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皮病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及生物治疗进展
- 2020年
- 红皮病型银屑病是银屑病中较严重的类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面积潮红及脱屑,可伴有其他系统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该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易诊难治,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近来,研究表明,本病发生主要与T细胞及TNF-α相关,且应用生物制剂在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就红皮病型银屑病发病机制及生物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赵一彧韩慧郝勇
- 关键词:红皮病型银屑病发病机制生物制剂
- 胃炎患者消化道念珠菌菌株分离与鉴定及定植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究胃炎患者中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念珠菌属的流行情况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相关资料,无菌操作下收集胃炎患者消化道的黏膜标本以及胃液,进行分离鉴定,以此来探究胃炎患者中念珠菌的定植和(或)感染情况。结果:共收集57例胃炎患者标本,其中有2例人口学特征及临床信息缺失。55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25例(45.45%),Hp阴性30例(54.55%);临床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的患者15例(27.27%),非萎缩性胃炎患者33例(60.00%)。胃炎患者上消化道的主要念珠菌菌种为白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比例较低;在下消化道样本中,主要的念珠属为克柔念珠菌,其次为热带念珠菌,白念珠菌。部分胃炎患者出现念珠菌的混合阳性。结论:胃炎患者上下消化道定值的菌株不同;消化道念珠菌阳性率与年龄、性别、胃炎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Hp感染对于胃炎患者的念珠菌感染来说可能是一个危险因素。
- 张杨郝金奇余艳琴丁瑞峰黎敏张利霞郝勇石继海
- 关键词:菌种鉴定临床流行病学
- 化脓性汗腺炎病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1化脓性汗腺炎概述,化脓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HS),又被称为逆向性痤疮(acne inversa,AI),曾被称为“Verneuil”病,皮肤受累部位以顶泌汗腺处为主,在青春期或青春期后不久发生。该病多发生于女性,表现为家族性或散发性发病,家族性发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
- 李薇郝勇石继海
- 关键词:化脓性汗腺炎顶泌汗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青春期后家族性
- 一例鼻窦炎引起的面部蜂窝织炎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 2025年
- 患者,男,58岁,因“发热10 d,面部水肿5 d,加重1 d”入院。患者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恶寒,自测体温38.5℃,无咳嗽、咳痰,无头晕、头痛,自行服用头孢类药物及抗病毒口服液(具体剂量不详)后发热消退,5 d前出现双侧面部肿胀疼痛,无发热、乏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给予氯雷他定口服(具体剂量不详),糠酸莫米松软膏外用后水肿稍好转,1 d前水肿再次加重,伴有明显疼痛,影响睡眠,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科室门诊就诊,门诊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升高,诊断为“皮肤感染病”收入院。
- 苏日古嘎王红郝勇吴霞李丹阳
- 关键词:蜂窝织炎鼻窦炎面部肿胀
- 来氟米特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疗效探讨及对外周血TNF-α及IL-17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EP)的临床效果及对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17)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25例轻型EP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维A胶囊及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银屑病PASI评分,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E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及IL-17的水平。结果两组EP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治疗有效率(对照组76.92%,试验组66.67%)和住院平均日[对照组(17.26±3.93)d,试验组(18.19±4.1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6,P>0.05;t=0.563,P>0.05);两组治疗后TNF-α及IL-17水平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试验组TNF-α水平[对照组治疗后(98.35±15.92)pg/mL,试验组治疗后(81.35±11.31)pg/mL]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P<0.05),IL-17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2,P>0.05)。结论来氟米特是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一个可供选择、安全有效药物,可降低血清TNF-α、IL-17水平,TNF-α水平降低明显。
- 郝勇赵一彧刘丽霞杨美丽王红吉木斯韩慧石继海
- 关键词:红皮病型银屑病银屑病来氟米特白细胞介素-17疗效
- 一种基于单细胞时空图谱区分顶泌汗腺和外泌汗腺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主要提供给了一种基于单细胞时空图谱区分顶泌汗腺和外泌汗腺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其顶泌汗腺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为APOD,外泌汗腺的生物标志物为SLC12A2,通过构建单细胞核悬浮液转录组库;对...
- 石继海阿古石郑阳白海花杨森余艳琴郝勇
- 汗腺细胞体外培养及应用
- 2019年
- 汗腺是皮肤重要的附属器之一,汗腺在体温调节、汗液的分泌及代谢物排出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虽然组织工程技术解决了创面覆盖的问题,但由于其缺少毛囊、汗腺、皮脂腺等附属器不能完成排汗、分泌等重要功能,因此并没有达到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完全重建。体外汗腺重建及基础研究,对汗腺的组织工程学研究以及汗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 刘启石继海郝勇李志辉
- 关键词:细胞体外培养汗腺体温调节创面覆盖
-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核磁共振表现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肛周化脓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HS)诊断分期及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及肛肠科的肛周H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合临床Herley分期,观察MRI显示的HS病灶分布与严重程度。结果:10例患者中HerleyⅠ期6例,Ⅱ期4例,Ⅰ期患者MRI表现为局灶性炎症及脓肿,未见窦道。脓肿见于肛周(83%),之后依次为臀区(50%)、前会阴区(33%)。Ⅱ期患者MRI表现为皮下组织炎症、脓肿及窦道,窦道未侵犯肌肉、肛管,未见窦道相互连接。4例患者中窦道见于肛周(100%),前会阴区(25%),臀区(25%),坐骨直肠窝(25%),臀沟(25%)。脓肿见于肛周(100%),前会阴区(50%),臀区(50%),坐骨直肠窝(25%),臀沟(25%)。本组患者MRI表现与临床分期一致。结论:MRI检查可明确肛周HS病变范围及深度,确定Herley分期,为肛周HS的诊断、治疗及疗效判定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 刘启王禄刘春城吉木斯武俊英陈清威郝勇石继海
- 关键词:化脓性汗腺炎磁共振成像疗效
- 包头地区1 249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应用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比较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检测浅部真菌病的效果及不同位置检测结果比较。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拟诊断为浅部真菌病患者的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直接镜检,比较阳性率检出结果,并进一步针对不同检测部位检测阳性率比较分析。结果:KOH湿片法和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558例和691例患者(阳性率分别为38.35%和58.47%),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头面部、手部、足部、躯干、腹股沟及甲部位荧光染色法阳性检出率均高于KOH湿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足部、头面部、腹股沟、手部、甲部、躯干部(P<0.001)。结论:荧光染色法在浅部真菌病的实验室检验中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KOH湿片法,可以降低临床漏诊误诊率,在甲部、足部、腹股沟、头面部的检测中可作为优选,手部、躯干部则根据临床医生的临床经验在KOH湿片法或荧光染色法中选择,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杨美丽武俊英杨慧娟李丹阳赵一彧吉木斯郝勇石继海
- 关键词:浅部真菌病荧光染色法
- 低能量光疗联合舒缓保湿修护霜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低能量近红外-黄光联合珀芙研舒缓保湿修护霜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6月—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65例面部激素依赖皮炎患者分对照组31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给予低能量近红外-黄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珀芙研舒缓保湿修护霜。对比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临床效果评分;比较4周后两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效果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1,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2.3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3,P<0.05)。结论低能量近红外-黄光联合珀芙研舒缓保湿修护霜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赵一彧郝勇杨丽颖韩慧
- 关键词: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