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延菊

作品数:12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调神
  • 5篇针刺
  • 5篇通督调神
  • 4篇康复
  • 4篇脊髓
  • 4篇脊髓损伤
  • 2篇腰椎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针刺结合
  • 2篇针灸
  • 2篇突出症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椎间盘突出症
  • 2篇灸法
  • 2篇康复训练
  • 1篇电针
  • 1篇动功

机构

  • 12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合肥市第二人...

作者

  • 12篇李延菊
  • 10篇孙善斌
  • 7篇陈冲
  • 7篇梁月光
  • 6篇郝盼富
  • 6篇孙晓丽
  • 5篇陈四芳
  • 4篇曹二梅
  • 1篇张文
  • 1篇吴子建
  • 1篇胡玲
  • 1篇陈幸生
  • 1篇刘辉
  • 1篇王婷
  • 1篇刘高

传媒

  • 2篇河南中医
  • 2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安徽医专学报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芒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芒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搜集芒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观察研究。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Cochrane5.1.0偏倚风险评估标准和Jadad评分量表,数据分析使用RevMan5.3软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篇随机对照实验,共1 186例患者,其中芒针组595例,对照组591例。Meta分析显示芒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17;95%CI(1.12,1.22);Z=6.66;P<0.000 01];芒针治疗组V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WMD=-1.07,95%CI(-1.19,-0.95),Z=17.87,P<0.000 1];芒针治疗组JOA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WMD=3.18,95%CI(2.64,3.71),Z=11.57,P<0.000 01];芒针治疗组ADL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SMD=2.44,95%CI(0.54,4.35),Z=2.52,P=0.01];芒针治疗组SLRT角度改善优于对照组[WMD=12.71,95%CI(3.21,22.21),Z=2.62,P=0.009]。结论:芒针疗法能够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总有效率,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直腿抬高角度,对改善症状,缓解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崔海玲李延菊陈幸生王敏君李燎原胡玲吴子建
关键词:中医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META分析
通督调神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CI)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病房及门诊收治的110例CI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以及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平衡评分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信号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8%(54/55),对照组为87.27%(48/5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M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BBS评分与MBI评分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在改善BBS评分与MB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肱二头肌屈肘RMS、肱三头肌伸肘RMS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肱二头肌屈肘RMS、肱三头肌伸肘RMS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通督调神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CI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运动能力,改善患肢肌电信号,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张文孙善斌陈冲孙晓丽李延菊曹二梅梁月光陈四芳田浩文杨玉洁郝盼富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
“通督调神”灸法干预脊髓损伤肠道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7
2020年
目的:比较"通督调神"灸法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SCI)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SCI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与康复组,每组30例(每组各脱落3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康复组予以排便训练及直肠功能训练,每天1次;综合治疗组在康复组的治疗基础上予以"通督调神"灸法,穴取腰阳关、命门、至阳、大椎、百会等,每天1次,每次30 min。两组均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8、12周后行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NBD)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并于治疗12周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24/27),高于康复组的74.1%(20/27,P<0.05)。治疗4、8、12周后,两组患者NB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8、12周后,综合治疗组NBD评分均低于康复组(均P<0.05)。治疗4、8、12周后,两组患者WHOQOL-BREF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环境各领域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1);治疗4周后,综合治疗组心理、生理领域评分高于康复组(均P<0.05);治疗8、12周后,综合治疗组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康复组(均P<0.05)。结论:"通督调神"灸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SCI肠道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孙善斌陈四芳陈冲郝盼富孙晓丽杨玉洁李延菊田浩文曹二梅梁月光
关键词:肠道功能
通督调神灸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灸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运动功能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脊髓中度损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通督调神灸组,每组各30只。造模完成后,模型组大鼠仅给予预防感染等处理,通督调神灸组大鼠除预防感染外予以通督调神灸治疗,取百会、大椎、至阳、命门等穴,每穴5 min,每天1次,连续7 d。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各取10只大鼠,选择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评估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ELISA法检测脊髓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18、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1天,各组大鼠双下肢均出现迟缓性瘫痪,未见明显双下肢各关节的活动;术后第3天,各组大鼠双下肢部分关节有轻度活动;术后第7天,模型组大鼠双下肢各关节能够轻度伸缩运动,但不能支撑站立,通督调神灸组大鼠双下肢各关节可见较大范围活动。术后第3天及第7天,与模型组比较,通督调神灸组大鼠的BBB评分升高,脊髓组织中HMGB1、IL-1β、IL-18、NF-κB表达水平下降;与术后第1天比较,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各组大鼠的BBB评分升高,脊髓组织内HMGB1、IL-1β、IL-18、NF-κB的表达水平下降;与术后第3天比较,术后第7天各组大鼠的BBB评分升高,脊髓组织内HMGB1、IL-1β、IL-18、NF-κB的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督调神灸能够提高SCI大鼠运动功能,抑制脊髓组织内HMGB1、IL-1β、IL-18、NF-κB的表达,改善脊髓组织内环境,减轻脊髓神经损伤,促进脊髓的神经功能恢复。
梁月光孙善斌李延菊陈四芳王婷
关键词:脊髓损伤炎症因子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以单纯康复治疗为对照,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针对小儿脑性瘫痪患者筛选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准确可靠的临床依据。...
李延菊
关键词:脑性瘫痪针刺康复
文献传递
灸法治疗脊髓损伤后遗症研究概况被引量:6
2020年
临床中治疗脊髓损伤后遗症常用以下灸法:重灸法、艾条灸法、温灸器灸法、温针灸法、隔物灸法、脐灸法、热敏灸法、"随年壮灸法"等。目前,灸法治疗脊髓损伤的取穴大部分是取任脉或者背俞穴,其针对不同的后遗症效果也不尽相同。而脊髓损伤从中医角度看属于督脉受损,是否能够将取穴集中于督脉上,如百会、风府、大椎、筋缩、至阳、命门等穴,通过不同艾灸方法作用于督脉穴位观察其对大脑的影响,从而治疗或者改善脊髓损伤后遗症,这给临床医者提供一种新方向。当前临床研究中,缺乏对灸法治疗脊髓损伤作用机理的研究,以及治疗脊髓损伤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孙善斌梁月光陈冲郝盼富孙晓丽李延菊田浩文陈四芳曹二梅杨玉洁
关键词:灸法温针灸法
孙善斌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便秘经验
2025年
便秘是脊髓损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孙善斌主任继承新安学派“固本培元”思想,并总结30余年针灸临床经验,提出“通督培元”治法治疗脊髓损伤后便秘。临床中擅长运用芒针透刺法结合实按灸进行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
梁月光孙善斌李延菊陈坤谭炳卓蔺全友
关键词:脊髓损伤便秘
电针神庭、四神聪配合辨证取穴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电针神庭、四神聪配合辨证取穴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针刺头穴时用电针,对照组使用奥拉西坦片。4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同时2组患者均接受康复训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间MMSE评分、ADL量表评分、MoCA量表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神庭、四神聪配合辨证取穴治疗中风认知障碍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孙善斌曹二梅陈冲郝盼富孙晓丽杨玉洁李延菊田浩文刘高
关键词:电针神庭四神聪
面针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卒中恢复期的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观察面针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收集卒中恢复期患者98例,通过简单化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均予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通督调神针刺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面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平衡功能(10 m步行测试,起立-行走计时测试、Berg平衡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Sheikh躯干控制量表评分的变化,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星形细胞钙结合蛋白β(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β,S100β)的变化,经颅多普勒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改变,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10 m步行测试速度、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Sheikh躯干控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GF水平、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velocity,Vd)及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均较治疗前升高,两组血清NSE和S100β蛋白水平、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P<0.05)。结论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面针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卒中恢复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通督调神针刺法。
梁月光孙善斌陈冲郝盼富孙晓丽李延菊陈四芳
关键词:面针针刺疗法通督调神卒中神经因子
针刺神经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5
2019年
课题主要研究针刺腰部夹脊穴、大肠俞穴、环跳穴、委中穴、昆仑穴、太溪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其中针刺大肠俞穴处的神经根,通过神经根的刺激来缓解同侧臀部及腿部酸胀、麻木、疼痛等不适症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明显,不容忽视。课题的技术难点是大肠俞穴的定位,并通过针刺大肠俞穴来刺激神经根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应首先熟悉及掌握大肠俞穴的系统解剖及腰部椎间孔处神经根体表定位,从而才能稳、准、快的刺激到大肠俞穴处的神经根,到达治疗目的。
李延菊孙善斌
关键词:针刺神经根腰椎间盘突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