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平
- 作品数:9 被引量:6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肌内效贴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MIT)联合肌内效贴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纳入92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MIT组(31例)和联合组(30例)。对照组仅行常规康复训练,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任务导向性训练为主,每次治疗40 min;MIT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MIT治疗,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运动想象训练,想象患肢也在按步骤完成健侧上肢完成的指定动作;联合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MIT和肌内效贴治疗,选取个体化的贴扎方法,每次贴扎维持48 h,2 d换1次。3组患者均每日训练2次,每周训练6 d,共训练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HK)、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对3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肌张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FMA-UE和MBI评分分别为(38.70±15.55)和(58.97±11.18)分,MIT组的FMA-UE和MBI评分为(33.03±14.36)和(50.88±10.5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且联合组较MIT组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MIT组的FTHUE-HK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组明显优于MIT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MAS评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IT联合肌内效贴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较常规治疗可降低患者异常上肢张力。
- 周艳平王刚张妍昭刘跃斌徐伟柯于辉朱凤芝
- 关键词:运动想象疗法脑卒中上肢
- 研究黑升麻提取物通过ER/NO/cGMP信号通路对大鼠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
- 目的: 本文通过对黑升麻提取物(Actaea racemose,AR)干预的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沉积水平)以及ER/NO/cGMP信号通路分子(一氧化氮合酶...
- 周艳平
- 关键词:成骨分化环磷酸鸟苷信号通路
- “标本配穴”针刺治疗对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及子宫内膜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标本配穴”针刺治疗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移植失败(RIF)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RI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激素替代治疗,观察组加用“标本配穴”针刺治疗。采用临床妊娠率(CPR)、活产率(LBR)评估治疗的临床疗效,以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根据子宫内膜厚度、形态等指标探讨治疗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CPR、LB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标本配穴”针刺能显著改善RIF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等妊娠结局指标,安全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等相关。
- 邓超章红周艳平罗文吴晴
- 关键词:针刺子宫内膜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种植失败诊断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3年
- 近年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IVF-ET给许多不孕不育患者家庭带来福音,但有部分患者即使多次尝试IVF-ET,仍无法成功受孕,即所谓的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RIF)。目前,关于RIF尚无统一定义及明确的诊断标准,这极大地影响了进一步研究其发生原因及寻找潜在的治疗手段,并对本研究领域的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 邓超章红周艳平罗文吴晴宋俊琦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种植失败致病因素
-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9
- 2018年
- 目的 观察和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 纳入9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31例)、运动想象治疗组(31例)和联合治疗组(32例)。3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常规治疗组行常规作业治疗,运动想象治疗组行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联合治疗组行tDCS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上肢部分、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FTHU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3组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和运动想象治疗组的FMA评分分别为(37.81±12.80)和(31.39±15.62)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27.61±14.90)分],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FMA评分较运动想象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和运动想象治疗组的FTHUE分级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FTHUE分级较运动想象治疗组有明显提高(P〈0.05);联合治疗组和运动想象治疗组的MBI评分分别为(57.78±7.73)和(51.87±9.31)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45.19±9.07)分],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的MBI评分较运动想象治疗组亦有明显改善(P〈0.05)。 结论 tDCS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且较常规作业治疗及运动想象疗法更为明显。
- 周艳平张妍昭王刚刘跃斌胡姗姗
- 关键词:上肢脑卒中
- “标本配穴”针刺治疗对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标本配穴”针刺治疗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移植失败(RIF)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6月于武汉艾德华兹妇科门诊部就诊的100例反复移植失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激素替代治疗,试验组加用“标本配穴”针刺治疗。采用临床妊娠率(CPR)、活产率(LBR)评估“标本配穴”针刺改善RIF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标本配穴”针刺治疗的安全性。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等情绪状态指标探讨“标本配穴”针刺治疗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得分等情绪状态经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配穴”针刺能显著改善RIF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等妊娠结局指标,并且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RIF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调适心理有关。
- 邓超孔立红章红周艳平罗文吴晴
- 关键词:焦虑抑郁针刺
- 轴突和树突病变与糖尿病脑病病理机制的关系研究
- 糖尿病脑病(diabetic encephalopathy)是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目前的研究表明其主要表现为神经病理学和电生理方面的改变,包括轻至中度的大脑萎缩、白质的病变和诱发电位潜伏期的延长,但其确切的发病机...
- 周艳平
- 关键词:糖尿病脑病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
- 文献传递
- 下肢生物力学调整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下肢生物力学调整治疗髌骨软化症(C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至2022年门诊康复科治疗的60例C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膝关节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下肢生物力学调整,对比两组的膝关节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和Q角。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LK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观察组上述评分虽优于对照组,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LKS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1周后(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结束后6个月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LKS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8周后(P<0.05),而对照组上述评分显著劣于治疗8周后(P<0.05)。对照组治疗1周、8周及6个月随访时Q角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周Q角与同期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8周、6个月随访时Q角显著劣于同期观察组。观察组治疗1周Q角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8周Q角显著优于治疗1周,而显著劣于6个月随访时。结论:与单纯膝关节功能训练相比,下肢生物力学整体调整治疗CP的远期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周艳平徐伟伍诗张妍昭
- 关键词:髌骨软化症整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