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丙林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安阳地区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伤患者
  • 3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颅脑损伤患者
  • 3篇脑损伤
  • 3篇脑损伤患者
  • 2篇引流
  • 2篇预后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情绪
  • 2篇颅内
  • 2篇颅内感染
  • 2篇内感染
  • 2篇开颅
  • 2篇后颅
  • 1篇蛋白
  • 1篇低频重复经颅...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机构

  • 10篇安阳地区医院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常丙林
  • 3篇单春格
  • 3篇周艳宏
  • 3篇邱会斌
  • 1篇高文生
  • 1篇李鹏强
  • 1篇娄金峰
  • 1篇仇振巍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菏泽医学专科...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感染的治疗策略
2016年
目的探讨与分析术后颅内感染防治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77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7例患者经治疗后,72例颅内感染得到控制,4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结论严格的无菌操作,熟练的手术技能可以减少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在全身早期足量使用有效抗生素的同时,外科干预尽快排除患者颅内的细菌、降低细菌的浓度,促进脑脊液的代谢循环,并联合鞘内注射用药可使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获得良好疗效。
常丙林
关键词:开颅手术颅内感染细菌培养
高压氧联合心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及继发性癫痫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索高压氧联合心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及继发性癫痫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2年2月106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常规组53例给予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的常规治疗,综合组5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及心理干预治疗。对比两组认知功能,负性情绪及继发性癫痫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4疗程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升高,综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4疗程后抑郁自评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综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随访1个月继发性癫痫发生率1.89%(1/53)低于常规组5.66%(3/53),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综合组随访3个月继发性癫痫发生率3.77%(2/53)低于常规组18.87%(10/53),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联合心理干预可改善TBI患者认知功能,调节负性情绪,改善继发性癫痫发生情况。
常丙林常晓赞周艳宏张浩
关键词:高压氧心理干预创伤性颅脑损伤负性情绪
丙泊酚联合羟考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反应及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羟考酮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反应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和观察组48例(给予丙泊酚联合盐酸羟考酮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麻醉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开眼时间、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短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4 h的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D-二聚体(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低于对照组的2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羟考酮可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程度,提高麻醉和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常丙林张浩
关键词:丙泊酚羟考酮急性颅脑损伤炎性反应应激反应
脑脊液持续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持续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51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均给予脑脊液持续引流和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25例给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治疗组)。结果治疗组14 d治愈率为68.0%(17/25)、20 d治愈率为84.0%(21/25和总治愈率96.0%(24/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1%(6/26)、53.8%(14/26)、84.6%(2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引流、适量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早期、联合应用能提高颅内感染的治愈率。
常丙林仇振巍邱会斌李鹏强周艳宏高文生
关键词:颅内感染脑脊液持续引流万古霉素鞘内注射
远隔缺血预处理方案对急诊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2021年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方案对急诊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诊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气管插管后10 min于左上肢上臂采用测压袖带进行RIPC;对照组则将袖带绑于左上肢,不做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以及脑红蛋白(NG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T3、T4 NSE水平较T0降低,T2~T4 NGB水平较与T0升高,观察组T1~T4 S100β较T0降低,对照组T2~T4 S100β较T0降低(P<0.05);观察组T3、T4 NGB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NSE和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PC方案可通过上调NGB水平以保护急诊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神经功能。
常丙林张浩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红蛋白
重症小脑梗死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重症小脑梗死的手术治疗。方法整群选取2009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15例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行侧脑室枕角穿刺外引流术+后颅窝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 14例术后清醒,其中术后24 h清醒者2例,术后72 h清醒者3例,术后7 d清醒者2例,术后14 d清醒者7例,1例术后4 d死亡。结论大面积小脑梗死应尽早、积极手术治疗,侧脑室枕角穿刺外引流术+后颅窝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大面积小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
常丙林
关键词:侧脑室外引流后颅窝减压气管切开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拉西坦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及不良情绪的影响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 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拉西坦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1例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法将两组患者分组。对照组45例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46例增加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不良情绪。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顺背测试、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流速(Vs)高于对照组,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奥拉西坦能够有效减轻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不良情绪,改善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循环。
常丙林常晓赞单春格周艳宏
关键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脑血流不良情绪
脑膜瘤的lncRNA LINC01116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
2025年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lncRNA LINC01116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9年10月手术切除的脑膜瘤组织115例,同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因颅脑损伤切除的非肿瘤脑组织2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qPCR检测ln⁃cRNA LINC01116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人恶性脑膜瘤IOMM-Lee细胞,沉默lncRNA LINC01116表达,利用CCK-8试验和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与非肿瘤脑组织相比,脑膜瘤组织lncRNA LINC01116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且脑膜瘤组织lncRNA LINC01116表达水平与脑膜瘤WHO分级、Ki-67增殖指数及肿瘤复发相关(P<0.05)。沉默恶性脑膜瘤IOMM-Lee细胞lncRNA LINC01116表达,明显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结论lncRNA LINC01116在人脑膜瘤组织中高表达并发挥促肿瘤效应。
单春格邱会斌常丙林娄金峰
关键词:脑膜瘤长链非编码RNA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
恶性脑胶质瘤组织MGM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恶性脑胶质瘤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66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50岁组86例,≤50岁组80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所有肿瘤组织MGMT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患者MGMT蛋白表达情况及MGMT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166例中,MGMT阴性表达82例,弱阳性表达40例,强阳性表达42例;MGMT阴性表达、弱阳性表达、强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24.15±3.27)、(17.35±3.16)、(13.25±1.34)个月,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脑胶质瘤组织MGMT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MGMT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常丙林
关键词:恶性脑胶质瘤基因表达预后
神经内镜技术在原发性桥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与效果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原发性桥脑出血(PPH)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3年8月于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住院治疗的PPH患者66例。研究组(26例)采用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评估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死率、术后1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血肿清除率[(93.5±5.4)%vs.(85.8±8.7)%]、术后1周GCS(9.3±1.2 vs.8.2±1.5)及术后6个月GOS(3.3±1.3 vs.2.6±1.3)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术后再出血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PH患者行显微开颅血肿清除术时,联合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可能有助于减少视野盲区,提高血肿清除率并降低术后再出血风险,同时减少术中神经功能损害,改善患者预后。
单春格邱会斌常丙林
关键词:原发性桥脑出血神经内镜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