篇教学设计
  • 2篇草原
  • 1篇灯具
  • 1篇灯具选择
  • 1篇等式
  • 1篇地经
  • 1篇地毯
  • 1篇地政
  • 1篇形态分析
  • 1篇形制
  • 1篇野外
  • 1篇野外作业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含量

机构

  • 17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内蒙古大学

作者

  • 17篇呼斯乐
  • 1篇张薇
  • 1篇特日格乐
  • 1篇包玉龙
  • 1篇包玉海

传媒

  • 2篇山东工艺美术...
  • 2篇民艺
  • 1篇林产工业
  • 1篇包装工程
  • 1篇艺术设计研究
  • 1篇内蒙古艺术学...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代契丹铁艺“梳妆架”文化成因解析
2023年
辽代铁艺梳妆架是辽代家具文化中别具代表性的物件之一,是北方游牧民族女性所使用的仪容用具。就形制构造而言,源于早期游牧民族胡床与绳床构造,尺寸大小则体现了游牧生活中“就地宿营”与“随时迁移”的双重需求;就使用方式而言,出现了“地面”与“台面”两种摆放方式,反映了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与铜镜工艺、女性地位、佛教文化有直接关联;就工艺质料而言,展现了辽丰富的铁矿资源、契丹较高冶铁水平以及游牧民族独特的铁文化;就装饰纹样而言,承继唐、五代典型鹤纹、云纹,形成了契丹独特的装饰文化。此梳妆架的发现与解读对于辽代契丹的社会生活、技术水平、精神文化等方面研究具有个案意义。
呼斯乐安蕊
关键词:文化成因
阿尔泰语系视域下“卧兔儿”头饰命名及形制研究
2025年
“卧兔儿”作为源自北方游牧民族、后融入中原服饰体系的具体名物,是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物质载体。“卧兔儿”源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貂皮温额”之制,于明清之际传入中原,从阿尔泰语系视域下研究其字音、字义及字源,发现“卧兔儿”为蒙古语otoγ-a译转。结合田野调研实物对证相关古籍、图像资料考察“卧兔儿”形制,兼辨析“遮眉勒”“勒子”“貂覆额”“昭君套”等相关名物。通过对“卧兔儿”形制特征进行归纳,反推此类额饰的形制谱系与发展脉络,试解决中国古代服饰术语中长期存在的未解决问题,为古代服饰史研究填补细节。
呼斯乐刘云涛
关键词:形制
蒙古族“普斯·贺”称谓考证及造型探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普斯·贺”是蒙古族人民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纹样,然而对“普斯·贺”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且人们对其认知较为模糊,梳理“普斯·贺”这一称谓的历史时间线,印证其来源,明晰其造型,解析其文化内涵,为传承并创新蒙古族传统纹样提供设计参考。方法建立在个案研究、田野调查法与文献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对附着于蒙古族衣、食、住、行上的“普斯·贺”进行系统考证。选取典型样本进行分类、编码,从图案学和类型学角度出发,提取纹样的造型轮廓、构成方式并进行归纳分析。结论“普斯·贺”这一称谓自清代就已开始使用,一直延续至今,其造型来源于汉字“寿”,通过纺织品等载体传入蒙古族,因其自身具有的结构、内涵与蒙古族的审美意蕴高度契合,承载着人们对家庭圆满和生命永生的精神诉求,成为蒙古族物质载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饰纹样之一。通过本研究,以期更好地传承蒙古族传统纹样,为非物质文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补充。
呼斯乐安蕊
蒙古族“乌力吉”纹样的符意溯源与符形解构
2024年
结合符号学、语言学、设计学方法对蒙古族“乌力吉”纹样的符意进行溯源,结合文物图像、文献史籍等资料分析符号的名称、造型、寓意,明晰其演变过程、造型特征及设计思想。蒙古族“乌力吉”符号经由古印度教“室利靺瑳”(?rīvatsa)、藏传佛教“吉祥犊”(dpal be'u)、蒙古族“乌力吉”(ol?ei)的三个历时递接发展阶段而形成,虽然符号名称、造型均有改变,但“财富”符意得到延续。解构蒙古族“乌力吉”符号的程式化造型及变体造型,解析其造型的“连续”“比例”“空间”共性特性,以及其变体特征,蒙古族“乌力吉”符号的装饰化体现了游牧民族“观物取象”“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呼斯乐郝相熠
关键词:吉祥符号
基于人教版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培养蒙授初中生人地协调观教学设计研究
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地理学科属性提出的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应在理论上成为地理课程共同的学科核...
呼斯乐
关键词:教学设计
蒙古族传统图案的形态分析及构成形式研究
2023年
蒙古族传统图案虽形式简单,但富含数理逻辑,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把外“形”与内“构”有机地整合为一体,呈现出鲜明的图案特征。文章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法,从图案学角度对蒙古族传统图案形态、构成形式进行归纳分析。蒙古族传统图案不仅构建了一个有组织的秩序体系,还通过图案的变化增添了视觉上的节奏感,增强了附着载体的稳定性。蒙古族图案的造型具有游牧、中原、信俗等文化风格,得益于历史上多民族的互动,这既是蒙古族文化的缩影,又展现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安蕊呼斯乐
高中数学微课教学研究 ——以“不等式”为例
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小学各学段教学以线上授课为主,从而微课也被广泛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投入使用。微课融入数学教学受到广大一线教师以及学者们的重视,本文是高中数学微课教学研究,在高中阶段数学教学中,面对庞大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需...
呼斯乐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实施问卷调查
西夏与金“天会议和”问题研究
辽朝统治末期,女真人起兵抗辽,并迅速占领了辽朝大部分土地。此时,西夏与辽朝关系密切缘故,决定派兵援辽抗金。但是夏军在天德军战役中被金军大败,其后便再未与金朝爆发直面冲突,始对辽金战争持观望态度。金朝为了彻底灭掉辽朝,决定...
呼斯乐
关键词:金朝辽朝
内蒙古准格尔地毯植物染色技艺田野调查报告
2024年
内蒙古的准格尔地毯制作技艺,可上溯至一个世纪之前。作为中国北疆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尤其是准格尔地毯的植物染色技艺,在其发展传承的过程中,与蒙古族、汉族以及其他各民族的手工技艺的相互交流和融合中,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准格尔地毯自己独特的植物染色技艺。随着工业化的冲击、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纺织技术的进步,植物染色的市场需求萎缩,这项非遗技艺面临着市场萎缩、发展缓慢、传承人急剧减少等挑战。基于此,对准格尔地毯植物染色技艺的发展历史、传承现状、工艺流程及弘扬保护等内容进行调研与研究,对准格尔地毯的植物染色技艺而言,可谓大有裨益,同时希望能引起更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让这项传统技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呼斯乐张薇
基于UAV高光谱遥感与集成学习模型的春小麦叶绿素含量反演研究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居民最重要的口粮品种,对小麦的精准管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叶绿素作为作物生长过程中关键的生理参数,既是评价植物当前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水平的有效指标,也是衡量植物长势的...
呼斯乐
关键词:春小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