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小飞

作品数:8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专利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篇能源
  • 2篇电池
  • 2篇有功
  • 2篇有功功率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时间控制
  • 2篇时间控制器
  • 2篇配电
  • 2篇自适
  • 2篇自适应
  • 2篇校正元件
  • 2篇控制器
  • 2篇功率
  • 2篇风温
  • 2篇储能
  • 1篇电池储能
  • 1篇电力
  • 1篇电力网
  • 1篇电力网络

机构

  • 8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中新电力...
  • 2篇国网浙江杭州...
  • 2篇浙江中新电力...
  • 2篇国网浙江省电...

作者

  • 8篇陈小飞
  • 4篇杨秦敏
  • 4篇孟文超
  • 4篇杨俊
  • 2篇李云鹏
  • 1篇刘永锋
  • 1篇潘洪革
  • 1篇张欣
  • 1篇高明霞

传媒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萧山10kV配电网网架结构与经济性、可靠性分析研究
中压配电网直接面向客户,不仅承担着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而且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更是反映供电可靠性的基本载体与平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旺盛,电力的可靠供笋已成为决定经济能否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
陈小飞
关键词:配电网可靠性
文献传递
自适应有限时间神经网络风机盘管出口风温控制方法及验证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力领域,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有限时间神经网络风机盘管出口风温控制方法及验证方法,包括:步骤1,构建流量调节阀、风机盘管和温度传感器的数学模型;步骤2,利用神经网络逼近,设计有限时间控制器;步骤3,通过有限时间控制...
陈小飞杨秦敏李云鹏孟文超王少东杨俊
基于电力网络的能源互联网协同优化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电力网络的能源互联网协同优化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包括数据管理终端、能源管理系统和用户端,所述数据管理终端与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双向连接,且能源管理系统与用户端实现双向连接,本发明涉及能源互联网技术领域。该基于...
陈小飞陈杰冯兴隆霍凯龙余彬翁利国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新能源技术的移动式配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新能源技术的移动式配电装置,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电机和转动轴,转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转动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技术领域。该基于新能源技术的移动式配电装置,...
陈小飞张阳辉戚伟王杰郑杰鲁佳俊沈凯吴国权严建伟赵军
文献传递
自适应有限时间神经网络风机盘管出口风温控制方法及验证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力领域,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有限时间神经网络风机盘管出口风温控制方法及验证方法,包括:步骤1,构建流量调节阀、风机盘管和温度传感器的数学模型;步骤2,利用神经网络逼近,设计有限时间控制器;步骤3,通过有限时间控制...
陈小飞杨秦敏李云鹏孟文超王少东杨俊
一种面向供需平衡的储能分布式运行优化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力领域,公开了一种面向供需平衡的储能分布式运行优化方法,包括:步骤1,定义电网内的有功功率平衡关系;步骤2,在线估计负荷有功功率;步骤3,计算每个电池储能系统实际存储和提取的功率;步骤4,考虑相关功率约束,构...
陈小飞杨俊孟文超杨秦敏公英杰谢树宗
一种面向供需平衡的储能分布式运行优化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力领域,公开了一种面向供需平衡的储能分布式运行优化方法,包括:步骤1,定义电网内的有功功率平衡关系;步骤2,在线估计负荷有功功率;步骤3,计算每个电池储能系统实际存储和提取的功率;步骤4,考虑相关功率约束,构...
陈小飞杨俊孟文超杨秦敏公英杰谢树宗
不同取代度聚丙烯酸锂黏结剂改性工业废硅负极的储锂行为及机理
2025年
本研究以光伏回收废硅为原材料,以聚丙烯酸锂为黏结剂制备出高性能的Si基负极。研究发现,Li部分取代聚丙烯酸(PAA)中羧基的氢原子后,该结剂不仅大幅提升了电极整体的力学强度,同时诱导Si颗粒表面富LiF固态电解质层的形成,有效改善了硅负极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Li_(0.75)PAA改性Si负极在300 mA/g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的可逆比容量达1659 mAh/g,容量保持率从PAA改性负极的16%上升到63%。此外,在2 A/g的电流密度下,Li_(0.75)PAA改性负极仍具有1662 mAh/g的可逆比容量。机理研究表明,Li取代PAA黏结剂有助于构筑电极的高导电网络,提高电极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同时提升电极的力学强度,抑制硅基负极在脱嵌锂过程的体积膨胀,降低电极活性材料的粉化和脱落,实现硅负极储锂性能的大幅改善。
陈小飞王瑞滋张欣高明霞孙文平刘永锋潘洪革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