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洋

作品数:89 被引量:1,223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7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6篇胃炎
  • 25篇中医
  • 25篇慢性
  • 24篇萎缩性
  • 24篇萎缩性胃炎
  • 21篇慢性萎缩性
  • 21篇慢性萎缩性胃...
  • 18篇易激综合征
  • 18篇综合征
  • 18篇肠易激
  • 18篇肠易激综合征
  • 13篇腹泻型
  • 13篇腹泻型肠易激...
  • 12篇脾胃
  • 12篇癌前
  • 12篇癌前病变
  • 12篇病变
  • 11篇中医药
  • 9篇温肾
  • 9篇温肾健脾

机构

  • 89篇中国中医科学...
  • 40篇北京中医药大...
  • 1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山西省中医院

作者

  • 89篇杨洋
  • 86篇魏玮
  • 40篇苏晓兰
  • 22篇张涛
  • 16篇王欣
  • 10篇史海霞
  • 10篇郭宇
  • 8篇杨俭勤
  • 6篇张旖晴
  • 6篇刘涛
  • 6篇杨敏
  • 5篇刘倩
  • 5篇荣培晶
  • 4篇严宁娟
  • 4篇孟曼
  • 3篇卓力
  • 3篇刘登科
  • 3篇朱佳杰
  • 3篇程遥
  • 2篇张辉

传媒

  • 13篇中医杂志
  • 10篇北京中医药
  • 9篇中国中西医结...
  • 8篇世界中西医结...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辽宁中医杂志
  • 4篇环球中医药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上海中医药杂...
  • 2篇现代中医临床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新中医

年份

  • 3篇2025
  • 12篇2024
  • 6篇2023
  • 12篇2022
  • 15篇2021
  • 17篇2020
  • 6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调枢通胃理论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与治则被引量:6
2020年
以“调枢通胃”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及相关文献,探析脏腑之枢脾胃、开阖之枢少阳、神明之枢心脑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完善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提出健脾化湿、和解少阳、安神益脑的治疗原则,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时,应重视“调枢通胃”理论的运用。
王亚杰从禹杨洋魏玮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心脑
基于“湿邪致病”认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被引量:13
2022年
湿邪作为中医外感和内伤的重要致病因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诸多症状与多湿环境、多湿体质、湿邪阻遏气机、湿邪困脾、脾肾阳虚等密切相关,故充分了解其病机关键,掌握核心治法是治疗该病的重点。以"湿邪致病"为理论引导,经过大量文献梳理及反复临床实践,从中医病因病机及西医生理病理机制方面揭示湿邪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内在联系,以"温肾健脾调枢法"为基本治则,以期更有针对性地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毛心勇倪文超国嵩苏晓兰杨洋杨洋张涛王欣独思静张涛潘雨烟魏玮
关键词:湿邪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腹痛郁病
微生物代谢产物胆汁酸在脑-肠轴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肠道微生物群与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强的相关性。胆汁酸由肝脏产生,并由肠道微生物衍生的酶代谢,对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稳定肠道生物屏障至关重要。鉴于胆汁酸信号系统的复杂性以及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从系统生物学的角度来理解微生物代谢产物胆汁酸在伴有情绪障碍疾病中的作用。文中对微生物代谢产物胆汁酸在脑-肠轴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其中涉及两种主要的胆汁酸敏感受体,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和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Taked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TGR5)。并进一步阐明了胆汁酸代谢在中药机制中的研究现状。
王琳王琳卿香丽方霜霜蒋天媛苏晓兰苏晓兰杨洋
关键词:胆汁酸脑肠轴中医药治疗
运用动物粪便类药物治疗脾胃病机制探讨
2024年
动物粪便类药物是由哺乳动物的排泄物加工而成,作为天然的肠道菌群调节剂,是经过实践检验确有疗效的药物,但因该类药物来源的特殊性而导致其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和粪菌移植的研究为粪便类药物提供了现代支持,助推了该类药物的发展。临床上配伍使用粪便类药物可靶向调节肠道微环境,为临床脾胃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张凯轩卿香丽王琳杨洋苏晓兰魏玮
关键词:动物粪便脾胃病肠道菌群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癌变风险的相关性被引量:85
2020年
目的探讨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风险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经胃镜、病理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80例,通过中医四诊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症状、中医辨证分型及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相关的萎缩/肠上皮化生评估(OLGA/OLGIM)癌变风险分期。先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探讨性别、年龄、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史、学历、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家族肿瘤史、中医症状、中医证型与OLGA、OLGIM风险分期的相关性,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Hp感染史、家族肿瘤史、中医证型与OLGA分期相关(P=0.013,P=0.010,P=0.006);Hp感染史与OLGIM分期相关(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史(OR=2.365,95%CI:1.055~5.302,P=0.037)及胃络瘀血证(OR=9.972,95%CI:1.637~60.743,P=0.013)可影响OLGA分期;Hp感染史可影响OLGIM分期(OR=3.017,95%CI:1.541~5.909,P=0.001)。结论Hp感染史、中医证型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癌变风险增高具有相关性,其中胃络瘀血证癌变风险高。
杨洋瞿先侯杨敏王欣孟曼魏玮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经验被引量:25
2019年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是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有癌变风险,临床治疗缺乏特效药物。对症治疗并不能有效控制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症状,所以该病往往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笔者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中医基本病机出发,根据方证相应,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对临床常见的中医病机变化——郁、滞、瘀、虚、劳,进行个体化的加减用药,往往能明显减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的症状,甚至逆转病程。
瞿先侯杨洋苏晓兰朱佳杰刘涛魏玮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
温肾健脾法联合耳穴埋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探讨温肾健脾法联合耳穴埋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于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IBS-D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温肾健脾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耳穴埋豆。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评分(irritable bowel syndrome-quality of life,IBS-QOL)及胃肠激素[包括血清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P物质(substance P,S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及IBS-QO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IBS-QO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IB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5-HT、VIP、SP、SS、CCK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5-HT、VIP、SP、CCK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健脾法联合耳穴埋豆应用于IBS-D患者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同时还能有效改善胃肠激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张旖晴杨洋牛然苏晓兰孙晓红魏玮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温肾健脾法耳穴埋豆胃肠激素
中医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临床试验注册情况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中医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临床试验注册现状,为人工智能参与中医学实践具体环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阅读领域文献获取主题词,检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建库至2023年10月1日收录的中医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临床试验,采用Excel365统计其注册时间、注册地区、注册机构,统计试验涉及疾病分类、研究方向、研究类型、随机方法等。结果共纳入临床试验113项,年注册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于2020年达到峰值(30项),随后出现小幅回落,但整体仍保持上升态势。主要注册地区为上海(30.97%)、北京(14.16%)、广东(14.16%),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注册数量最多的机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研究疾病多为肌肉骨骼(17.43%)、神经(15.60%)和消化(12.84%)系统疾病。研究方向集中于治疗与诊断,研究类型以干预性研究(43.36%)、观察性研究(35.40%)为主。在49项干预性研究中,35项试验未明确应用盲法,4项试验未描述或未实施随机化。结论近年来,中医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的临床试验注册量显著增长,但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信息记录不规范、研究设计待优化等问题。
李浩李浩白薇胡好颖武文玉陈晓霄杨洋杨洋
关键词:人工智能
基于“滞、郁、瘀、虚”疾病观论治胃食管反流病被引量:13
2022年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胃、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疾病,以反酸、烧心为主要表现,有时也会伴有胸骨后灼痛、口苦、嗳气、反胃等症状,以及咳嗽、咽喉不适、咽部异物感等食管外症状[1],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近年针对中国社区人群的调查显示,中国人群GERD患病率约为7.69%,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
崔玉容国嵩刘倩陈格格陶紫晶杨洋魏玮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
魏玮教授治疗以便血为主症结肠多发孤立性溃疡1例
2016年
患者,女,60岁。因"间断腹痛1周,便血2d"。患者2014年12月23日旅游途中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无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休息后可缓解。2014年12月29日早晨腹痛加重,就诊于外地某医院,查血常规:NEUT 83.3%,NEUT#7.18×109/L,肾功能及血淀粉酶未见异常,予抗炎、抑酸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29日下午突发便血,量约50ml,色鲜红,无大便。呕吐2次,
杨洋史海霞张晓红魏玮
关键词:辛开苦降中药灌肠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